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共关系理论与实务(第2版)
分類: 图书,管理,市场/营销,公共关系(PR),
作者: 王培才主编
出 版 社: 电子工业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09-4-1字数:版次: 1页数: 247印刷时间:开本: 16开印次:纸张:I S B N : 9787121085574包装: 平装编辑推荐
本系列教材特点:
工学结合——教材体系突出教学过程的实践性、开放箼和职业性,强化职业能力培养;校企联手——教材内容兼顾职业资格考证,提升岗位竞争能力;案例贴切——案例贴近实际,缩短学生校内学习与实际工作的距离;资源丰富——教材配有电子教案、参考答案等教学资源、免费下载、方便教学;作者优秀——来自一线的“双师型”骨干教师,倾力打私实用型精品教材。
内容简介
本书根据高等职业技术教育培养高素质、高技能人才的要求,介绍了公共关系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主要包括公共关系的含义、特征、职能、要素、历史和公共关系工作目标、方法、原则等基本原理,以及公共关系工作程序、活动类型、传播协调、专题活动、危机管理、公关礼仪、文书写作等技能。
本书融科学性、时代性、应用性于一体,可作为高等职业院校经贸类专业教材,也可作为营销、管理人员,公关人员的培训教材以及公关爱好者的自学用书。
目录
第1章公共关系概述
1.1公共关系的基本理论
1.1.1公共关系的含义
1.1.2公共关系的基本特征
1.1.3公共关系的基本原则
1.1.4公共关系的基本职能
1.1.5公共关系的界定
1.2公共关系的产生与发展
1.2.1公共关系的萌芽
1.2.2现代公共关系的产生与发展
1.2.3当代公共关系的发展趋势
1.2.4公共关系在中国的发展
本章小结
思考与练习
课后实训
第2章公共关系构成要素
2.1公共关系主体
2.1.1社会组织
2.1.2公共关系机构
2.1.3公共关系人员
2.2公共关系客体
2.2.1公众的特征
2.2.2公众的类型
2.2.3公众的心理
2.3公共关系媒介
2.3.1传播的要素
2.3.2传播的模式
2.3.3传播的类型
本章小结
思考与练习
课后实训
第3章公共关系工作程序
3.1公共关系调查
3.1.1公共关系调查内容
3.1.2公共关系调查程序
3.1.3公共关系调查方法
3.1.4公共关系调查问卷和调查报告
3.2公共关系策划
3.2.1公共关系策划程序
3.2.2公共关系策划方法
3.2.3公共关系策划书的制作
3.3公共关系实施
3.3.1公共关系实施原则
3.3.2公共关系实施要求
3.4公共关系评估
3.4.1公共关系评估标准
3.4.2公共关系评估程序
3.4.3公共关系评估内容
3.4.4公共关系评估方法
3.4.5公共关系评估报告的撰写
本章小结
思考与练习
课后实训
第4章公共关系活动类型
4.1不同主体的公共关系
4.1.1营利性组织的公共关系
4.1.2非营利性组织的公共关系
4.2不同功能的公共关系
4.2.1事务性公共关系
4.2.2交际性公共关系
4.2.3宣传性公共关系
4.2.4服务性公共关系
4.2.5社会性公共关系
4.2.6征询性公共关系
4.3不同阶段的公共关系
4.3.1建设性公共关系
4.3.2维系性公共关系
4.3.3防御性公共关系
4.3.4矫正性公共关系
4.3.5进攻性公共关系
本章小结
思考与练习
课后实训
第5章公共关系传播
第6章公共关系协调
第7章公共关系专题活动
第8章公共关系危机管理
第9章公共关系礼仪
第10章公共关系文书
参考文献
书摘插图
第1章公共关系概述
【课前思考】
1.公共关系与人际关系有何不同?
2.公共关系的工作目标有哪些?
3.现代公共关系是如何产生的?
【学习目标】
•公共关系的含义、构成要素、主要目标
•公共关系的基本方法、特征、原则与职能
•公共关系产生的原因与条件
•公共关系产生与发展的历史
•公共关系与宣传、广告、市场营销、人际关系、庸俗关系的联系和区别
要学好公共关系的理论与实务,首先要掌握公共关系的基本理论,如公共关系的含义、构成要素、主要目标与内容,公共关系的基本方法、特征、职能与原则等。为了进一步理解公共关系的含义,还要分析公共关系与宣传、广告、市场营销、人际关系、庸俗关系的联系和区别。同时还要了解公共关系产生与发展的历史,从而明白公共关系产生的原因与条件,把握当代公共关系的发展趋势以及我国公共关系事业的发展趋势。
1.1 公共关系的基本理论
1.1.1公共关系的含义
公共关系一词是从英语Public Relations(缩写为PR)翻译过来的。公共关系是一门正在发展中的新兴学科,而且涉及不同的学科领域和不同的实践领域,由此形成了对公共关系定义的众说纷纭。据有人统计,公共关系的定义大概有上千个;也有人认为,只要有多少人尝试对它下定义,便会有多少个定义。随着对公共关系理论研究的深入,在我国也逐渐形成了形象学派、协调学派、传播学派、管理学派等不同学派。不同学派从不同的角度去揭示公共关系的本质属性,虽然都有其合理性,但在对公共关系定义的表述上则显得异彩纷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