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医疗卫生系统招聘考试专用教材(上下册)
分類: 图书,医学,基础医学,
作者: 医疗卫生系统招考通用教材编写组编
出 版 社: 人民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09-5-1字数:版次: 1页数: 全二册印刷时间:开本: 大16开印次: 1纸张:I S B N : 9787010078724包装: 平装编辑推荐
医疗卫生事业单位考试权威教材,历年考题深度剖析及精解,命题规律揭秘及应试技巧。
适合,各级医疗卫生系统、医院、疾控中心招考,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村卫生室招考。
内容简介
为加快医疗卫生事业改革与发展,优化医疗卫生机构专业技术人员队伍,提高医务人员整体素质,根据人事部《事业单位公开招聘人员暂行规定》,医疗卫生事业单位新进人员必须经过公开招聘考试通过后方可录用。医疗卫生系统的招聘工作人员考试须遵循“公开、平等、竞争、择优、任人唯贤、德才兼备”的原则,采取考试与考核相结合的方式进行。
现阶段,我国医疗卫生事业发展中存在一个突出问题,就是卫生资源配置不合理,优质资源过度向城市大医院集中,基层卫生资源则严重不足,全国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服务站仅占城镇医疗卫生机构总数的8.9%,卫生技术人员数占2.7%,因此,大力提高基层医疗服务水平,公开招聘一大批优秀医疗卫生技术人员补充基层队伍尤为迫切。
2009年3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意见》明确提出“把基本医疗卫生制度作为公共产品向全民提供,实现人人享有基本医疗卫生服务”,这是我国医疗卫生事业发展从理念到体制的重大变革,是贯彻和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集中体现,这一意见的全面贯彻落实必将极大促进我国医疗卫生事业完善和发展。根据最新政策,国家鼓励高校毕业生到基层医疗机构工作。从2009年起,对自愿去中西部地区乡镇卫生院工作三年以上的高校医学毕业生,由国家代偿学费和助学贷款。为进一步加强基层医疗卫生队伍建设,国家正制定并实施免费为农村定向培养全科医生和招聘执业医师计划。用三年时间,分别为乡镇卫生院、城市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和村卫生室培训医疗卫生人员36万人次、16万人次和137万人次,继续实施“万名医师支援农村卫生工程”。
目录
医疗卫生系统招聘考试专用教材(上)
第一部分医学基础知识
第一章医学基础知识概述
第一节医学概述与模式
第二节医学的分类
第二章生物学与生理学概述
第一节生物学概述
第二节生理学概述
第三章病理学基础
第一节病理学的任务与地位
第二节病理学的研究与观察方法
第四章药理学基础
第一节药理学概述
第二节药物效应动力学
第三节药物代谢动力学
第四节合理用药原则
第五章人体解剖学
第一节解剖学姿势和常用的方位术语
第二节人体结构概况
第六章诊断学基础
第一节临床常见症状
第二节问诊
第三节体格检查
第四节实验室检查
第二部分卫生相关法律法规
第一章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卫生法
第二章中华人民共和国献血法
第三章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品管理法
第四章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
第五章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
第六章全国医院工作条例
第七章处方管理办法
第八章中华人民共和国执业医师法
第九章护士条例
第十章关于深化卫生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的实施意见
第三部分医务人员医德规范
第一章医德简述
第一节医德的定义
第二节医德的特点与作用
第二章医务人员医德相关规范与准则
第一节医务人员医德规范及实施办法
第二节国际护士协会护士职业道德准则
第四部分事业单位管理与改革
第一章事业单位概述
第一节事业单位的内涵
第二节事业单位管理体制的内涵及形成原因
第三节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事业单位的变化及发展趋势
