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鸣盛学术研究
分類: 图书,哲学/宗教,哲学,中国古代哲学,
作者: 施建雄 著
出 版 社: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09-3-1字数:版次: 1页数: 536印刷时间:开本: 大32开印次:纸张:I S B N : 9787500475972包装: 平装编辑推荐
《王鸣盛学术研究》一书联系清康雍乾时期广阔的社会、学术背景,跨越考证学、经学、地理学和文字学等诸多领域,对王鸣盛的学术渊源及治学特点、历史观点及经学见解、史学思想及历史考证,作深入的开掘和现代的审视,凸显他学术研究包含近代科学精神及进步观点、新鲜思想于一炉的独特风貌,以丰富的事实纠正以往学术界将其视为单纯考据学家的偏颇认识。 本书适合从事相关研究工作的人员参考阅读。
内容简介
本书联系清康雍乾时期广阔的社会、学术背景,跨越考证学、经学、地理学和文字学等诸多领域,对王鸣盛的学术渊源及治学特点、历史观点及经学见解、史学思想及历史考证,作深入的开掘和现代的审视,凸显他学术研究包含近代科学精神及进步观点、新鲜思想于一炉的独特风貌,以丰富的事实纠正以往学术界将其视为单纯考据学家的偏颇认识。不仅内容丰富翔实,且新见迭出,多发人所未发。本书还将王鸣盛与另一位考据大师钱大昕作全面、系统的比较研究,从广阔的视角彰显乾嘉学人在学术理念及治学方法上的共通性与时代性。全书结构严谨,脉络有序,文风平实,叙述流畅,深入浅出,对全面认识乾嘉历史考证学的学术内涵和时代特征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作者简介
施建雄,男,1966年8月生,福建永春人,历史学博士。现为陕西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副教授,硕士生导师,主要从事史学理论及史学史的教学和研究。承担国家社科基金项目“民族重新组合时期历史学发展途径研究”,相继在《史学史研究》、《学术研究》、《江海学刊》、《南开学报》等刊物上发表学术论文二十余篇,多篇文章被人大复印报刊资料《历史学》、《政治学》等全文转载。
目录
序
绪论
一 一个需要超越考据局限去认识的乾嘉学者
二 近百年来王鸣盛学术研究概况
三 本书的旨趣和方法
第一章 社会学术背景与王鸣盛的治学道路
一 康雍乾时期的社会特点与学术发展的关系
二 学术背景
三 王鸣盛的经历与著述
第二章 《十七史商榷》的考证成就与学术价值(上)
一 论汉唐之际政治、经济制度的得失
二 历史地理考证的通识
三 超越考据局限的新视角:地理考辨与探讨政治军事之大势
第三章 《十七史商榷》的考证成就与学术价值(下)
一 论汉唐之际的政治与历史人物
二 历史撰述的批判与总结
三 透过历史著作外在形式的探索:史家思想的发掘与历史著述功能之探讨
第四章 子学代表作——《蛾术编》
一 典章制度考辨的进一步拓展
二 历史地理考证的深化
三 小学领域考证的积极成果
四 学术史的贯通研究
第五章 经学领域的创获:王鸣盛的《尚书》学研究(上)
一 乾嘉以前学者对《古文尚书》的考辨
二 王鸣盛辨晚出《古文尚书》及孔《传》之伪
三 今、古文《尚书》篇章及传承之考辨
第六章 经学领域的创获:王鸣盛的《尚书》学研究(下)
一 《尚书》二十九篇研究的再深入
二 经今、古文之辨析及对今文家说的采纳
三 历史考据法的运用与经文考辨的新发展
第七章 王鸣盛的学术思想及治学方法
一 多学科运用的指导思想
二 学术思想的精髓
三 治学方法的特点与不足
第八章 钱大昕与王鸣盛:乾嘉历史考证学的倡导者与奠基人
一 乾嘉学术思想的倡导者
二 历史考证领域的双峰并峙
三 时代的特点与历史的趋向
主要参考文献
后记
书摘插图
第二章 《十七史商榷》的考证成就与学术价值(上)
一 论汉唐之际政治、经济制度的得失
《十七史商榷》中关于汉唐之际行政中枢的演变与皇权的强化,兵制的优劣与王朝的盛衰,汉唐刺史、节度使的利弊,以及铨选制度的变迁,包括经济制度的实质等方面的论述,充分反映了王鸣盛从政治、经济的演变探讨王朝兴亡得失的治史旨趣。它不仅对我们研究封建社会的政治、经济史有重要的参考价值,而且还具有方法论上的启迪意义。
(一)行政中枢的演变与皇权的强化
王鸣盛在考察两汉至唐职官制度时,重视封建体制内行政中枢的演变,并借此反映这种转变与皇权强化的关联。他以宰相为切入点,进行深入的探讨。在《十七史商榷》卷八十一“总论新官志”条中,王氏对两汉至唐代宰相之名号加以钩稽贯串:
汉制,三公是太尉、司徒、司空,即宰相之任。魏、晋以降,三公备位而已,爵尊而不任事,宰相别有其人。至唐而必同中书门下平章事方为宰相,侍中、中书令虽真宰相,不轻授人,而必假为之称,视汉及魏晋又大异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