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过度诠释的诠释
分類: 图书,文学,文学理论,
作者: 何玉蔚著
出 版 社: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09-4-1字数:版次: 1页数: 211印刷时间:开本: 大32开印次: 1纸张:I S B N : 9787500476634包装: 平装内容简介
本书稿围绕“过度诠释”这一核心概念展开。作者首先论析“诠释”和“过度诠释”两个概念,指出文本具有的潜能只有通过诠释才能实现;其次从阅读主体和文本两个方面分析了“过度诠释”即“无限衍义”产生的原因;最后分析了“过度诠释”的两种主要表现形式。该书该文比较注重对争议性论题的介入,具有较高的学术价值和较强的现实意义。
作者简介
何玉蔚,1968年生。1991年毕业于山东师范大学中文系,获汉语言文学学士学位。2001年毕业于山东师范大学中文系,获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硕士学位。2004年毕业于南京大学中文系,获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博士学位。现为中国青年政治学院中文系讲师,曾在《俄罗斯文艺》等刊物发表论文多篇,并参编教材1部。
目录
序
引言概念的提出
第一章澄清概念
第一节“过度诠释”讨论综述
第二节以“作者意图”为标准
第三节以“文本意图”为标准
第四节读者与诠释的标准
第五节“过度诠释”概念分析
第二章“过度诠释”的发生
第一节读者:先见与兴趣
第二节作为符号的文本
第三节阅读、理解与诠释
第三章“过度诠释”的体认
第一节文化误读与“过度诠释”
一 文化误读与诗的误读
二 文化误读个案研究
第二节传统与“过度诠释”
一传统的生成
二传统需要诠释
第三节翻译与“过度诠释”
一翻译与诠释
二翻译的创造性
结论
参考文献
后记
书摘插图
第一章澄清概念
本章是对“过度诠释”这一概念的辨析。论述“证伪”原则不能确定什么是“过度诠释”,同样不能以作者意图、文本意图为标准,求助于读者也无济于事;文本是否存在一个不变的本质或客观意义?它先于诠释而存在,结论是文本的本质可被理解为它所固有的潜能的总和或本源,而它只能通过诠释活动才能实现,即它被诠释出的各种意义可被理解为文本本质的实现或表现,此时诠释者追求的是内容的丰富性而非高概率。“过度诠释”是二元对立思维模式的产物,其实质是指文本在解读过程中所出现的无限衍义。
第一节“过度诠释”讨论综述
艾柯虽然提出“过度诠释”这一概念,但没有对它下明确的定义,其他三位学者也是如此,我们用什么标准才能断定对文本的某个特定诠释是“过度诠释”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