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米加工业的效率与竞争力研究

分類: 图书,经济,各部门经济 ,农业经济,
作者: 杨兴龙著
出 版 社: 农业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09-4-1字数:版次: 1页数: 209印刷时间:开本: 大32开印次: 1纸张:I S B N : 9787109137684包装: 平装内容简介
近10年来,我国玉米加工业发展迅速,其发展速度已远高于美国等国家。我国玉米加工业的快速发展,有效地调动了农民种植积极性,带动了玉米种植业的发展,对引导农业结构调整、促进农民增收、农业增效、推动地方经济发展都起到了积极的作用。但是,近年来一些地区出现了玉米加工能力扩张过快、低水平盲目建设严重、加工转化利用效率低等问题,如不加以引导,不仅玉米加工业难以健康发展,还将引发粮食总量和结构问题(国家发展改革委,2006)。因此,我国玉米加工业的发展迫切需要正确引导。
解决现阶段我国部分地区玉米加工业存在问题的关键是要调整玉米加工业的产业结构和提高玉米加工业的转化效率。调整玉米加工业的产业结构应以玉米加工业竞争力的研究为基础和依据,因为在结构调整中发展什么、稳定什么、压缩什么,其基本依据是玉米加工业的产业竞争力,而效率是竞争力的集中体现,所以要研究玉米加工业的竞争力问题,就有必要分析玉米加工业的效率.状况。因此,为对玉米加工业进行结构调整、提高玉米加工业的转化效率,促进玉米加工业健康持续发展,有必要从效率(包括全要素生产率和技术效率)的视角来研究玉米加工业的竞争力问题。
本研究以产业竞争力和效率为主线,结合玉米加工业的行业特点,在对生产效率理论和产业竞争力理论回顾的基础上,首先采用多种指标对我国玉米加工业的国际竞争力状况进行了分析,然后采用区位商(LQ)、市场占有率和计量经济分析等方法,对玉米加工业的竞争力水平及其影响因素进行了实证分析,并验证了全要素生产率是玉米加工业竞争力的重要影响因素之一;其次采用数据包络分析法(DEA)考察了吉林、辽宁、山东、河北4个主产省玉米加工业的全要素生产率增长、技术进步与技术效率的变化情况,发现技术效率的缓慢增长制约了全要素生产率的增长;随后分析了4个主产省玉米加工业的技术效率水平及其影响因素;最后,给出了本书的研究结论和政策建议。
作者简介
杨兴龙,汉族,1971年生,吉林省桦甸市人。2008年6月毕业于南京农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获管理学博士学位。现为延边大学农学院农林经济管理系党总支书记兼副主任、副教授、硕士生导师,兼任中国农业企业经营管理教学研究会理事。主要从事企业管理、农业产业链管理、产业竞争力等方面的教学与科研工作。近年来,主持吉林省社科基金、省教育厅等科研项目4项,参加科研项目8项,主编和参编教材及著作4部,先后在《农业经济问题》、《国际贸易问题》、《中国农村观察》等刊物上发表论文30余篇。
目录
序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导论
1.1研究背景与问题的提出
1.2研究目标与研究假说
1.2.1研究目标
1.2.2研究假说
1.3分析框架与研究内容
1.3.1分析框架
1.3.2研究内容
1.4研究方法及数据来源
1.4.1研究方法
1.4.2数据来源
1.5可能的创新与不足
1.5.1可能的创新
1.5.2研究的不足
第二章理论回顾与文献综述
2.1供应链管理的理论与实践
2.2产业效率与生产率理论
2.2.1效率与生产率的含义
2.2.2产业效率与生产率的经济学解释
2.2.3产业效率与生产率及其几何分解
2.3产业竞争力理论
2.3.1竞争力的基本内涵与层次性
2.3.2产业竞争力的理论基础
2.3.3产业竞争力的有关论述
2.4效率与产业竞争力的关系
2.5关于产业竞争力的文献综述
2.5.1国外方面
2.5.2国内方面
2.5.3关于玉米经济和玉米产业竞争力的研究进展
第三章 国内外玉米加工业发展现状分析
3.1 国外玉米加工业发展现状及趋势
3.2美国玉米加工业的发展经验及启示
3.2.1美国玉米加工业的历史与现状
3.2.2美国玉米加工业的发展经验
3.2.3启示与建议
3.3我国玉米加工业发展现状
3.4吉林省玉米加工业发展状况及存在问题
3.4.1吉林省玉米加工业发展历程
3.4.2吉林省玉米加工业的主要特点
3.4.3吉林省玉米加工业存在的主要问题
第四章 中国玉米加工业的国际竞争力分析
4.1 国际竞争力的分析方法
4.2 中国玉米加工业国际竞争力实证分析
4.2.1国际市场占有率
4.2.2贸易竞争指数
4.2.3显示比较优势指数
4.3本章小结
第五章玉米加工业的国内竞争力分析
第六章玉米工业竞争力与生产率的关系分析
第七章玉米加工业全要素生产率变动分析
第八章玉米加工业技术效率及影响因素分析
第九章研究结论与政策建议
参考文献
后记
书摘插图
第二章理论回顾与文献综述
2.1供应链管理的理论与实践
在全球化市场竞争日益激烈的环境下,产品寿命周期越来越短,客户对交货期的要求越来越高,对产品和服务的期望值越来越高。如何满足客户的要求、提高市场占有率、降低成本以获得良好的经营利润是摆在企业面前的重要课题。在这种背景下,供应链管理应运而生。
“供应链”来源于英文“Supply Chain”,最早于20世纪80年代初提出,在90年代后期越来越受学术界和实践界关注。Philip与Tage(1995)认为供应链是指整合处理及控制产品从原料、生产到配送给顾客的一系列活动,同时以最经济的方式来执行该整合活动。James与Donald(1996)认为供应链是组织的联结,供应链将组织中整个价值链的每一个环节,通过界面的联系、沟通与运作以满足客户的需求。因此所谓供应链是指一个具有上、中、下游厂商组合而成的一个产品或服务体系,整个供应链的最终目的在于满足最终消费者的需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