第二章事业单位的登记管理制度与财务管理制度
第一节事业单位的登记管理制度
第二节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制度
第三章事业单位管理制度的改革与发展
第一节我国事业单位管理制度改革的历程
第二节我国现阶段事业单位管理制度存在的问题及其改革的必要性
第三节当前我国事业单位及其管理制度的改革目标、原则和方式
第五部分马克思主义哲学
第一章哲学与马克思主义哲学
第一节哲学和哲学的基本问题
第二节马克思主义哲学
第二章物质和意识
第一节世界的物质统一性
第二节意识的起源、本质和作用
第三章唯物辩证法
第一节物质世界的普遍联系和永恒发展
第二节世界永恒发展的一般规律
第六部分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
第一章邓小平理论
第一节邓小平理论的历史地位
第二节邓小平理论的精髓
第三节社会主义的本质与根本任务
第四节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第五节社会主义改革
第六节社会主义对外开放
第七节社会主义建设发展战略
第八节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第九节社会主义民主与法制
第十节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
第十一节“一国两制”构想与祖国统一
第十二节社会主义国家外交战略
第十三节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和依靠力量
第二章“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第一节“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形成的时代背景和实践基础
第二节“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历史地位
第三节“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科学内涵
第四节“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理论创新和实践创新
第五节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根本要求
第三章科学发展观与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
第一节科学发展观的含义和意义
第二节科学发展观的基本内涵和精神实质
第三节贯彻和落实科学发展观
第四节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概述
第五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指导思想、目标任务和原则
第六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第四章党的十七大及十七届三中全会
第一节十七大重要举措
第二节十七届三中全会进一步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
第七部分经济知识
第一章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第一节经济体制
第二节市场经济
第三节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第二章微观经济
第一节市场主体
第二节市场机制
第三章宏观经济
第一节宏观经济调控
第二节财政与税收
第八部分法律知识
第一章法学基础理论
第一节基本概念
第二节法律的制定和实施
第三节依法治国的理论与实践
第二章宪法
第一节宪法的地位和作用
第二节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国体、政体和其他基本制度
第三节 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
第四节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机构
第五节国家赔偿制度
第三章有关部门法
第一节行政法
第二节刑法
第三节民法
第四节经济法
