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财务分析
分類: 图书,管理,一般管理学,财务管理,
作者: 李涛,李冬妍,任静编著
出 版 社: 中国电力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09-2-1字数:版次: 1页数: 296印刷时间:开本: 16开印次: 1纸张:I S B N : 9787508387109包装: 平装内容简介
本书阐述了企业财务分析的基本理论与方法,并借助大量电力企业的案例来说明各种分析方法的应用。在介绍一般财务分析内容的同时,结合电力企业经济活动的特点,有针对性地介绍了发供电企业开展财务分析的具体方法。
本书共分三篇。第一篇介绍财务分析的相关概念和分析方法;第二篇介绍财务报告分析的内容,包括对四张主要财务报表、合并财务报表进行分析和财务指标分析;第三篇介绍企业财务诊断的理论与方法,包括收入分析、成本费用分析、利润分析、资产效率分析、资本效率分析五个方面。
本书可以用作高等院校经济管理类本科学生和研究生学习企业财务分析的教材或参考书;也可以用作企业管理人员的培训教材,尤其适合作为电力企业管理人员解读财务报告、开展财务与经营分析的重要参考。
作者简介
李涛,男,1961年10月出生,山西省阳泉市人,会计学教授、管理学博士;华北电力大学工商管理学院副院长。兼任:中国会计学会理事,中国电力会计学会理事,北京价值工程学会理事等职务。 多年从事财务、会计、审计、投资及相关学科的教学研究工作,先后为博士生、硕士生及本科生开设“现代企业财务管理理论”“会计理论研究”和“企业财务分析”等课程。 曾先后承担原国家电力部、国家科技部、北京市教委及电力企业委托科研项目二十余项。 出版会计学相关内容专著3部:《企业现金流量信息应用的理论与方法》《计算机会计学》《现金流量信息披露及运用》。主编教材《企业财务管理学》等15部,发表论文40余篇。曾被评为“十佳优秀青年教师”和“北京市优秀青年骨干教师”。
目录
第一篇 财务分析基础理论
1 财务分析概述
第一节 财务分析的产生与发展
第二节 财务分析的内涵与目标
第三节 财务分析的依据和内容
2 财务分析程序与方法
第一节 财务分析程序与方法概述
第二节 数量分析方法
第三节 数学分析方法
第二篇 企业财务报告分析
3 企业财务报告概述
第一节 财务报告的作用
第二节 财务报告的基础知识
4 资产负债表分析
第一节 资产负债表概述
第二节 资产负债表的结构和内容
第三节 资产负债表的阅读与分析
第四节 资产负债表附表的阅读和分析
5 利润表分析
第一节 利润表概述
第二节 利润表的结构和内容
第三节 利润表的分析
第四节 利润表附表分析
6 现金流量表分析
第一节 现金流量表概述
第二节 现金流量表的结构与内容
第三节 现金流量表的阅读和分析
7 所有者权益变动表分析
第一节 所有者权益变动表概述
第二节 所有者权益变动表分析
8 合并财务报表分析
第一节 合并财务报表概述
第二节 合并财务报表的分析
9 财务报告的比率分析和综合分析
第一节 偿债能力分析
第二节 营运能力分析
第三节 盈利能力分析
第四节 发展能力分析
第五节 财务报告的综合分析
第三篇 内部分析
10 营业收入分析
第一节 营业收入分析概述
第二节 营业收入总体情况分析
第三节 营业收入影响因素分析
第四节 营业收入质量分析
11 成本费用分析
第一节 成本与费用分析概述
第二节 产品成本分析
第三节 费用分析
12 利润分析
第一节 利润分析概述
第二节 营业利润分析
第三节 利润总额分析
第四节 净利润分析
13 资产结构及效率分析
第一节 资产总体状况分析
第二节 资产质量分析
第三节 资产组合效率分析
14 资本结构及效率分析
第一节 资本规模分析
第二节 资本结构分析
第三节 资本结构效率分析
参考文献
书摘插图
第一篇财务分析基础理论
1财务分析概述
