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伦理学新编
分類: 图书,社会科学,教育,教育理论,
作者: 贾新奇 著
出 版 社: 山西教育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08-11-1字数:版次: 1页数: 198印刷时间:开本: 16开印次:纸张:I S B N : 9787544034739包装: 平装内容简介
教育在今天的发展状况是很成问题的。它被看作与其它任何职业一样的职业,被看作与其他任何一种职业一样仅仅是一种具体技艺,与其他职业的技艺无所谓高下的技艺。于是,对一个学生来说,重要的只是从教师那里学到某种技艺,主要是谋生的技艺,至于心灵的健全发展,这个对学生未来人生的至为重要的东西,他甚至从未听说过。我并不是说,教师不要交给学生技艺。专门的技术教育当然是要教学生职业技艺的。我只是说,即使这些学科的教育,教育者也需要把如何使用技艺才是好的方式,以及恰当地运用职业的技艺对学生的未来的好的生活(作为一个从业者的和作为一个人的好的生活)的重要影响,讲给学生,并以身示范。在这种教育发展状况底下,同样地,对教师来说,重要的只是不断发明新的技艺,新的把一种技艺传授给学生的教育技术学。于是,这又成了专门的职业,这些技术在不断翻新,有人可以今天为你发明一种教育技术,明天给你发明一种更新的教育技术,却全不了解教育为何物。但是,尽管新的发明不断,人们却越来越看到,不仅学生的心灵,而且教师的心灵,都变得对人和人生浑然无觉和麻木。同时,人们却发现自己面对着人生的数不清的、并且还在不断冒出来的问题。在对技术的信仰下,人们只能渴望不断获得新的技术的伟力,去砍掉那个多头怪兽的不断新冒出来的头。或许,一个人只有在盛年之后,才能多少有些能力反省这样的教育造成的问题,并且多少做些努力来做一些自我矫正。但是,人们在这时将有理由问:那么教育做什么去了?
目录
第1章 绪论
第一节 从日常伦理道德观念到伦理学
第二节 从伦理学到教育伦理学
第三节 教育伦理学能做些什么
第2章 教育伦理学中的善恶判断
第一节 善恶判断标准的确立:三种模式
第二节 对三种模式的简单评析
第三节 教育善恶标准的主体性
第3章 学校的相对自主性
第一节 学校的自主性
第二节 学校自主性的历史演变
第三节 如何认识现代西方社会的学校自主性
第4章 学校与社会利益关系的调节
第一节 社会利益关系的公正性
第二节 教育资源的分配与社会公正的实现
第三节 教育公正实现的可能性
第5章 教师的职业观
第一节 教师职业观的类型
第二节 近年来中国教师职业观的变迁
第三节 自利性职业观应有的限度
第6章 教师职业实践中的道德冲突
第一节 教师职业道德与自我利益的冲突
第二节 教师职业道德与自我利益的冲突(续)
第三节 教师职业道德与自我利益的冲突(续)
第四节 教师职业道德与外部规定的冲突
第五节 教师职业道德与外部规定的冲突(续)
第7章 教师职业实践中的道德冲突(续)
第一节 教师职业道德与情绪、情感的冲突
第二节 教师的道德困境
第8章 教师职业道德素质的要素与培养
第一节 教师职业道德的构成要素
第二节 教师道德素质的培养
第9章 学生及其学习观
第一节 学习动机及其类型
第二节 学习动机的形成基础
第三节 自利性学习动机的影响
主要参考文献
附录1
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要求(试行草案)
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1991年)
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1997年)
附录2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
后记
书摘插图
第1章 绪论
第一节 从日常伦理道德观念到伦理学
任何一门学科,都是对某一类对象所作的比较系统的思考。从这个角度说,一门学问与普通人的日常观念之间,既有一致又有区别。一致之处在于,学科所研究的问题并非由学科独占,这些问题也是普通人思考的问题。这一点在各门学科发展的初期表现得尤其突出。可以说在那时,思想家、科学家所研究的大部分问题,普通人都思考过,只不过比较粗浅而已。但是,一门学问与普通人的日常观念毕竟有区别:学科里所讲的道理要比普通人的观念更加系统,通常也更加准确。人类追求比普通人日常观念更为系统和准确的知识,是各种学科产生和发展的动力。
无论是学科提供给人的学问,还是普通人从实际生活中获得的日常观念,都是用来帮助人处理生产、生活中的各种事务的。把各种事务处理好,这是人最终关心的目标;至于是借助系统的学科知识,还是不那么系统的日常观念,这只关涉手段问题。由于日常观念的存在远远早于学科的出现,因此我们可以推想:起初有一个漫长的历史阶段,在此阶段,人类要么没有感觉到日常观念有什么不足,要么虽有这种感觉,却还不具备获取比日常观念更优越的学问的条件;只是到了后来,有些人开始不满足于日常观念的指导作用,并且人类精神成果的漫长积累又为他们开展更高层次的探究提供了条件,这时学科才得以出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