第九部分公文写作与国情国力
第一章公文写作与处理
第一节公文写作
第二节公文处理
第二章国情国力
第一节国土与资源
第二节人口与国民素质
第三节民族与宗教
医疗卫生系统招聘考试专用教材(下)
书摘插图
第一章 医学基础知识概述
第一节 医学概述与模式
一、医学简述
人类医学发展到今天,主要形成了东方医学(主要指中国医学即中医)和西方医学(即西医)两大分支,二者在形式上的融合又形成了第三种医学——中西医结合医学。
中医即中国医药学,是形成于数千年前的中国,是建立在人们与疾病长期斗争的经验总结及阴阳五行、八纲脏腑辨证基础上,运用朴素辩证法及思辨推理方法,认识机体、自然、疾病三者关系,发展起来的一门以“功能人”(包括功能脏器)为概念的独特的医学哲学理论体系。在治疗上,除了药物外,还有针灸、推拿气功、耳针等特殊疗法,它是世界传统医学中最完善的一种医学理论体系。它为人类尤其为中国人民健康和民族繁衍做出了巨大贡献。
西医学是最近三四百年来建立在解剖学、生物学及现代科学技术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门以“解剖人、肉体人”为概念的新兴的现代医学科学理论体系。主要采用科学实验方法,从宏观到微观,直至目前的分子基因层次水平,发展极为迅速,超过其他任何一门医学科学,成为世界医学史上的主流。
中西医学,一个是以“功能人”为概念的独特的哲学医学理论体系,一个是以“解剖人、肉体人”为概念的新兴的现代医学科学理论体系,二者都不是以完整人为研究对象的科学,从理论讲二者都不是科学的,势必影响各自发展。事实也证明这一切,中医长期停滞不前、疗效也不确实。西医尽管发展到目前的基因分子层次,但疾病发病率居高不下,对绝大部分疾病发病原因认识不清、发病机理弄不明白,治疗受到制约,在SARS、禽流感面前束手无策,在糖尿病、癌症、心脑血管疾病、尿毒症等相当多疾病面前更是不得不求助或借助中医治疗。一个是疗效不确实,一个是有些甚至相当多疾病无法治疗,这就是中西医学结合的缘由。
二、医学的定义
医学定义,是处理人健康定义中人的生理处于良好状态相关问题的一种科学,以治疗预防生理疾病和提高人体生理机体健康为目的。狭义的医学只是疾病的治疗和机体有效功能的极限恢复,广义的医学还包括中国养生学和由此衍生的西方的营养学。现在世界上医学主要有西方微观西医学和东方宏观中医学两大系统体系。医学的科学性在与应用基础医学的理论不断完善和实践的验证,例如生化、生理、微生物学、解剖、病理学、药理学、统计学、流行病学,中医学及中医技能等,来治疗疾病与促进健康。虽然东西方由于思维方式的不同导致研究人体健康与外界联系及病理机制的宏观微观顺序不同,但在不远的将来,中西医实践的丰富经验的积累和理论的形成必将诞生新的医学——人类医学。
三、医学模式
医学模式的概念是在医学模式科学的发展和医学实践活动过程中,逐渐形成的观察和处理医学领域中有关问题的基本思想和主要方法。由于医学包括认识和实践两个方面,所以医学模式也就包括医学认知模型和医学行为模式。前者是指一定历史时期人们对医学自身的认识,即医学认识论;后者是指一定历史时期人们的医药实践活动的行为范式,即医学方法论。医学模式是从实践中抽象出来的理论概念,常用语言文字或图像表示。医学模式一经形成,便会成为医学实践的指导。
医学模式又叫医学观,是人们考虑和研究医学问题时所遵循的总的原则和总的出发点,即是人们从总体上认识健康和疾病以及相互转化的哲学观点,包括健康观、疾病观、诊断观、治疗观等,影响着某一时期整个医学工作的思维及行为方式,从而使医学带有一定的倾向性、习惯化了的风格和特征。
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医学的研究逐渐从宏观步入微观,并已进入分子水平,这样使人们逐渐产生了一种观念,即认为人体只不过是一部精密的机器,疾病则是某一部件出现故障和失灵,医生的工作就是修补和完善。19世纪以来,随着哈维的实验生理学和魏尔啸的细胞病理学的出现,以及解剖学、生理学、微生物学和免疫学等生物科学体系的形成,加上外科方面消毒和麻醉技术的出现,将人作为“人体机器”的观点注入了新的研究成果,于是生物医学模式诞生了。
生物医学模式是指建立在西方医学基础之上(尤其是细菌论基础之上)的医学模式。由于其重视疾病的生物学因素,并用该理论来解释、诊断、治疗和预防疾病以及制定健康保健制度,故被称为生物医学模式。其基本特征是把人看作单纯的生物或是一种生物机器。即只注重人的生物学指标的测量,忽视病人的心理、行为和社会性,它认为任何疾病(包括精神病)都能用生物机制的紊乱来解释,都可以在器官、组织和生物大分子上找到形态、结构和生物指标的特定变化。
