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沪高速铁路系统优化研究

分類: 图书,工业技术,汽车与交通运输,铁路运输,
作者: 张曙光 著
出 版 社: 中国铁道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09-2-1字数:版次: 1页数: 161印刷时间:开本: 16开印次: 1纸张:I S B N : 9787113095178包装: 平装编辑推荐
希望《京沪高速铁路系统优化研究》能对我国高速铁路建设有所启示。《京沪高速铁路系统优化研究》所述的方法与思路是初步的、探索性的,难免有许多不妥之处,望读者给予指正。
内容简介
《京沪高速铁路系统优化研究》首次提出了京沪高速铁路顶层目标与基于顶层目标的系统优化设计思路。顶层目标是指面向系统的顶层设计,直接影响系统内多个子系统的设计并具有自顶而下的刚性约束和资源配置作用,以技术元素为基本构成并兼顾经济、社会因素,是能够从全局高度反映系统总体技术特点与技术水平的关键技术指标的集合。
目录
1 京沪高速铁路建设背景
1.1 世界高速铁路发展概况
1.1.1 国外高速铁路发展
1.1.2 国内高速铁路发展
1.2 京沪高速铁路工程概貌
1.2.1 工程总体概要
1.2.2 工程主要特征
1.3 京沪高速铁路的技术特点和技术挑战
1.3.1 技术特点
1.3.2 技术挑战
2 基于顶层目标的京沪高速铁路系统优化方法分析
2.1 系统优化的总体思路
2.1.1 顶层目标的含义与设立需求
2.1.2 总体思路
2.2 顶层目标的设计
2.2.1 顶层目标的确定
2.2.2 顶层目标值的确定及其原因分析
2.3 基于顶层目标的子系统优化设计
2.3.1 子系统划分原则
2.3.2 子系统划分方案
2.3.3 子系统优化设计流程
3 基于旅行时间与最高运行速度的子系统优化设计
3.1 旅行时间4h左右与最高运行速度380km/h的设定
3.2 高速列车系统的优化设计
3.2.1 CRH2 -300型和CRH3型动车组概要
3.2.2 CRH2 -300型和CRH3型动车组的速度提升策略
3.2.3 CRH2 -350型京沪高速列车优化设计
3.2.4 CRH3-350型京沪高速列车优化设计
3.3 工务工程系统的优化设计
3.3.1 速度提升对京沪高速铁路工务工程系统提出的挑战
3.3.2 轨道结构的优化
3.3.3 提高隧道通过限速的隧道设计
3.3.4 提高车站通过限速的方法
3.3.5 提高列车桥梁通过限速的方法
3.4 牵引供电系统的优化设计
3.4.1 京沪高速铁路对牵引供电系统的要求
3.4.2 大容量能量传输保障技术优化
3.4.3 高速接触网技术优化
3.4.4 自动过分相技术优化
3.5 列车运行控制系统的优化设计
3.5.1 列车运行控制系统的优化分析
3.5.2 CTcs一3级与CTCS一2 级列车运行控制系统兼容性优化
3.5.3 CTCS一3级列车运行控制系统的实时性优化
3.5.4 GSM-R网络可靠性优化
3.5.5 列车定位测速技术优化
4 基于舒适性指标的子系统优化设计
4.1 京沪高速铁路舒适性的定位及其影响因素
4.1.1 京沪高速铁路舒适性的定位
4.1.2 京沪高速铁路舒适性的影响因素
4.2 高速列车系统的优化设计
4.2.1 高速列车舒适性指标
4.2.2 CRH2 -350型京沪高速列车舒适性优化
4.2.3 CRH3-350型京沪高速列车舒适性优化
4.3 工务工程系统的优化设计
4.3.1 线路平纵断面优化设计
4.3.2 过渡段优化设计
4.3.3 隧道优化设计
4.3.4 轨道结构减振降噪措施
4.3.5 车站优化设计
4.4 客运服务系统的优化设计
4.4.1 售检票系统的优化设计
4.4.2 站内信息检索与导向优化设计
4.4.3 车站服务设施的优化设计
