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学生开设这样的课程——上海市打虎山路第一小学学校课程发展研究

分類: 图书,社会科学,教育,各级教育,
作者: 卞松泉,胡惠闵主编
出 版 社: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09-5-1字数:版次: 1页数: 275印刷时间:开本: 16开印次: 1纸张:I S B N : 9787561769591包装: 平装内容简介
本书包括四个组成部分。第一部分是学校课程:在实践中发展。在梳理学校课程发展历程的基础上,对学校课程的价值进行重新认识,并对学校课程的进一步发展做出整体规划。第二部分是“主题活动周”研究。从最初设置“主题活动周”的构想出发,对学校的语文活动周、数学活动周、英语活动周、科技活动周、艺术活动周、健身活动周进行全部的总结与发展规划。第三部分是“摇篮”课程研究。这部分首先梳理了学校自主进行课程开发的脉络,然后呈现了学校“摇篮”课程的课程方案以及相应的内容示例。第四部分是兴趣小组活动研究。这部分首先梳理了我们学校兴趣小组活动的发展历程,后对兴趣小组活动的活动设计方案进行了介绍。第五部分是我与课程的故事,主要是我们学校课程在发展过程中发生的一些故事。
目录
基于伙伴关系的学校变革(代总序)
前言
第一部分学校课程:在实践中发展
1学校课程发展的历程
2学校课程价值的再认识
3学校课程进一步发展的设想
第二部分“主题活动周"研究
1“主题活动周”的构想与行动
2快快乐乐学语文:语文活动周探索
3 “我是数学聪明娃”:数学活动周探索
4COME ON,JOIN US:英语活动周探索
5引导学生热爱科技:科技活动周探索
6陶冶学生的艺术情操:艺术活动周探索
7活力、健康与快乐:健身活动周探索
第三部分“摇篮”课程研究
1“摇篮”课程的开发与发展
2从一节课的变化看“美术博览”的开发历程
3我与“音乐时空”课程开发历程
4“他们和我们一样”活动设计
5 “天然的衣服——皮肤”活动设计
6“中国的国粹——水墨画”活动设计
第四部分兴趣小组活动研究
1 兴趣小组活动的发展与管理
2 “小制作与小实验”兴趣小组活动探索
3“纸艺”兴趣小组活动设计
4“集邮”兴趣小组活动设计
第五部分我与课程的故事
1 变与不变:我与语文活动周的不解情缘
2“ON SALE”——英语活动周侧记
3感受“能力课”:让学生获得最大的收益
4“摇篮”课程:一路走来一路情
5我与“运动与赏析”结伴而行
6在“艺术博览”课程开发的日子里
7从“教”方正棋到“玩”方正棋
8从教师的兴趣走向师生兴趣的交融
9我与“手球”小组:寻找自我发展的更大空间
10100张兴趣小组活动情况表的背后
11 学校课程开发中的合作:一个学习者的视角
12学校课程发展扫描:我的工作日记
书摘插图
第一部分学校课程:在实践中发展
1学校课程发展的历程
20世纪以来,欧美一些国家一直关注以校为本的教育改革,特别是20世纪60年代出现的“校本课程开发”思想,在经过一段时期的理论与实践积累之后,逐渐形成了一股强大的学校课程革新思潮。在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推动下,我国许多中小学都进行了学校课程改革的实践研究,以此更好地提升办学理念,追求办学特色,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打虎山路第一小学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根据国家课程改革的要求,以学生发展为本,围绕着“丰富童年生活、激发学习兴趣、发展综合素质”等目标,开展了一系列学校课程改革实践。通过实践,对学校课程发展的价值追求、学校课程进一步发展的规划有了新的认识与构想。
学校课程改革与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密切相关,国家课程改革为学校课程改革指明了方向,提供了条件。
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先后进行过八次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在一次次改革和尝试的过程中,中国的课程建设取得了很大进展。关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发展过程,我们可以发现,每一次课程改革都是为了解决课程实践中出现的具体问题,而未能解决的问题往往成为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切入点和突破口。在一步步变革过程中,特别是在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推进下,学校本位课程也逐渐进入学校、教师和学生的视野,“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的课程改革理念不断深入人心,并指引着中小学的学校课程改革与发展。我国许多中小学如江苏省锡山高级中学、南京师大二附中、上海市大同中学等积极进行学校课程改革实践,力图通过建构具有学校特色的课程来凸显学校自身的办学理念和办学特色,并得到了广泛认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