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获》50年精选系列-----《怀念声名狼藉的日子》 (中篇小说卷)
分類: 图书,小说,社会,
作者: 莫言等著
出 版 社: 中国文联出版公司
出版时间: 2009-5-1字数:版次: 1页数: 428印刷时间:开本: 16开印次:纸张:I S B N : 9787505963153包装: 平装目录
曼短寺
现场
野骡子
朝着鲜花去
怀念声名狼藉的日子
奔跑的火光
四月邂逅小至
淡绿色的月亮
姐姐丛林
书摘插图
曼短寺
须兰
第一回
曼短寺,是不存在的城市。当苏双先生阅读了一封来自远方的族人的家信之后,他坐在阿姆斯特丹的阳光下,凝视着荷兰明灰色的天空里白色的鸽群和深青的暮云,家信示之他们这一族的血脉源自于这一个地方。
据早已遗失的家谱记载,曼短寺早在某年随着成吉思汗的铁骑进入古大理国的城门而崩解,消逝。由于人们对它的一无所知,它是被排斥于记忆之外的。它如今只遗下一个名字,然而它又是神秘清朗的。黄昏的风掠过那不存在的城市的灰色的檐角,铜铃作响。大象驮着绣鞍在白石子的街道上缓缓走过,老人们在窃窃私语,他们在纸鸢升起时发现自己的身体日渐轻盈。在这不存在的城市里,活着的人和死去的人,邻近的人和远方的人经常聚首,谈论往事,因为时间已经停顿,而空间却像两面对列的镜子具有无限的可能性,这座城市在白日里充满了欢声笑语,却在夜晚死亡。月光下的白色之城啊,寂静无声,所有的人都陷入了沉思,他们在沉思中去往别的城市,无情的人他们抛弃了这座城市,使它在缄默中呈现废墟的灰败。这是白天与黑夜对立的城市,它的欢乐与缄默相互侵蚀,爱与恨相互侵蚀,白天的记忆与黑夜的遗忘相互侵蚀,欲望与节制相互侵蚀。清醒与暖昧相互侵蚀,天空与大地相互侵蚀,过去与未来相互侵蚀,故乡与他乡相互侵蚀,这成了它消亡的原因,这座不存在的城市终因它的不存在而永存。
苏双先生听见了不存在的城市冥想中的檐角铜铃声。曼短寺,在他不曾去过的云南的赭红色的土地与山脉密林中,假想中的云南,熔化的铜汁一般的阳光从明亮的天空倾泻而下,透明翡翠的烟叶在雨后匍匐在红泥地上,山流纵横,红浪如血,一如厮杀后的战场,晴天雨天,云南灰红相间的民居在苏双先生的冥想中缓缓生烟。
苏双先生出生于南非。四十七岁的时候他坐在荷兰的阿姆斯特丹市的水光中晒太阳。这一天他早早起来,喝一杯波旁酒,吸一支烟,听庭前的鸟儿叫了几声,苏双先生有些出神。
苏太太是法国人,叫苏非。她进屋来看见苏双先生正坐在地上一堆书报前。听到门响,抬起头来,不觉带着一脸诧异看着苏太太。苏太太笑着说:“馆长先生打电话来。”苏双先生应了一声,拍拍衣服去隔壁房听电话,不多时匆匆回来。苏非已经把那堆书报理得整整齐齐,挖挲着手站在桌子边,笑问:“电话听完了?”苏双先生“唉”了一声。苏非想了一想说:“最近铺子的生意倒好。”苏双先生点点头说:“那就好。”他此时站在门口,一时想不起来要做什么事,昂着头皱着眉。苏非看他的样子有点发急,心里胆怯,仍然笑着踅出门去。
苏双先生看太太走了。人却松了。独自坐着,又吸一支烟,过一会儿拿了一本书进了浴室。苏非在外间竖起耳朵听声音,不放心,偷偷打一个电话给馆长先生,才知道苏双先生的研究基金没了。
不多时苏双先生出来,身体包在大毛巾里面,脸有点红,仍然拖了一本书窝在大沙发里看。苏非进来时瞄了一眼,见是徐悲鸿的画册,仍出去了。不一会儿,在饭厅开出中饭来,两人在窗前的桌子一左一右坐下吃了。他们养了一只猫,也过来吃了。苏双先生唯膳食方面挑剔,看他脸色甚和,苏非方放下心来。吃了几箸,苏双先生停了下来,向太太脸面上看一看,又向房中看一看,又离座,打开后院门向外张了一张,问:“猫咪呢?”不等太太回答,猫咪在窗台上叫了一声。苏双先生有点难为情,“哦”了一声,复又坐了下来。太太向房中看一看,四壁挂着苏双出去旅游时拍摄的各地的人和景。饭厅很大。除了饭桌和两把椅子之外并没有任何家具。平时看惯了倒也没什么,可是此时苏非心中凄惶.就觉出四壁萧然。苏双先生停了箸,从碗边上瞅着太太:“你怎么不吃了?”苏非不言,苏双先生索性端正了坐,看着太太的脸。
