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草纲目(白话版)

分類: 图书,医学,中医学,经典古籍,
作者: 连宝树编著
出 版 社: 中医古籍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08-10-1字数:版次: 2页数: 380印刷时间:开本: 16开印次:纸张:I S B N : 9787801744036包装: 平装编辑推荐
一部有着世界性影响的博物学巨著具
一部历代医学者和读书人孜孜一求的必修书
作者简介
连宝树,男,中西医结合医学博士,中医世家,曾任河南省中医院主任医师,荣获河南省科学进步二等奖。退休以后,从事食道癌和青少年鼻炎的研究工作,临床疗效显著,对青少年鼻炎的疗效特别显著。
目录
《本草纲目》原序
进《本草纲目》疏
第一卷本草纲目序列
气味阴阳
标本阴阳
升降浮沉
五味宜忌
服药忌食
饮食相克
李东垣随证用药凡例
徐之才诸虚用药凡例
第二卷本草百病主治
诸风
诸气
诸汗
伤寒热病
噎膈
胀满
火热
湿
暑
泄泻
呕吐
反胃
脚气
转筋
喘逆
咳嗽
寒热
虚损
溲数遗尿
咳血
牙齿出血
鼻出血
健忘
惊悸
多眠
失眠
烦躁
消渴
遗精梦泄
小便出血
阴痿
大便燥结
脱肛
痔漏
下血
胁痛
……
第三卷水部
第四卷火部
第五卷金石部
第六卷草部
第七卷谷部
第八卷菜部
第九卷果部
第十卷木部
第十一卷虫部
第十二卷鳞部
第十三卷介部
第十四卷禽部
第十五卷兽部
第十六卷人部
第十七卷本草纲目
书摘插图
第一卷本草纲目序列
本草纲目内容很多,在这里我们重点编辑了气味阴阳、标本阴阳,五味宜忌、服药忌食、饮食相克、用药凡例等供大家参考使用。
气味阴阳
《阴阳应象大论》说:对于宇宙来说,阳气积聚在上为天,阴气积聚在下为地。对于万物来说,静止不动的属于阴,躁动不息的属于阳。对于自然界来说,阳主蕴育,阴主成长;阳主肃杀,阴主收藏。对于人来说,阳主化生功能,阴主构成形体。用阴阳说明人与饮食五味的关系是:人体功能属于阳,饮食五味属于阴。饮食五味进入形体,经过脏腑吸收转化为营养物质以滋养身体,营养物质使人不断发育生长,并维持生命。营养物质还可转化为各种功能,但饮食不节反而。能损伤身体;机能活动太过,亦可使精气耗伤。精气可以产生功能,但功能也可以因饮食不节,五味偏嗜而受损伤。味属于阴主降,所以从前后二阴而出;气属于阳主升,所以由眼、耳、鼻、口七窍而出。清阳之气循行于肌肤、皮表、纹理之间,浊阴之物内注五脏。清阳之气充实四肢肌肉,浊阴之物内走六腑。
五味中,味厚腻的属于阴,味淡薄的为阴中之阳;气味浓郁的属于阳,气味淡薄的属阳中之阴。味厚腻就会下泄.味淡薄则能通利小便;气淡薄的有发泄宣散作用,气浓郁的有助阳发热之功。
五味中,辛、甘味能发散属于阳,淡味利渗也属于阳;酸苦咸三味能宜泄属于阴。
五味中,有的主收涩,有的主发散,有的主润湿,有的主软坚,有的主散阴,所以,应根据其具体功能而选择使用,来调和机体与功能,使其平衡。
张元素指出:人体中清气中之清的循行于肌表皮肤纹理之间,清气中之浊的充实人体四肢肌肉。人体中浊气中之浊的归于六腑,浊气中之清的内注五脏。附子气厚,为阳中之阳。大黄味厚,为阴中之阴。茯苓气薄,为阳中之阴,所以能通利小便,人手太阳经,不离阳经之体。麻黄味薄,为阴中之阳,所以能发汗,人手太阴经,不离阴经之体。凡同气的药物必然有多种相同的味,同味药物必然有多种相同的气。气味各有厚薄,所以功用也不尽相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