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与识——当代中国博物馆理论与实践辨析

分類: 图书,社会科学,图书馆学 档案学 ,
作者: 宋向光著
出 版 社: 科学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09-3-1字数:版次: 1页数: 470印刷时间:开本: 16开印次:纸张:I S B N : 9787030242822包装: 平装内容简介
博物馆在历史发展过程中形成了鲜明的组织特性和业务特点,分析和解读这些特点,有助于博物馆工作者适应纷繁变化的工作环境,满足社会和公众的多元需求。本书从博物馆是社会组织系统的认识出发,对当代公共博物馆及其主要活动的概念、特性、任务和方法进行系统解读,对当代博物馆学理论体系的结构体系、研究方法和主要课题进行讨论。
本书适用于广大博物馆从业人员、博物馆学研究人员、学习博物馆学课程的在校学生和对博物馆学感兴趣的读者。
目录
从事博物馆学研究的点滴体会(代序)
一编:博物馆学
博物馆学与博物馆发展概述
中国博物馆学百年研究的启示与思考
博物馆定义要促进当代博物馆的发展
博物馆的意义:社会的自我认识、延续和发展
当代公共博物馆工作观念
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对中国博物馆工作的影响
生态博物馆理论与实践对博物馆学发展的贡献
博物馆应自觉融人社区建设
城市博物馆:市民的记忆与发展资源
高校博物馆:在传统和现实间拓展发展空间
博物馆学教育:技能与思辨的博弈
二编:博物馆实践
博物馆教育
博物馆教育发展及理论构建
知识宝库第二课堂社会教育中心——博物馆教育发展进程
博物馆教育应促进观众“自我教育、自我完善”的学习
博物馆藏品的意义:社会行为的物化
博物馆藏品的理解:基于实物的学习过程
博物馆藏品的阐释:特定层面意义的揭示与解释
陈列讲解效果谈
博物馆教育是贯穿全局的重点工作
博物馆服务
博物馆进入服务时代
强化服务意识,提高服务质量
了解观众,服务观众,吸引更多的观众
真心诚意为观众服务,周全扎实落实服务措施
免费开放:开启博物馆公共服务新时代
博物馆陈列
博物馆陈列的性质与价值取向
博物馆教育性展览的特点及相关问题
历史陈列要触及观众的心灵
创意是提升陈列内容质量的发动机
历史陈列主题的内涵与解读
知识视觉化:陈列内容设计及文本编写
博物馆陈列说明要“观众学习导向”
博物馆藏品管理
博物馆藏品性质与范畴思辨
蛋与鸡:博物馆藏品与博物馆功能
信息管理:博物馆藏品管理新思路
当代西方博物馆藏品管理工作现状
三编:博物馆管理
当代中国博物馆发展新疆域
博物馆发展要明确目标与条件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博物馆发展动力分析
政府管理部门应加强博物馆公共品提供能力的管理
“非营利机构”:博物馆在市场经济环境中的护身符
加强特色建设,提升博物馆核心竞争力
市场经济条件下博物馆组织体制的重构
“三部制”:中国博物馆业务体制改革焦点
当代博物馆馆长的职责与任职条件
加强技能培训,建设高效创新的博物馆工作队伍
中国当代私立博物馆宏观管理研究
博物馆营销:提升博物馆管理效率的新工具
博物馆门票的功用与设计
后记
书摘插图
一编:博物馆学
博物馆学与博物馆发展概述
一、博物馆学
博物馆学是关于博物馆的学问,是关于博物馆发展的理论与实践经验的综合。
博物馆学是伴随着近现代公共博物馆的发展而逐渐形成和完善的,也可以说,公共博物馆的发展实践构成了博物馆学的实践基础,成为博物馆学研究的主要对象。
博物馆学对近现代公共博物馆的专业化建设起到了积极的作用,在对博物馆的性质、目的、特点、任务和最优化工作方法的讨论中,博物馆从业人员和广大民众加深了对博物馆性质和特点的认识,加强了对博物馆存在意义的理解,从而奠定了博物馆持续发展的认识基础。博物馆学自身的重要性也在理解和指导博物馆实践发展的历程中为更多的人所认识。
当代博物馆学是一门综合性学科,涵括了涉及社会、人文、自然、工程、艺术等各主要人类知识领域的研究课题,采取了各个学科的研究方法。但是,从博物馆学的任务,即促进公共博物馆发展和充分实现公共博物馆的社会发展综合效益来看,它更倾向于社会科学。
博物馆学是开放性的学科,对那些有助于人们理解博物馆和博物馆收藏以及使之持续存在发展的理论和方法,都秉持欢迎的态度。博物馆在构建独立学术体系的同时,也吸引和欢迎所有对这一领域有兴趣的研究者入驻,在施展各自特长的同时,也丰富了博物馆学的内容。博物馆学不是寻求一种答案,而是在构建一个平台,一个开放的、包容的、互动的学术研究平台。驻足这个平台,人们可以搜索信息、展示成果,更重要的是进行讨论、获得灵感,在提升个人研究能力的同时也丰富博物馆学的知识宝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