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劳动经济学(2005年第2卷 3 )

分類: 图书,管理,一般管理学,人力资源/行政管理,
作者: 王德文,张建武,都阳主编
出 版 社: 中国劳动社会保障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06-1-1字数:版次: 1页数: 178印刷时间:开本: 16开印次: 1纸张:I S B N : 9787504554185包装: 平装内容简介
《中国劳动经济学(2005年第2卷第3期)》的主要内容包括:劳动经济学是关注现实民生问题的一门经济学。它的众多研究命题,如工资和就业问题、收入问题、教育问题、劳动力流动问题、歧视问题等等,都是用来解释这些命题之所以成为问题的成因或趋势。《中国劳动经济学(2005年第2卷第3期)》收录的10篇文章,都是从理论上或经验上紧扣这些问题,对现实民生问题的探讨。
目录
主编导读
专文
如何集成对劳动力流动的多学科研究
论文
人力资本动态积累与经济增长
教育与就业关系研究
加工贸易和中国地区之间的收入差距
中国劳动力市场中有权益阶层与无权益阶层的抗衡:寻求就业与政府干预
全球化与“民工荒”:一个宏观解释
上海地区外来劳动力问题之研究
转型时期农村劳动力就业选择机制研究——以东莞为例
经典文献
劳动供给、家庭和贫穷:S形劳动供给曲线Maryke Dessing
文献综述
低工资时向下倾斜劳动供给曲线文献综述
书摘插图
专文
如何集成对劳动力流动的多学科研究①
蔡防②
一、劳动力流动研究面临的任务
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来,劳动力迁移和人口流动问题,成为各界关注的社会现象,以及理论界研究和讨论的一个热门题目。归纳起来,迄今为止,关于劳动力流动的研究可以划分为两个阶段,即总体描述阶段与专题深入阶段。当劳动力流动突然出现,并构成影响城乡经济的一种重要现象时,理论和政策研究不可避免地即时反映,是对劳动力流动进行一般性的分析和描述。总体描述阶段主要探讨劳动力流动产生的原因和意义,描述流动劳动力的特征,估计劳动力流动的规模等。这个时期的一个理论特点是,人们尝试把现成的迁移理论与中国的劳动力流动现象相印证。
进一步,当劳动力流动成为一种常态现象时,人们开始从理论和经验两个角度,分专题进行更加深入的研究,探讨劳动力流动的经济、社会、人口和地理分布特征,从而扩大了这个领域研究的广度和深度。在这个时期,研究者们不仅研究流动劳动力本身,而且在他们与城市劳动力的对比中,对城市形成的二元劳动力市场,包括劳动力在流动过程中所受到的户籍制度约束、流动劳动力与城市劳动力的互补及冲突、城乡劳动力市场的分割、城市政府实施的对于外来劳动力的歧视政策、劳动力流动对于迁出地的影响等问题进行了研究。此外,许多研究者还对在城市中的外来劳动力的特殊脆弱性给予特别关注,并且开始从社会保护的角度考察劳动力流动问题,一个例子就是在研究中加入了性别视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