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文叙事录——中国现代文学文献校读论丛
分類: 图书,文学,文学理论,
作者: 解志熙 著
出 版 社: 中华书局
出版时间: 2009-4-1字数:版次: 1页数: 405印刷时间:开本: 16开印次:纸张:I S B N : 9787101065107包装: 平装内容简介
本书辑校了宗白华、刘延陵、刘梦苇、梁宗岱、叶公超、沈从文、林庚、吴兴华和汪曾祺等现代作家的一些佚文,也联系相关文献对这些作家的生平、思想和创作有所考论,同时还对抗战及1940年代话剧文学的繁荣、“知性教文”的崛起有所叙论,并从文献比勘入手对张爱玲在沦陷时期的文学行为进行了比较具体的分析。在这些杂乱的文章中贯穿着作者近年对两个基本问题的初步探索:一是怎样把文学史研究建立在坚实的文献学基础之上并使文献学的“校注”转化为批评性的“校读”,二是如何使文学史研究突破画地为牢的“纯文学”文本分析而走向更具历史感的文学行为分析。本书可供中国现代文学研究者和文学爱好者参考。
作者简介
解志熙。1961年10月出生于甘肃环县一个农民家庭,先后受教于西北师范学院中文系(1978-1981)、河南大学中文系(1983-1986)和北京大学中文系(1986-1989),曾在环县第一中学、河南大学中文系工作,现为清华大学人文社会科学学院中文系教师,从事中国现代文学的教学与研究,著有《生的执著一存在主义与中国现代文学》、《美的偏至一中国现代唯美一颓废主义文学思潮研究》、《摩登与现代一中国现代文学的实存分析》等论著。
目录
老方法与新问题——从文献学的“校注”到批评性的“校读”
文字讹误的本校与理校……文本错简的校订和旧文献电子化的新错版问题……“外文”、“外典”及音译词语的校注……“今文”与“今典”的考释……一点回忆与补充:从文献学的“校注”到批评性的“校读”
现代诗论佚篇选辑
《诗闲谈》(宗白华)……《诗神的歌哭》(刘延陵)……《(孤鸿集)自序》(刘梦苇)……《释“象征主义”——致梁实秋先生》(梁宗岱)……《意义与诗》(叶维之)
现代诗论辑考小记
精警透辟的《诗闲谈》……《诗神的歌哭》与文学研究会内部的诗学分歧……“建设一种诗底原理和批评”:刘梦苇的诗学宏愿……《释“象征主义”》与二梁之争及其他……《意义与诗》作者臆测:“叶维之”是谁?
孤鸿遗韵——诗人刘梦苇生平与遗作考述
小引:被埋没的“新诗形式运动的总先锋”……飘零一孤鸿:刘梦苇生平事迹考述……遗韵知多少:刘梦苇遗作篇目考述
孤鸿遗韵再拾——刘梦苇另一些诗作失而复得记
方锡德先生的发现:《国风日报学汇》上的刘梦苇诗作及短简……《北大学生》编辑徐万钧抢救刘梦苇遗诗的一段传奇……一点纠正:关于刘梦苇与徐志摩及其他……一点补遗“新少年”刘梦苇的悲壮之歌……附录:刘梦苇先生遗笔
林庚集外诗文辑存
《歌者之声》……《狂风之夜》……《秋》……《春之忆恋》……《路》……《牧野曲》……《在海上》……《无题》……《冬青》……《爱的河流》……《断章》……《风高放火月黑杀人》……《极端的诗》……《为什么为文学》……《什么是艺术》……《关于四行诗》……《(风雨)尾章》……《(易水歌)两句》……《清明》……《歌谣不是乐府亦不是诗》……《碧梧栖老凤凰枝》……《关于(北平情歌)——答钱献之先生》……《质与文——答戴望舒先生》……《什么是自然诗》……《谈旧诗》……《文学的需要》……《(湘君)及(湘夫人)》……《从文艺说时代感情》……《新诗能建立一种近于metre式的诗行吗?》
