园林的印迹

分類: 图书,建筑,古建筑,
作者: 余开亮,李满意编著
出 版 社: 中国发展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09-4-1字数:版次: 1页数: 166印刷时间:开本: 16开印次:纸张:I S B N : 9787802341814包装: 平装编辑推荐
古典园林,是人类的家园、诗意的栖居地。园林是人类对生存环境的赏析和反思,也是画境,是文心。
内容简介
园林可行、可望、可游、可居,是一幅多棱角的立体画卷。画卷中承载了一段段过往的印迹:通天的信仰、不老的传说、至尊的皇权、骄奢的富贵、荒谬的畸情、审美的意趣、博雅的高士、隐逸的幽情、痛苦的屈辱、残破的荒凉等。这些都汇集于斯,构成中国文化深沉的历史记忆。
本书以园林为向导,带领我们走进中国园林的幽深之处,揭开那段与园林相关的文化往昔。
作者简介
余开亮 哲学博士,现为中国人民大学哲学院美学教研室副教授,主要研究方向为中国美学;曾出版园林艺术方面的学术专著《六朝园林美学》(重庆出版社2007年版)。
目录
第一章灵台:通神之所
第一节灵台想象图卷
第二节灵台的政治学揭秘
第三节灵台的神话学意蕴
第四节台在园林中变迁
第二章上林苑:弥山跨谷
第一节大一统的秦汉苑囿
第二节仿效天象的园林布局
第三节蓬莱神话和一水三山的艺术手法
第四节《上林赋》作者的爱情传奇
第三章金谷园:生命悲歌
第一节金谷园的富贵
第二节金谷士人的朝隐与悲歌
第三节貌似潘郎,掷果盈车
第四节石崇斗富与绿珠才情
第四章公共园林:竹林兰亭
第一节园林要素的丰富:竹、亭、曲水
第二节园林艺术与书法艺术的交相辉映
第三节竹林七贤的游园英姿与隐逸心态
第四节兰亭与上巳节的游园风气
第五章六朝宫苑:粉黛笙歌
第一节宛若仙都的华林园
第二节芳乐苑与买卖街
第三节南朝三阁与玉树后庭花
第四节龙腾苑的风流皇帝
第六章士人园林:意境寻踪
第一节始宁别墅与自然之境
第二节陶渊明的园田居及其园林影响
第三节辋川别业与园林禅境
第七章艮岳:搜胜天下
第一节说“艮”与园林风水
第二节艮岳意匠与画境
第三节艮岳花石纲与太湖遗石
第八章造园宗师:博雅多能
第一节计成和《园冶》
第二节文震亨和《长物志》
第三节李渔和《闲情偶寄》
第九章北京园林:艺术盛宴
第一节颐和园:丰富多彩的造景手法
第二节北海:皇家园林之最
第三节圆明园:中西合璧的园林奇观
第十章苏州园林:恍若画中
第一节沧浪亭濯缨
第二节狮子林寻山
第三节拙政园看亭
第四节留园猎绝
后记
书摘插图
第一章灵台:通神之所
第一节灵台想象图卷
灵台印迹已经全无,我们无法通过遗址乃至图案去领略其神情面貌。只有通过现有文字记载加以想象复原。
关于灵台的文字记载不是很多,最为详细的也不过就是《诗经。大雅.灵台》的一首诗了。 《诗经。大雅.灵台》写道: “经始灵台,经之营之,庶民攻之,不日成之。经始勿亟,庶民子来。王在灵囿,扈鹿攸伏,鹿鹿濯濯,白鸟翯嵩。王在灵沼,於籾鱼跃。”意思就是周文王姬昌对灵台进行了认真的设计和精巧的经营,老百姓都一起来建造,几天工夫就把它建好了。周文王在灵园时,鹿儿很悠闲地在里面躺着,肥大的白色山鸡张开美艳的羽毛。周文王在灵沼边时,满池的鱼儿欢蹦乱跳。
这段珍贵的文字记载透露出了古代灵台的几个基本建筑因素。首先,灵台有两个基本的建筑物:台和池沼。
按照汉代许慎《说文解字》的说法:“台,观四方而高者也。”可知,灵台是一个四方形的由土夯筑而成的高耸建筑。
之所以造成方形,主要根源于古人对宇宙的看法。简单地说,古人对宇宙的想象观念就是天圆地方,四面环水。在古人的神话观念中。天地最初为一混沌未分的大鸡蛋,自盘古开天辟地后,蛋清上升化为日月星辰,蛋壳、蛋黄下沉化为大地。天地分开后,古人则把众多星体组成的茫茫星空称为“天”,把立于其上而赖以生存的田土称为“地”。由于日月星辰周而复始、永无休止地运动,恰似一个圆周循环不已,无始无终,故称天为圆;而大地则静如止水,恰如一个方体安静稳定,故称地为方。
台既然根于大地,其形状自然与大地一致。后世用于祭地的地坛、月坛、社稷坛等无不为方形,显然都是因这种宇宙观念的影响而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