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文论精神

分類: 图书,文学,文学理论,
作者: 袁济喜 著
出 版 社: 山西教育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05-7-1字数:版次: 1页数: 393印刷时间:开本: 16开印次:纸张:I S B N : 9787544029001包装: 平装内容简介
本书立足于古今对话、中西比较,从文化、哲学、宗教、文学与文学理论融合互动的层面,对中国古代文论精神意蕴进行了全方位的探讨。
中国古代文论是中国古代文化的组成部分,古代文论的发生、发展及演变既以儒道释文化为思想背景和精神资源,面古代文论本身又是三代文化巨苑中一道靓丽的风景。
本书力图在民族文化和民族精神的层面揭示古代文论的理论意义和当代价值;紧紧扣住古代文论与儒道释文化的关系,在古代文化的思想背景和精神源流中,把握并阐释古代文论的演进脉络和理论精粹。沿着这一思路,本书力图在民族文化和民族精神的层面提示古代文论的理论意义和当代价值。具体内容包括先秦文论、两汉文论、魏晋南北朝文论、唐宋金元文论、明清文论、近代文论共六章。
作者简介
袁济喜,1956年生,上海人,1985年毕业于中国人民大学中文系,文学硕士。1990年曾赴日本九州大学访学。现为中国人民大学中文系教授、博士生导师;兼任中外文艺理论学会、中华美学会理事等职。代表著作有《六朝美学》、《古代文论的人文追寻》、《传统美育与当代人格》,主撰的《六朝清音》获第五届国家图书奖。
目录
绪论
第一节 中国古代文论精神的分析
第二节 中国古代文论精神的文化特性
第一章 儒家文伭与精神价值
第一节 “观乎人文以化成天下”
第二节 文艺精神与人格本体
第二章 老子的精神哲学与文论
第三章 庄子精神与文论
第四章 《淮南子》与文论精神
第五章 王弼哲学与六文论精神
第六章 郭象与文论精神的世俗化
第七章 《列子》对文论精神的漫染
第八章 “气感说”与生命精神
第九章 神感说与文论精神
第十章 形神论与古代有文论
第十一章 文艺批评与精神价值
第十二章 前期佛学与文论精神
第十三章 禅宗与文论精神
第十四章 中国古代文论精神与传承
主要参考书目
后记
书摘插图
第一章 儒家文论与精神价值
儒家文论是中华民族文化精神的荟萃。它集中表现了中华民族的心理世界与文化观念。这就是注重从人性论角度考察文学现象,将文学现象置于整个天地人的关系中去论证,凸显了人在自然界的主体地位,强调文学理论中的精神意蕴,将文学价值与人格修养相沟通,并且从天人相通的角度论证文学与人的关系问题,将文学理论的精神蕴涵提升到人类学意义的高度去认识。儒家文论与儒家整个思想体系一样,成为建构中国封建社会文学理论的主流意识,主要是因为它的精神价值观念的支持,使得它有着坚实而厚重的人格精神基础,刚健向上,厚德载物,是儒家人格精神通向文学精神世界的津梁。它构成了中国古代文论精神与人格精神的一致性,也是中国古代文论区别于西方文论的一个显著特点。当然,它的积极因素与消极因素是并存的,是需要我们在今天仔细加以辨别与分析的。
儒家文论的创始人当首推孔孟,他们对于中国古代文论的精神价值观起着主导的无可替代的作用,这是毋庸置疑的。因而评价儒家文论精神当然要先从孔孟说起。不过笔者认为,真正确立儒家文论的精神价值观,将它总结为一种系统的文学理论观念体系,并深刻影响长达几千年中国封建社会的人物,要数荀子与他的思想。作为一种中华民族文化心理所承载的文学理论精神价值,不能仅仅依恃形而上的精神哲学与道德哲学,而必须要有坚实的文化人类学理论作为基础,要有历史哲学的融会与支撑,而在这一点上,仅仅依靠先验的道德伦理学说显然是不够的,正是在这一点上,能够兼融儒家道德哲学与法家的历史哲学,以及道家理性精神的荀子文论,实际上是儒家文论精神的最后完成者。荀子文论既传承了先秦儒家文论精神,又继往开来,融人中国封建社会长期的意识形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