院外忽有邮差来了。苏非趁机走开开门。苏双先生自己踱到浴室里去漱口,一抬头看见墙上横镜,他侧身瞧了瞧,觉着自己这一向只是瘦,不由伸手捻了捻腰间的皮肉,一个哈欠上来,觉得有点困,横镜里的影像有点模糊了。
苏非接了信进来,却看见苏双先生打扮得整整齐齐,衣履鲜明,看见她便问:“上次那封信呢?”还没回答,又自己笑着说:“你放心,我不会就这么逃了。”苏太太也笑着递上一封信:“这是刚送来的——我怕你逃到哪里去。”苏双先生接了信,说:“我们结婚二十年了。”苏太太说:“今天晚上我们请了客人来,记得吗?我们昨天商量好的。”苏双先生笑笑点点头,低下头去拆信,一边出门。
苏非追了两步,问:“你去哪里?”没听到回答,只得回来,把碗筷收拾到厨房去,立在水池边开了水龙头,一伸手看见刚才捏信的左手上沾了一大块墨迹。苏非想那个上海的叫庆兆的年轻人不知道为什么总喜欢用毛笔开信封。
苏非在池边洗那一大块墨迹,洗洗总是洗不掉,忽然哭了起来。
苏双先生其实没有走远。就贴着厨房的窗口站着,那儿正是一个街角,把住在隔壁骑着单车过来的意大利穷画家吓了一跳。苏双先生仍站着吸了一支烟,把烟头踩熄了,向他笑笑,向东走去。画家待他走过,只见他左颊上沾了一块墨迹,摇摇头,自己仍骑车走了。
中国传统重阳节前一个星期,苏双先生来上海探望他的族人,在和平饭店下榻。他在四楼的房间里开窗出去,便见外滩,看了一会儿,关了窗,寻出记事本给苏家打电话。打了几次都占线。站在窗边又看了一会儿,天色已晏,却见楼下马路对面徐徐走过一个染栗色头发的年轻女子。正待细看,床头柜上的电话却响了。原来是苏家的儿子庆兆,说人已在大堂等了。苏双先生说声“就下来”便挂了电话,复又向楼下看去,那女子却不知何处去了。
大堂里有几个人四散站着。各个睁了眼向电梯口看着。苏双先生正在犹疑,只听身后轰隆一声,那老式电梯又上去了,倒被那声响吓了一跳。这时一个青年男子迎上前来。苏双先生知是庆兆,双眼上下一打量,还未开口,庆兆含笑说:“家父已经在家等着了。”苏双先生把面皮舒了一舒,微笑应声“好”,两人便出门上车而去。
苏双先生第一次来上海,却不甚好奇,向车窗外张望两眼,便拉了帘子闭目养神。庆兆静悄悄的,也不来扰他,只与司机说一两句闲话,指点这里那里。一会儿苏双先生睁开眼睛,说:“倒是做了一个短梦。”车子已无声无息地停了下来。庆兆开发车资,又先下车绕过去为苏双先生开了车门。苏双先生不忙着下车,仍在椅背上靠着,笑向庆兆说:“我听过上海滩上三十年代的老歌,蔷薇蔷薇处处开。李香兰唱的。心里一直在想上海是什么样子。”庆兆笑问:“是什么样子?”苏双先生睁眼向他看看,微笑不言,伸了腿下车,庆兆忙扶了一把,站稳了,复叹道:“过去的人真是,歌女真是歌女。”一旁司机瞪大眼睛听了半晌,像只鹦鹉一样“啊”了一声,庆兆微笑说:“他们这一辈的是这样子的.我家里有白光的唱片,再热闹点的歌也唱得凄凉。”那司机又“啊”的一声。苏双先生又看了庆兆一眼,不禁一笑,两人一径向前走了。
只见眼前是一条僻静马路边的独家小院,一幢小楼上下通明,一个须发皆白的便服老人迎出门来,与苏双先生握手。苏双先生从原先书信往来中已知苏有德近年不太出门,便少不得问起“身体如何”,苏有德呵呵笑着说:“这几年右膀常常沉重酸痛,上个月以来几乎抬不起来,所以连信都是叫庆兆代写。”
苏双先生便问:“这一向出门还方便吗?”苏有德说:“在家休息而已。难为你牵记。怎么就你一个人来?”苏双先生说:“那颗子弹还是取出来的好。这次苏非不能同来,她倒是让我带了一点新药来。我先来,下次再让她来归宗。”说着已至客厅,相让坐下。苏有德说:“难为你们俩。”说着向苏双先生端详一下,笑说:“论辈分,我该称你叔祖。”苏双先生正色说:“这些倒也不必太拘泥。重要的是家人团聚,论年龄,你当得大哥哥。”说着便笑称一声“大哥哥”。苏有德本是行伍出身,秉性豪迈,见苏双如此,便也敛容应了一声“弟弟”,两人相视一笑。苏有德呵呵笑着说:“我做小孩子时喜欢自称大哥,偏在同辈人里年龄辈分都最小,常和大孩子打得头破血流。”苏双先生怔一怔,遂笑着说:“大哥哥天生是军人,怪不得从小就有霸气。”庆兆此时已悄悄地踱开去。家里的老保姆阿珍奉上茶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