林庚的洞见与执迷——林庚集外诗文校读札记
诗的新旧之争还是新诗的自由格律之争:林庚与戴望舒等人的分歧何在……执迷的探索和交错的转换:林庚三四十年代的诗学诗风之变……问题意识与批评方法:林庚作为“新批评家”的洞见与贡献
吴兴华佚文辑校
《谈诗选》……《鸽,夜莺与红雀》……《(唐诗别裁)书后》……《再来一次》……《怎样谈话》……《现在的新诗》……《黎尔克的诗Rilke's Dichtungen》……《(黎尔克诗选)译者弁言》
吴兴华佚文校读札记
卓绝诗才兼论才……评诗选与论诗风及其他……新诗的形式建设与深度品质……两个小问题
沈从文佚文废邮钩沉………………
《三秋草》……《复王誌之函》……《给小莹的信》……《(七色魔(魇))题记》……《我们用什么来迎接胜利》……《新废邮存底四十二经验不同隔绝了理解》……《两般现象一个问题》
“乡下人”的经验与“自由派”的立场之窘困——沈从文佚文废邮校读札记………………
从《三秋草》说开去:沈从文关于“现代派诗”的京海差异观……与“流氓左派”的遭遇及其他:关于沈从文没有存底的两封“废邮”……沈从文的“常”与“变”:《(七色魔(魇)题记》的讯息……“寄语上官碧,可忧下民红”:“乡下人”的经验与“自由派”的立场之窘困
汪曾褀早期作品拾遗
出色的起点
“戏剧春秋”的辉煌一纪——抗战及40年代的话剧文学叙论
别有文章出心裁
乱世才女和她的乱世男女传奇
聊寄堂自记(代后记)
书摘插图
老方法与新问题——从文献学的“校注”到批评性的“校读”
现代文学文本需要校注吗?直到今天仍有许多人是不以为然的。因为他们觉得“五四”以来的现代文学文本使用的是以现代口语为基础的语体文,近乎大白话,人人看得懂,纵使版本有差异,文字有出入,也无碍大体,而夹杂其中的诸多外国文和外国事,就算弄不清楚也不至于影响大意的理解,所以校呀注啊的,即使不说是多此一举,也是不急之务。
坦率地说,我自己过去也是这样想的,但后来逐渐发现事情并非那么简单。事实上,大量的现代文学文本累积了颇为繁难、亟待校注的问题,成为阅读和研究的拦路虎,而得到认真校理的却只有《鲁迅全集》等个别大家之作。所以,对现代文学文本的校注不仅是必需的,而且几乎需要从头做起。不难想象,这项工作的量有多么巨大,并且与古代典籍相比较,现代文学文本的校注也确乎别有所难、问题多多。由于问题的类型和造成问题的原因不一,解决问题的条件和方法自然也有不同。这里即以自己在研读和整理现代文学文献过程中碰到的校注问题为例,按问题类型略述个人的一点体会,以就教于学界前辈和学科同行。
文字讹误的本校与理校
古代中国自雕版印刷术昌明以来,除坊间为牟利而草率印刷通俗文学外,凡是重要的典籍和严肃的著述之印行,必先请善书者精心书之、参校者仔细校之,方可上版刷印问世,态度颇为矜重。而现代文学文本在最初发表和出版时,依据的都是作者提供的手稿,其间书写潦草、不规范以至出现笔误等情况,往往而有,加上赶稿的匆忙和校对的粗疏(坦率地说,不少现代作家、编辑的校对态度似乎远逊于古人),这就使许多现代文学文本从初刊本或初版本开始就留下了不少令人惋惜的文字讹误问题,而在此后或者未能结集、再版,或者即使结集、再版,也很少能得到认真的校正。所以,我们今天对现代文学文本的初刊本或初版本的校勘,事实上常常是在纠正当初排版中的误排以至作者原稿中的笔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