第一节财务分析的产生与发展
在市场环境中,各利益相关主体通常会利用相关的会计、统计、税务、经营与管理活动等方面的资料,特别是公司财务报告等信息,结合公司所处地区、行业、市场、政策等外部环境,对公司的经营策略、经营效果、资本运营以及影响财务状况的原因进行剖析,以便全面客观地评价公司的营运活动、经营业绩和整体实力,为进一步的投资、融资决策以及日常管理控制提供依据。这种以财务信息为依据、服务于某种财务目标的信息加工过程,逐渐形成一套相对完整的理论体系,即财务分析。
一、财务分析的产生
一般认为,财务分析产生于19世纪末20世纪初的美国,至今已有一百多年的历史。在不同的时期,财务分析的重点也有所不同,经历了最早的信用分析、投资分析到后来的内部分析阶段。
1.信用分析阶段
财务分析最早产生于美国,是美国工业大发展的产物。在美国工业大发展前,企业规模较小,银行根据个人信用贷款。随着经济的发展,银行给企业贷款不能仅仅根据个人信用,而且更加关注企业的财务状况,关心企业是否具有偿债能力。19世纪末20世纪初,美国银行要求申请贷款的企业必须提供资产负债表。随后,美国银行家亚历山大•沃尔(Alexander Wall)创立了比率分析体系,开创财务分析和评价的先河。但当时沃尔的比率分析体系仅限于“信用分析”,财务比率指标也只有流动比率,主要是银行用来对借款人的信用进行调查和分析,判断客户的偿债能力,以防范贷款的违约风险。所以信用分析又称为资产负债表分析,主要用于分析企业的流动资金状况、负债状况和资金周转状况等。
2.投资分析阶段
20世纪20年代,世界范围内的资本市场得以形成,公司筹资范围扩大,非银行机构的贷款人和股权投资者不断增加,财务分析由主要为贷款银行服务扩展到为投资者服务。起初,投资者进行的财务分析主要是对经营者受托责任的履行情况进行分析;随着会计责任由“解除受托责任”向“提供决策有用信息”转变,投资者开始对公司盈利能力进行分析,为投资决策提供依据。至此,财务分析进入了投资分析阶段,其主要任务也从稳定性分析过渡到收益性分析。财务报表分析涵盖了偿债能力、盈利能力、筹资结构、利润分配等分析内容,形成了比较完善的财务报表分析体系。
3.内部分析阶段
财务分析在开始阶段,只是用于外部分析,即企业外部利益者根据各自的要求而进行的分析。随着公司制企业组织的进一步发展,财务分析不仅是债权人、投资者的需要,公司经营者也逐步认识到财务分析的重要性。债权人和投资者进行的财务分析着重于结果分析,而经营者进行的财务分析更重视原因分析。公司经营者进行财务分析一方面是为了改善盈利能力和偿债能力,以取得投资者和债权人的支持;另一方面是为了加强财务控制,为财务决策提供支持。
二、我国财务分析的发展
我国的财务分析思想出现较早,而真正开展财务分析工作还是在20世纪初。当时中国的一些外国洋行和中国金融资本家开始分析企业的经营效益和还债能力,但很少依据会计核算数据进行较全面的分析。解放后,在计划经济体制下,我国一直把财务分析作为企业经济活动分析的一部分。在统收统支的计划经济体制下,经济活动分析的基本任务是分析企业各项计划的完成情况,财务分析在经济活动分析中是无足轻重的。改革开放后,随着企业自主权的扩大,财务分析引起越来越多有识之士的重视,不仅经济活动分析中的财务分析内容得到充实,财务管理和管理会计等学科中都增加了财务分析的内容。不过,这些学科毕竟有其独立的理论与方法论体系,财务分析只不过作为这些学科体系的一部分,未能形成适应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建立现代企业制度需要的、独立的财务分析学理论体系与方法论体系。
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发展和完善,我国的宏观经济环境和微观经济体制都发生了很大变化。在现代企业制度下,企业的所有者、债权者、经营者和政府经济管理都站在各自的立场上,或从各自的目的和利益出发,关心企业的经营状况、财务状况和经济效益。国家在宏观经济政策和环境方面也为他们分析和掌握企业的经营和财务状况创造了条件。例如,对财务会计制度进行统一、完善财务会计信息披露制度、建立产权清晰的企业制度等,这些都为财务分析的建立和发展提供了机遇。
