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弱势群体的教育支持—社会保障与社会政策研究

分類: 图书,社会科学,教育,教育理论,
作者: 余秀兰著
出 版 社: 中国劳动社会保障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07-7-1字数:版次: 1页数: 254印刷时间:开本: 16开印次:纸张:I S B N : 9787504564115包装: 平装编辑推荐
本书通过分析研究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国外政府对弱势群体教育的关注和相关支持政策,以及国外弱势群体教育支持政策的价值基础及其演变、国外弱势群体教育支持政策的内容、对象、方式等经验的基础上,对解决我国社会弱势群体的教育问题提供了一些可供参考的具体建议。
内容简介
弱势群体的生存状况以及对弱势群体的救助,是近年来日益受到我国政府、学术界和广大社会关注的一个问题。解决弱势群体问题的政策模式主要有补偿性社会政策和发展性社会政策两种。而从长远来看,要使弱势群体从根本上摆脱弱势的地位,必须依赖发展性政策。教育作为获得发展能力的源头活水,是发展性政策中最重要的内容。
本书认为,为弱势群体提供教育支持是政府不可推卸的重要职责,政府应坚持公正、充足等原则,为弱势群体接受教育提供足够的支持与补偿。为达到这个目的,本书在展示丰富的国外经验的基础上,提出了一些可供参考的具体建议。
作者简介
余秀兰,南京大学教育科学与管理系副教授。主要研究方向为教育社会学、高等教育学。并特别关注教育公平、农村教育、弱势群体的受教育机会等问题。出版专著《中国教育的城乡差异:一种文化再生产现象的分析》(2004年)发表学术论文30余篇。
目录
引论
第一章 弱势群体和教育支持:概念与分析框架
一、社会弱势群体
二、教育支持
三、理论基础与分析框架
第二章 中国弱势群体教育支持政策的分析
一、“效率优先”总发展战略下对弱势群体的教育关注
二、教育支持的对象
三、教育支持的内容
四、教育支持的方式
五、资金来源
六、政策选择的价值观、结果与反思
第三章 中国弱势群体教育支持的实证研究——以N城市流动儿童为个案
一、问题的背景
二、国家及地方政策
三、城市流动儿童所受教育支持情况调查
四、讨论与思考
第四章 国外弱势群体教育支持政策(一):历史发展与价值演变
一、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政府对弱势群体教育的关注和相关支持政策的制定
二、国外弱势群体教育支持政策的价值基础及其演变
第五章 国外弱势群体教育支持政策(二):支持的内容与方式
一、教育支持的内容
二、教育支持的对象
三、教育支持的方式
四、资金来源
第六章 中国弱势群体教育支持政策的构建
一、政策选择的价值基础
二、教育支持的对象
三、教育支持的内容
四、教育支持的方式
五、资金来源
参考文献
书摘插图
第一章弱势群体和教育支持:概念与分析框架
一、社会弱势群体
社会弱势群体也称社会脆弱群体、社会弱者群体,主要是一个用来分析现代社会经济利益和社会权力分配不公平、社会结构不协调、不合理的概念,也是社会学、政治学、社会政策领域的一个核心概念,它与自由竞争、社会公平、社会权利等范畴一起形成了社会政策一社会福利制度一社会服务的理论和实践场域。弱势群体概念的形成是同一定的社会福利的意识形态相联系的。
(一)国外相关文献回顾
弱势群体,英文中有“vulnerable groups”和“disadvantaged groups”两个相似的词语,而关于弱势、脆弱的相近说法还有“disabled'’或“weak”等。后两个词比较好确认与区分,“disabled”指身体受到伤害、有残疾的,一般翻译成“残疾人”;“weak”指缺少体力、能量和精力,虚弱无力的,也有缺乏技能、意志薄弱等意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