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研究

分類: 图书,政治 军事,政治,中国政治 ,
作者: 李子彪,梁桂全 主编
出 版 社: 广东人民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09-3-1字数:版次: 1页数: 422印刷时间:开本: 大32开印次:纸张:I S B N : 9787218060194包装: 平装内容简介
该书按照胡锦涛总书记的讲话和党中央构建和谐社会决定的精神,研究了和谐社会的理论渊源,建设和谐社会的指导思想和战略意义,分别探讨了和谐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管理和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等方面的主要问题与对策。
目录
第一章 和谐社会理论的历史渊源
第一节 中国社会和谐思想的历史发展
一、先秦时期的和谐思想与三大理想社会构想
二、秦汉时期四大著名的理想社会构想
三、晋代至明清时期两大理想社会构想及其他相关思想
四、近代洪秀全、康有为、孙中山构想的理想社会
第二节 国外社会和谐思想的历史发展
一、古希腊的四种和谐观及柏拉图的理想国构想.
二、古代至中世纪三大宗教的构想及其他相关构想.
三、空想社会主义产生时期四大著名的理想国构想
四、空想社会主义发展时期四大著名的理想国构想
五、空想社会主义鼎盛时期的三大理想社会构想
六、现代及当代西方与走向社会和谐相关的思想
第三节 马克思主义社会建设理论的历史发展
一、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的社会建设学说
二、以毛泽东为核心的党的第一代领导集体的相关思想
三、以邓小平为核心的党的第二代领导集体的相关思想
四、以江泽民为核心的党的第三代领导集体的相关思想
第二章 构建和谐社会的指导思想和战略意义
第一节 以胡锦涛为总书记的党中央的和谐社会理论
一、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基本内涵
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指导原则
三、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主要工作
四、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方法论意义
第二节 以胡锦涛为总书记的党中央提出和谐社会理论的杰出贡献
一、标志着对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的认识提升到新高度
二、标志着对中国共产党执政规律的认识提升到新高度
三、标志着对社会主义建设规律的认识提升到新高度
四、标志着对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提升到新高度
第三节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战略意义
一、构建和谐社会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战略意义
二、构建和谐社会对世界的重大影响和历史贡献
第三章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与和谐广东的历史背景
第四章 和谐社会的民主政治和法制建设
第五章 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经济制度与经济发展
第六章 和谐社会的中国先进文化建设
第七章 和谐社会的管理与协调
第八章 和谐社会的自然环境
后记
书摘插图
第一章 和谐社会理论的历史渊源
胡锦涛总书记于2005年2月19日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提高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能力专题研讨班上的讲话中明确指出:“实现社会和谐,建设美好社会,始终是人类孜孜以求的一个社会理想,也是包括中国共产党在内的马克思主义政党不懈追求的一个社会理想。”①这里,我们从中国社会和谐思想、外国社会和谐思想、马克思主义社会建设理论三个不同的角度,对和谐社会理论的历史渊源进行介绍和评说。
第一节 中国社会和谐思想的历史发展
我国历史上产生过不少有关社会和谐的思想。这些思想虽然带有不同时代和提出者阶级地位的烙印,在存在阶级压迫和阶级剥削的旧制度下根本无法实现,但都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广大人
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有些思想到今天仍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下面按照历史发展的时间顺序,根据这些思想在历史上的地位,择要予以介绍和评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