第二节财务分析的内涵与目标
一、财务分析的内涵
财务会计研究的焦点在于如何提供信息,即研究如何为企业的利益相关者提供决策相关信息。从理论的角度来看,财务会计首先界定企业的利益相关人,其次研究这些人需要做出哪些经济决策,这些决策需要哪些信息,然后研究如何确认、计量与报告交易与事项对他们决策的影响。换言之,财务会计是一个信息系统,主要研究如何将交易与事项对企业财务状况、经营成果与资金变动情况的影响翻译成会计语言,并以财务报告的形式将这种信息提供给会计信息的用户。即财务会计是对企业目标实现程度、企业履行其义务的情况所作的陈述与信息披露。
财务分析是根据某种具体目标,从企业所作的陈述与披露的信息中获取有用信息,进一步评价企业目标的实现程度与其义务的履行情况。财务分析主要研究企业利益相关者如何解读这些信息。信息的解读过程是信息生产过程的逆过程。不同的利益相关者其信息需求、对会计信息关注的重点、使用的分析方法等也不尽相同。财务分析不仅要讨论财务分析的一般目标与一般方法,还要分别研究不同相关利益相关者的不同分析目标与分析方法。
财务分析的职能是:评价企业以往的经营业绩,分析企业现在的财务状况,预测企业未来的发展趋势,为财务决策提供依据。
财务分析可以概括为:利益相关者以会计核算和报表资料等相关经济信息资料为依据,采用科学的分析方法,对企业财务运行的结果及其形成过程和原因进行分析,以全面、客观地评价企业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为信息使用者进行财务控制和财务决策提供依据的过程。
财务分析的概念有狭义与广义之分。狭义的财务分析是指以企业财务会计报告反映的财务指标为主要依据,通过分析,包括对财务会计报告数据的进一步加工,生成一些新的数据,对企业在运营过程中的利弊得失,对企业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进行评价和剖析,为报表使用者投资判断和决策提供重要财务信息的一种分析活动。广义的财务分析则是在狭义财务分析的基础上,将分析领域扩展至行业分析、企业战略分析、企业环境分析、企业发展前景分析和资本市场分析等。
二、财务分析的主体与目标
企业财务分析的主体,是指与企业存在一定的现时或潜在的经济利益关系,为特定的目的对企业进行财务分析的单位、团体和个人。一般认为,企业的经济利益相关者都是企业财务报表的用户,但是由于立场的不同,对企业的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及现金流量等进行分析的目的也会不同。不同的信息使用者会站在自身的立场去分析评价企业的经营成果与财务状况。
企业财务分析的主体大致可以分为两大类,即外部主体和内部主体。外部主体主要指对企业进行财务分析的企业外部组织或个人,包括企业外部的利益相关者,如企业所有者、债权人、供应商、客户、政府部门以及潜在投资者。内部主体主要指企业内部的经营者,也包括企业的普通职工。财务分析主体构成如图1—1所示。
1.企业纸奄着
企业所有者是指企业业主或股东,是企业的投资者,是企业净资产的所有者。从自身利益出发,他们需对投资风险和投资回报进行判断和估计,从而需关注企业的会计报告。在所有权和经营权相对分离的情况下,企业的财务会计报告成为他们可以从企业管理者那里获得有用信息,进而判断投资风险、选择投资方案的重要信息渠道。作为投资者,他们理应有权要求企业提供有关会计信息,据以了解企业的经营成果、资本结构、资本保值增值、利润分配和现金流转的详情,以便做出投资决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