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保障法比较研究—劳动法/社会保障法前沿专题研究系列

分類: 图书,法律,劳动与社会保障法,
作者: 刘诚著
出 版 社: 中国劳动社会保障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06-6-1字数:版次: 1页数: 250印刷时间:开本: 大32开印次:纸张:I S B N : 9787504556707包装: 平装内容简介
本书从基本理论研究、制度比较与评价、以及制度设计三个方面对社会保障法进行了深入的探讨。基本理论方面,通过对社会保障法的起源和演变的历史考察,分析了社会保障法产生与发展的历史必然性;通过对有关社会保障法的理念和理论的分析以及人性的研究,提出了社会理性理论;通过对人权概念的分析,将人权划分为积极人权和消极人权;通过对社会保障和社会保障法现有概念的分析评价,重新定义了社会保障和社会保障法的概念。制度比较与评价方面,对六种模式的社会保障法律制度进行了评价,并对不同模式社会保障法律制度的异同及其原因进行了分析;对我国改革前后的社会保障法律制度进行了比较,对改革的必要性和失误以及目前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制度设计方面,提出了当前我国社会保障法制建设的任务、我国社会保障法制建设应遵循的原则、以及我国社会保障法律制度的应选择的模式。
本书读者对象主要是社会保障理论与实务工作者,也可以作为大学相关专业高年级学生和研究生的教学参考书。
作者简介
刘诚,男,1962年出生。山东诸城人。上海师范大学法律系副教授、法学博士,中国劳动法学研究会理事、上海市法学会劳动法学研究会副总干事。2004年获中国劳动法学研究会“《劳动法》十周年优秀科研成果论文一等奖”。2004年参与《上海市实施人才战略立法研究》,为研究报告主要执笔人之一;2005年参与国务院法制办课题《劳动合同法草案研究》,负责《劳动合同法的框架结构研究》分课题。发表论文《论妨碍工会诉讼权利实现的问题及其对策》《社会理性与社会保障法》《各种模式社会保障法律制度的异同及其原因分析》《论产权、产权法与财产法的体系》《平衡论解构》《德国法院体系探析》《部门法理论批判》《论辩证逻辑》等50余篇。
目录
第一章 相关社会保障法基本理论问题研究
第一节 社会保障法的起源和演变
第二节 几个社会保障法哲学问题
第三节 社会保障法的概念
第四节 相关概念辨析
第二章 不同模式社会保障法律制度比较研究
第一节 社会保障法律制度的模式划分
第二节 一元化社会保障型社会保障法律制度
第三节 多元化社会保障型社会保障法律制度
第四节 福利国家型社会保障法律制度
第五节 国家保险型社会保障法律制度
第六节 公营个人保障型社会保障法律制度
第七节 私营个人保障型社会保障法律制度
第八节 各种模式社会保障法律制度的异同及其原因分析
第九节 各国社会保障法律制度面临的共同问题及发展趋势
第三章 我国改革前后社会保障法律制度比较研究
第一节 我国社会保障立法的历史回顾
第二节 社会保障制度改革的内容
第三节 社会保障改革评价
第四章 关于我国社会保障法律制度建设的几点建议
第一节 当前我国社会保障法律制度建设的主要任务
第二节 我国社会保障法律制度建设应遵循的原则
第三节 我国社会保障法律制度的模式选择
参考文献
书摘插图
第一章相关社会保障法基本理论问题研究
研究社会保障法,首先应该对社会保障法有一个总体的认识。然而,目前关于社会保障法的理论研究却很少,从事社会保障理论研究的主要是经济学界和社会学界;少数社会保障法学论著也主要限于法律制度的解释和说明,或者引用经济学界和社会学界的研究成果。因此,有必要对社会保障法的最基本理论进行研究,从而为社会保障法律制度的研究开辟道路。
首先,应该弄清社会保障法的起源和演变过程。不了解社会保障法产生和演变的历史背景和原因,就不可能准确把握社会保障法的概念,就不可能深刻理解社会保障法的价值,也就不可能理解不同时空下社会保障法的异同,因此也就不可能正确制定社会保障法律制度。社会保障法的概念需要在其历史起源和发展变化中把握,只有弄清其起源和演变过程才能正确理解和准确界定社会保障法的概念;社会保障法的价值需要在其历史背景中考察,只有将社会保障法律制度置于其历史背景中研究才能理解其价值;不同时期和不同国家社会保障法的异同也需要在历史背景中考察,只有在其历史背景中研究社会保障法的异同才能理解其必然性和合理性;社会保障法律制度的制定也需要总结历史经验教训,比较和借鉴其他国家的经验教训,只有这样才能正确制定社会保障法律制度。其次,任何一门学科,如果要取得长足的发展,都需要从哲学高度进行概括和总结。社会保障法学研究涉及社会保障法哲学理论,对社会保障法哲学理论进行研究,弄清社会保障法哲学问题对于理解和研究社会保障法的具体内容也是必不可少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