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文化丛书之七(中国节日)中

分類: 图书,文化,中国文化,
作者: 李汉秋,熊静敏,谭绍兵编著
出 版 社: 百花洲文艺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09-3-1字数:版次: 1页数: 137印刷时间:开本: 16开印次:纸张:I S B N : 9787807425762包装: 平装内容简介
中国现行的节日,有按公历(阳历)计的元旦、三八国际劳动妇女节、五一国际劳动节、五四青年节、六一国际儿童节、七一中国共产党建党纪念日、八一建军节、十一国庆节;有按农历(阴历)计的传统节日和植根于传统文化和风俗的人伦主题节日,如中国年(春节)、元宵节、清明节、中华母亲节、端午节、七夕节——中华情侣节、中秋节、中华教师节、重阳节——中华敬老节。本书只介绍传统节目和植根于传统文化和风俗的人伦主题节日。
中华民族历史悠久,传统的岁时年节体系萌芽于先秦时期;成长于秦汉魏晋南北朝时期;定型于隋唐两宋时期;元明清时期又有重大的发展,并一直延续至今。她不仅影响今天的生活时间表,而且也成为外国人了解中国的重要窗口。
中华传统节日顺天时而成俗,形成于农业文明时期。
目录
引言
绪说
中国年——春节
华人的精神家园
中国年天长地久
年俗吉祥和谐
普天同乐、狂欢色浓的元宵节
不同的国度同样的狂欢
从两千年前的新春皓月时光走来
闹元宵,中国人的狂欢精神
思亲报本,拥抱春天的清明节
追溯清明节的源头
清明节习俗
哀思与畅怀交织
孟母教子与中华母亲节
孟母教子是懿范
感恩母亲是节俗
爱国情浓,卫生备夏的端午节
端午节的起源与屈原
龙舟竞渡粽子飘香
艾蒲芬芳驱疫迎夏
浪漫温馨的七夕节——中华情侣节
一个富有诗意的神话
美丽动人的爱情故事
乞巧习俗百花竞放
月圆人圆,喜庆丰收的中秋节
嫦娥奔月
以圆月为中心的节俗
少数民族过中秋
万世师表与中华教师节
万世师表——孔子
“孔诞”可作教师节
祈愿久长的重阳节——中华敬老节
重阳节的源流
登高野游佩插茱萸
菊花、菊花酒和重阳糕
附录:中国主要传统节日一览表
书摘插图
中国年——春节
中国年天长地久
地球上时序更新的周期大约三百六十多天,中国人很早就领悟了这一周期,使它成为自己生活的周期——年。一年三百六十多天周而复始,这是人们在生产和生活中的一个自然段落。中国人隆重地举行仪式来辞旧迎新,年复一年积累成“过年”的习俗。中国人过年,据记载已有四千多年的历史。
相传,在古代的时候,有个名叫“万年”的青年,看到当时节令很乱,弄得庄稼人无法种田,就有了想把节令定准的打算,但是苦于找不到计算时间的方法。一天,他上山砍柴累了,坐在树荫下休息,树影的移动启发了他,他设计了一个测日影计天时的晷(guǐ仪,测定一天的时间。后来,山崖上的滴泉启发了他的灵感,他又动手做了一个五层漏壶来计算时间。天长日久,他发现每隔三百六十多天,四季就轮回一次,天时的长短就重复一遍。
当时的国君叫“祖乙”,也常为天气风云的不测感到苦恼。万年知道后,就带着日晷和漏壶去见皇上,对祖乙讲清了日月运行的道理。祖乙听后非常高兴,感到有道理,于是把万年留下,在天坛前修建日月阁,筑起日晷台和漏壶亭。并希望能测准日月规律。推算出准确的晨夕时间,创建“历法”,为天下的黎民百姓造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