取消图像:反偶像崇拜的个案研究
分類: 图书,哲学/宗教,宗教,其他宗教 ,
作者: (波)麦克拉纳,(美)约翰逊编著,赵泉泉,张建涌,杨贤宗译
出 版 社: 江苏美术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09-2-1字数:版次: 1页数: 254印刷时间:开本: 16开印次: 1纸张:I S B N : 9787534422430包装: 平装编辑推荐
本书是一部比较论文集,内容包括反偶像崇拜的各种原因与意义,以及它在全世界范围内的不同社会所引起的图像功能的剧烈变化的七篇历史论文。本书内容丰富,观念新颖,论述透彻,具有很强的可读性和很高的学术价值。
内容简介
本书是一部比较论文集,内容包括反偶像崇拜的各种原因与意义,以及它在全世界范围内的不同社会所引起的图像功能的剧烈变化的七篇历史论文。前言中追溯了“反偶像崇拜”的词源学意义,并简要介绍后面论文的主要内容。通过不同社会中所发生的偶像破坏行为的对比,进一步阐明了不同社会背景下图像的破坏与创造,以及图像与文字的关系。随后依次讲述古埃及十八王朝时期埃赫纳顿的宗教革新举措;中世纪穆斯林军队毁坏印度的宗教建筑、掠夺与亵渎圣像;墨西哥革命时期(20世纪二三十年代)的反宗教运动,不仅破坏并焚毁圣像、十字架,甚至捣毁教堂、礼拜堂和天主教学校;中世纪期间对待古典雕塑的态度,异教与基督教间的斗争;拜占庭帝国时期的破坏偶像运动与《加洛林之书》;加尔文的新教运动与荷兰的反偶像崇拜;最后一节是历史留给后人的启示与教训。艺术史家、历史学家和考古学学者从中探索了艺术定义的不断变迁,以及在描绘不同形式的反偶像崇拜中的表现形式。
目录
总序
作者简介
致谢
1.前言:“缪斯女神之火”
2.重塑早期印度清真寺中的反偶像运动
3.反偶像的战争:1910-1940墨西哥革命中反偶像运动的意义
4.倒塌的偶像和崛起的圣人:西方对图像崇拜和“敬神文化”的态度
5.眼见为实还是字无虚言:《加洛林书》与拜占庭反偶像运动中图像与文字的较量
6.埃及破坏偶像运动中的重新命名与变换身份
7.荷兰偶像破坏运动之后的圣像替代
8.保存与毁坏湮没与记忆
专业术语
人名(地名)表
书摘插图
1前言:“缪斯女神之火”
Anne McClanan、Jeff Johnson
Iconoclasm(偶像破坏)一词出自8、9世纪拜占庭的神学辩论,当时早期基督徒对容许宗教图像具体化为帝国政策表示怀疑。它源于希腊术语,意思是破坏圣像者。 两个词根都具有精神上的含意,因为表示从基督教绘画到异教雕像的icon(图像)和-klastes(毁坏者)相结合与用来描绘含有breaking(破坏完整)之意的一系列行为(如领圣体前之分饼礼)的词同源。发明这一术语的中世纪作家都是基督教祷告活动中圣像正统的坚定拥护者,他们公开谴责其对手“破坏偶像”之过。
从1596年至17世纪中叶,英语中最早明确出现的“偶像破坏”都是特指拜占庭的那些辩论,但到了1654年,在激进的新教徒攻击礼拜仪式的内战气氛中,英国圣公会教徒杰洛米泰勒(Jeremy Taylor)已能够将该词作为一个专门术语,用来指那些反对基督教图像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