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代教化剧群观(文史哲研究丛刊)
分類: 图书,艺术,舞台艺术 戏曲,
作者: 司徒秀英著
出 版 社: 上海古籍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09-2-1字数:版次: 1页数: 307印刷时间:开本: 16开印次:纸张:I S B N : 9787532550982包装: 平装内容简介
“教化剧”指的是有教世化民内涵的戏曲。从表过方法说来,若用人物角色的伦常关系以收教化目的的作品,可称之为“伦理教化剧”。若用特定关目以彰显庄严的道德境界,可名之为“道德教化剧”。
本书以道德伦常为主要表现内容的教化剧在明代社会生活中占了很重要的地位,上层官僚文人社会藉以互相标榜,意气相得;底层的贩夫走卒亦从中娱乐耳目,聊受熏陶,它作为一种道德教令的宣传体,在达到了它的教化作用的同时,也透露了当时社会对忠孝节义的标举和当时人们在忠孝节义这面旗帜下的生存状态。本书作者在研读了《跃鲤记》、《义烈记》、《玉玦记》、《四美记》等众多教化剧之后,以《伍伦全备》、《断发记》、《酒家佣》为主要探讨对象,说明了社会中对道德伦常的要求已经凝成了一种绝对道德,并展示了各种忠义形象包括烈女与商贾的道德形象的教化意义。
作者简介
司徒秀英,1963年生,广东开平人。香港大学中文系学士、硕士、博士。现任岭南大学中文系助理教授,讲授古典文学课程,从事中国传统戏曲文学研究。 出版专著有《戏曲论题探究》(台湾,2008),并在中国大陆、香港和台湾的学报期刊发表有多篇学术论文。
目录
自序
绪论
教化中国戏曲的道德伦理
中国戏曲与传统教化
教化剧与补世教的背景
绝对道德:明代中叶传奇伦理价值探微
教化《伍伦全备》
丘濬编写《伍伦全备》的背景和动机考
《伍伦全备》新议
《伍伦全备》的思想内涵深探
教化自残关目与节妇形象
明代传厅“自残守节“关目的教化意义
从越公嬖妾到投水烈妇:乐昌公主形象嬗变初探
断发明志:《断发记》的裴淑英形象
教化历史场景
汉代朱买臣休妻故事的教化意义
汪廷讷《三祝记》、《天书记》、《义烈记》的历史演义与教化言志
亦史亦戏的人物:冯梦龙《墨憨斋评定酒家佣》的道德层次
教化情爱商利
明代传奇的商贾道德
明代传奇的放情纵爱与禁欲制念
书摘插图
教化中国戏曲的道德伦理
中国戏曲与传统教化
中国文化的教化传统,不但肯定道德良知化育生机,助长人格,更重要的是知识分子良心自觉,洞烛生命本质,肩负起成己成人的责任。有传统知识分子,学有所成,希望把一己的智慧和学识,跟同时存养天地间的黎民百姓共享。他们很自然地发展出因仁民爱物而教民化民的道德精神来。处身宦业的,有借助政治权力之方便,利用制度教育人民。济身人海的,有用山川城廓之人文与自然环境,兴办私学,亲身立教。也有终生民间的读书人,寄语于文学。我们不难察觉,传统艺术除了在形式上表演“美”外,在主题上也蕴含“劝善”、“教化”的精神。传统文化的教化精神,如何渗透、表现在传统戏曲艺术之中,俾使传统戏曲在表现“美”格之余,还烘照出中国文化的道德精神来。这是本章的题旨。
中国的道德与教化传统
中国文化精神之要义及继往开来的方法,见诸前哲时贤之研究,可谓硕果累累。牟宗三指出儒家的学问是道德意识的觉醒,“诚体”是创造性的本体。他认为孟子讲的“良知”能够使天成其天、地成其地,在宋明时期能够与孟子思想接壤的是陆九渊(1139—1193)和王阳明(1472—1529)。因此牟宗三说:“就真正的道德意识说,陆王是正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