5 基于节能与环保的子系统优化设计
5.1 京沪高速铁路系统节能与环保优化的需求
5.1.1 京沪高速铁路节能与环保的影响因素
5.1.2 京沪高速铁路系统的节能与环保设计指标
5.2 高速列车系统的优化设计
5.2.1 高速列车节能与环保优化分析
5.2.2 CRH2 -350型京沪高速列车的优化设计
5.2.3 CRH3-350型京沪高速列车的优化设计
5.3 牵引供电系统的优化设计
5.4 工务工程系统的优化设计
5.5 运营调度系统的优化设计
6 基于安全与防灾的子系统优化设计
6.1 京沪高速铁路安全与防灾的影响因素
6.1.1 高速度的影响
6.1.2 高密度运营、巨量客流的影响
6.1.3 大区域运行的影响
6.1.4 其他影响
6.2 高速列车系统的优化设计
6.2.1 京沪高速列车行车安全与防灾指标
6.2.2 CRH2 -350型京沪高速列车的安全与防灾优化
6.2.3 CRH3-350型京沪高速列车的安全与防灾优化
6.2.4 京沪高速列车的综合维修
6.3 工务工程系统的优化设计
6.3.1 站台、隧道、线路安全限界优化
6.3.2 全线沉降监测与控制
6.4 牵引供电系统的优化设计
6.4.1 接触网冰、风负载
6.4.2 牵引供电系统防雷
6.4.3 接触网断线
6.5 列车运行控制系统的优化设计
6.5.1 列控系统的安全优化
6.5.2 突发危险时列车控制的实时性优化
6.6 客运服务系统的优化设计
6.7 自然灾害的防护
6.7.1 强风、暴雨、大雪等恶劣天气的应对技术措施
6.7.2 地震
6.7.3 异物侵限
6.8 运营调度系统的优化设计
6.8.1 建立综合一体化的高速铁路运输安全监控预警系统
6.8.2 事故条件下综合调度系统优化
6.9 高速综合检测列车
6.9.1 京沪高速铁路安全与防灾需要研制高速综合检测列车
6.9.2 研制京沪高速铁路的综合检测列车
7 基于开行原则与开行方案的子系统优化设计
7.1 京沪高速铁路系统的基本开行原则与开行方案
7.1.1 列车开行方案设计的影响因素与基本原则
7.1.2 京沪高速铁路开行方案
7.1.3 开行方案的场景仿真设计
7.2 开行原则与开行方案对相关子系统设计的要求
7.2.1 对站线设备、设施的要求
7.2.2 对高速列车系统设计的要求
7.2.3 对牵引供电系统设计的要求
7.2.4 对列车运行控制系统设计的要求
7.2.5 对客运服务系统设计的要求
7.2.6 对调度系统设计的要求
参考文献
书摘插图
1京沪高速铁路建设背景
近半个世纪以来,运营速度200 km/h以上的高速铁路建设在日本、法国、德国等世界上多个国家取得了成功,快捷、方便、舒适的高速铁路不仅支持了这些国家社会经济的发展,而且丰富了铁路的内涵。进入21世纪,相较公路、航空、水运等交通方式,高速铁路因具有输送能力大、速度快、安全性高、正点率高、占用土地资源少、能耗低、环境污染小、全天候运行的特点,综合比较优势增大,在交通运输体系中扮演的角色日益突出,成为世界铁路发展的潮流,也是展现国家综合实力和发展水平的象征。
中国高速铁路的建设和发展,将为我国发展提供安全可靠、高速度、大运量的运力保障,是进一步缓解铁路运力紧张、提升运输服务品牌和质量的重要举措。2008年8月投入运营的最高运营速度350 km/h的京津城际铁路在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方面均取得了良好效应。京沪铁路沿线是我国经济最为活跃、最为发达的地区,既有京沪铁路运力已严重不足,成为制约区域经济发展和人们便捷、舒适出行的“瓶颈”,修建一条大运量、高标准的京沪高速铁路,连接长三角和环渤海两大经济圈,是促进沿线区域又好又快发展的紧迫需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