高速铁路高性能混凝土应用管理技术

分類: 图书,工业技术,汽车与交通运输,公路运输,
作者: 赵国堂,李化建编著
出 版 社: 中国铁道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09-3-1字数:版次: 1页数: 268印刷时间:开本: 16开印次:纸张:I S B N : 9787113097141包装: 平装内容简介
本书以高速铁路客运专线建设为工程背景,针对高速铁路条状结构的特殊性以及所处环境的复杂性,系统而全面地阐述了高速铁路高性能混凝土全过程的应用管理技术。书中介绍了基于混凝土耐久性的高速铁路环境信息管理技术,以及高速铁路气候信息管理与侵蚀环境信息管理;介绍了混凝土原材料管理技术与面向环境作用的混凝土配合比管理技术,并给出了京沪高速铁路指导性配合比;结合京沪高速铁路实际工程管理经验,介绍了混凝土拌和站规划、验收以及高性能混凝土生产过程中关键工艺及生产设备的管理技术,论述了施工过程中混凝土的输送、浇筑、养护等关键环节的管理技术;从混凝土拌和物、硬化体以及实体结构等方面介绍混凝土检测要点及管理技术,旨在全方位地评价混凝土应用管理效果。
作者简介
赵国堂,男,1964年出生,安徽淮南人,工学博士研究员,博士生导师。现任京沪高速铁路股份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兼总工程师。主要从事高速铁路建造技术、铁路轨道技术、检测技术、数值计算和信息管理系统的研究。1982午至1992年在中国矿业大学分获学士、硕士博士学位,1994年从北京科技大学博士后流动站出站后到铁道科学研究院从事铁路轨道结构、检测技术和高速铁路枝术研究,2001年至今分別在铁道部运输局、高速办和京沪高速铁路股份有限公司工作。铁道部青年科技拔尖人才,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第一、二层次人选,享受政府特殊津贴。中国铁道学会理事、高级会员、学科带头人。主持和参加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863计划)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资助项目及省部级科技计划项目40余项,发表岩土工程和铁道工程等方面的论文60余篇,已出版《高速铁路无碴轨道结构》和《数值方法与人工智在岩上工程中的应用》两部著作。
目录
1 绪论
1.1 高速铁路主体工程特点
1.1.1 工程主要技术条件
1.1.2 轨道结构及基础工程结构形式
1.2 混凝土耐久性问题与高性能混凝土
1.2.1 混凝土组成
1.2.2 混凝土耐久性问题
1.2.3 高性能混凝土
1.3 高速铁路高性能混凝土应用管理的主要内容
1.3.1 铁路混凝土及高性能混凝土应用情况
1.3.2 高速铁路高性能混凝土应用管理的主要内容
2 高速铁路沿线环境信息管理技术
2.1 环境对混凝土结构的影响
2.1.1 混凝土腐蚀
2.1.2 钢筋锈蚀
2.2 环境作用分级及高性能混凝土耐久性指标
2.2.1 环境作用分级
2.2.2 高性能混凝土耐久性指标
2.3 高速铁路气候信息管理
2.3.1 气候信息的收集
2.3.2 气候信息的处理
2.4 高速铁路侵蚀环境信息管理
2.4.1 侵蚀环境信息的收集
2.4.2 侵蚀环境信息的处理
3 高性能混凝土原材料选用与管理技术
3.1 水泥
3.1.1 水泥的矿物组成
3.1.2 水泥分类
3.1.3 水泥主要质量指标
3.1.4 高性能混凝土用水泥技术要求
3.1.5 水泥质量管理与控制
3.2 矿物掺合料
3.2.1 粉煤灰主要质量指标
3.2.2 粉煤灰分类
3.2.3 高性能混凝土用粉煤灰技术要求
3.2.4 粉煤灰质量管理与控制
3.2.5 矿粉主要质量指标
3.2.6矿粉分类
3.2.7 高性能混凝土用矿粉技术要求
3.2.8 矿粉质量管理与控制
3.3 外加剂
3.3.1 高效减水剂概况
3.3.2 聚羧酸高效减水剂的特点
3.3.3 聚羧酸高效减水剂主要质量指标
3.3.4 高性能混凝土用减水剂技术要求
3.3.5 聚羧酸减水剂质量管理与控制
3.4 骨料
3.4.1 粗骨料主要质量指标
3.4.2 高性能混凝土用粗骨料技术要求
3.4.3 粗骨料质量管理与控制
3.4.4 细骨料主要质量指标
3.4.5 高性能混凝土用细骨料技术要求
3.4.6 细骨料质量管理与控制
3.5 拌和用水
3.5.1 拌和用水对混凝土性能的影响
3.5.2 高性能混凝土用拌和用水技术要求
3.5.3 拌和用水质量管理与控制
4高性能混凝土配合比例设计与管理技术
5高性能混凝土生产管理技术
6高性能混凝土施工管理技术
7高性能混凝土检测技术
书摘插图
2 高速铁路沿线环境信息管理技术
2.1 环境对混凝土结构的影响
混凝土是一种非均质的多孔材料,在温度、湿度、风、霜、雨、雪等气候条件和二氧化碳、水、氯离子、硫酸盐等侵蚀环境下,会产生裂缝,导致混凝土腐蚀和钢筋锈蚀,耐久性下降,使用寿命大大缩短。环境影响分为物理作用和化学作用两个方面。物理作用包括冻融、干湿循环和高温作用,化学作用包括硫酸盐侵蚀、酸碱侵蚀、金属腐蚀、溶解与析晶、碳化、收缩和碱一骨料反应。从工程实践上看,混凝土的耐久性破坏常常是物理和化学综合作用的结果,而且导致混凝土耐久性下降的物理和化学作用都与气体、水及其溶解的有害物质从混凝土表面进入混凝土内部的渗透过程相关(图2.1)。因此,对环境影响进行研究,是控制混凝土裂缝、提高高性能混凝土应用技术性能和经济性的基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