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古文学制度述考中华文史新刊
分類: 图书,文学,文学理论,
作者: 饶龙隼 著
出 版 社: 中华书局
出版时间: 2009-1-1字数:版次: 1页数: 348印刷时间:开本: 16开印次:纸张:I S B N : 9787101065428包装: 平装内容简介
本书由言用形态、用象形制、著述体例三组系列论文组成,旨在修复文学制度观念,践行一条研究思路。作者提供学术研究“一切都是从源头做起”,综合利用考研发现、原始宗教、神话传说、民族遗存、殷墟甲骨、殷周金文、群经诸子及其传释疏证等方面材料,引入中国固有的文学制度观念,用以描述考原上古文学的制度内涵。这样做,并不是漠视艺术哲学和审美心理内涵,而是比此类危微因素落实到制度层面,使之支撑在中国文学自身的规定性上。
作者简介
饶龙隼,自号蛟亭,1965年生于江西南丰。1983至1985年间任教南丰县甘泉小学,1994年6月获南开大学文学博士。历任西南师范大学副教授、江西师范大学教授,现任杭州师范大学教授。主要从事先秦两汉群经诸子及文学研究、元明时期思想文化及文学研究,注重从制度层面研究中国文学,力图修复本土的文学制度观念。发表《明代隆庆、万历问文学思想转变研究》、《中国文学源流述考》、《先秦诸子与中国文学》等论著,曾获中国社科院胡绳青年学术奖、《文学评论》优秀论文奖、浙江省及重庆市政府优秀成果奖多种。
目录
题词
序
导言:上古文学制度论
近世淡忘的一种文学观念——中国固有的文学制度观念——文学制度层面的形质表征——中国文学自身的规定性——自生自性自足自适自化——上古文学制度的有效认知——上古文学自身规定性辨例——上古中国文学制度的内涵
言用形态
殷周甲金文中的言意字义疏证
甲金文中的“言”“意”字义析例——“言”字隐含的言意关系命题因子——“意”字例初与言意关系命题无关——从“心”字隐含的志意或情思因素——言语活动与心志活动是相对独立的——殷周之际还没有引发言意关系命题
《诗》篇创制时代的言用制度
殷周之际歆飨制度中的言语行为——《诗》篇创制时代言语发展性状——诗乐演述活动中的言语理论认知——从外部来规范言语活动的慎言观——慎言观的礼法内涵及其价值取向
前诸子时期言意关系的新变
言用制度与志意内涵之新变——两相由独自发展而趋于沟通——独立外在的志意认知之萌发——《诗》、《书》标识的志意认知——志意与言语发生了初步的沟通——从“心”从“言(口)”的字——言语作为志意传达的媒介——志意成为言语活动的中心
晚周言用制度变迁
晚周言用制度演变阶段——春秋战国之际言以行礼——战国前中期的言以辨义——战国中晚期的言以诱利——慎言、好辩、揣摩之论调——注重言语的功利实用——言语的听受中心倾向——纯粹语言理论受阻滞
古代中国言象意结构之初形
晚周诸子言辩风气之盛行——言用制度和志意内涵新变——一种新的观念形态的用象——言语与志意之深度沟通——最早的言象意结构
用象形制
原始崇信及其表象
原始崇信支配下的感知表象——原型即象所凭附的文化背景——尸骨上撒赤铁粉所反映的灵魂观念——有刻符龟甲所反映的巫术鬼神观念——人首虫身等图象所反映的图腾信仰一一早期的高级神崇拜或万物有灵信仰——男性、祖先、祖神、天帝崇拜及自然星辰神话——鸟类原型即象以及其他物类所隐含的原型即象
《易》象考原
盛行一种特殊形态的用象——程式拟象的若干形制特征——操持程式附加宗法礼制精神——主体与客体浑融状态被破解一一程式拟象是一种介质形态的用象形制——程式拟象开始引用语言作为辅助媒介——《易》象是程式拟象的一种典型形制——卜法、筮法分途发展及兆象、数象之施用——卜法与筮法合流并用而催生出新质的卦象——卦象进一步演变为介质形态的《易》象——操持程式流失导致《周易》整体义理化
《诗》兴象考原
“兴象”一词最初与《诗》无关联——“兴”是周代诗乐演述的一个程式——《诗》兴象是种介质形态用象的典型形制——《诗》兴象介乎原型即象和观念象之间。
……
著述体例
引用与参考书目
闲云记(代后记)
书摘插图
殷周甲金文中的言意字义疏证
言语作为人际交流的重要工具,其与意义的关系从来就是共生的。没有意义的言语那是不可想像的。从这个含义上说,言意关系之发生具有原初性。但是,言意关系作为一个语言学命题却发生较晚,或者说言意关系命题之发生并非原初性的。至于其发生在什么时期、如何发生等相关问题,则需作一番切实的考述。
言意关系命题发生的起点,似宜设定在殷周时期。因为其时有大量甲骨文、青铜文和古陶文等书面材料出土,为本题疏证提供了坚实可靠的资料。至于此前的情状,似应任其茫昧,付诸阙如。
据学者的考释,甲骨文中有“言”字用例若干,而未见“意”字用例。青铜文中有“言”字用例若干,亦偶见“意”字用例。古陶文中未见“言”字用例,而偶见“意”字用例。总的来看,“言”字的义例似隐含了后来言意关系命题发生的某些因子,而“意”字的义例却与言意关系命题无关。倒是其他一些从“心”旁的字,反含有志意或情思因素,暗通于后来发生的言意关系命题。故而,考察殷周时期言意关系命题的潜在因素,可以通过疏证“言”字和从“心”字的义例来进行。
一“言”字义例疏证
疏解“言”字的原始含义,对于搜索言意命题发生的若干因子甚为关键。而要弄清“言”字的原初义例,又必须连带考释相关的“音”等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