生物医学模式对现代西方医学的发展和人类健康事业产生过巨大的推动作用,特别是在针对急慢性传染病和寄生虫病的防治方面,使其发病率、病死率大幅度下降;在临床医学方面,借助细胞病理学手段对一些器质性疾病做出定性诊断,无菌操作、麻醉剂和抗菌药物的联合应用,减轻了手术痛苦,有效地防止了伤口感染,提高了治愈率。但它从单一的生物学角度去理解健康和疾病,忽视了人的社会性和心理、社会因素对健康和疾病的影响,这一缺陷限制了它对健康和疾病的观察视野,妨碍其对健康和疾病受到生物、心理和社会因素综合作用的全面认识。
直到20世纪70年代,在布鲁姆(Broom)的环境医学模式以及拉隆达(Lalonde)和德威尔(Dever)的综合健康医学模式的基础上,美国精神病学、内科学教授恩格尔(Engel)针对生物医学模式的缺陷,提出了生物一心理一社会医学模式。该模式认为,人体是由生物因素、心理因素。社会因素三者共同构成的一个统一整体,生物因素、心理因素、社会因素三者共同制约着人魄健康和疾病,有时其中某个因素起主导作用,但三者总是相互影响的。在这种新的医学模式中,健康的概念发生了变化,即“健康不但是没有身体的疾病和缺陷,还要有完整的生理、心理状态和社会适应能力”。健康和疾病是一种互相延续的状态,在一定条件下可以互相转化。要维持和促进健康,治疗疾病,除了注重生物因素外,决不可忽视心理因素和社会因素。
“生物一心理一社会医学模式”充分认识到环境因素、社会因素、心理因素对健康的综合作用,是对“生物医学模式”的更正与补充。它概括了影响人类健康和疾病的全部因素,不仅重视生物个体本身,更重视影响个体和群体健康的社会、心理和精神状态,因而得到WH0和国际社会医学界的认可。人类进入了生物一心理一社会医学模式的时代,这是医学发展的必然结果。
第二节 医学的分类
医学可分为现代医学(即通常说的西医学)和传统医学(包括中医学、藏医学、蒙医学等)多种医学体系。不同地区和民族都有相应的一些医学体系,宗旨和目的不尽相同。
一、现代医学
现代医学基本上是在近一二百年形成的,如果溯源求本,应该说它源于古代医术。医术重在实践,它的分科反映技艺的分工,不同专业人员承袭不同的专业技艺。
今日的内外科之分就是本着这种精神,熟悉使用药物的和精通手术操作的人分别处理不同的医学问题。在医学科学化的过程中,学科倾向于按研究对象来划分,内科下再分为心血管、呼吸和胃肠等科。20世纪50年代以来,学科相互交叉渗透,又呈现重新组合的趋势,出现如性医学和肿瘤医学这样跨学科的研究领域。
现代医学的组成部分主要包括基础医学、临床医学、群体医学等。
(一)基础医学
基础医学包含许多基础学科与医学结合的内容,因而可视为是一类边缘学科。如基于数学的医学统计学、基于物理学的医学物理学、基于化学的药物化学、基于心理学的医学心理学、基于社会学和人类学的医学社会学和医学人类学、结合法学的法医学,以及起步较晚的医学伦理学、医学情报学等。
在基础医学中,基于生物学的部分是核心,这包括以正常人体为对象的生物学科,其中传统的学科有生物化学、细胞学、组织学、解剖学、生理学、免疫学、遗传学和胚胎学等。20世纪50年代起,学科有新的分化和组合。新出现的分子生物学、细胞生物学和发育生物学等的内容都比传统学科广得多,例如分子生物学就包括分子遗传学和分子免疫学的内容。
以异常人体为对象的生物学科主要有病理形态学和病理生理学,目前常把一切疾病过程的研究都归入病理生理学的范围内。研究药物作用机理的药理学主要是探讨药物对人体的作用机理,它也是基础医学的传统内容。
从现代医学的发展历程可以看出,以基础医学为主导的多学科综合研究是现代医学取得巨大成就的一个重要关键,这个经验已受到现代化国家的重视。
(二)临床医学
临床医学包括临床诊断学、实验诊断学、影像诊断学+放射诊断学+超声诊断学+核医诊断学、临床治疗学、化学治疗学、生物治疗学、血液治疗学、组织器官治疗学、心理治疗学、内科学、外科学、泌尿科学、妇产科学、儿科学、眼科学、耳鼻喉科学、口腔医学、传染病学、皮肤医学、神经医学、精神病学、肿瘤医学、急诊医学、麻醉学、护理学、性医学、临终关怀学、康复医学、保健医学等。临床医学主要以求诊病人为对象,探讨疾病的诊断和治疗问题。虽然有时也承担常人体检工作,但并非主要任务。临床医学是传统医学的主体,也是现代医学科学的核心。
内科是大内科中最大的科。内科现在常按疾病侵犯的器官系统或病原体的类型分为心血管、呼吸、肾、胃肠、肝胆、血液、肿瘤、营养、代谢、内分泌、感染性疾病、寄生虫病、免疫、风湿病等科。
儿科的许多疾病和内科是相同的,但在儿科,营养问题、感染性疾病、先天性疾病等较为突出。另一方面,新生儿的问题又同产妇密切相关。所以新出现的围产医学就是儿科和妇产科两者之间的边缘学科,它的研究对象还包括未娩的胎儿。
皮肤科处理的疾病包括具有明显皮肤表现的系统病,因而与内科和儿科都有重叠。梅毒可有复杂多变的皮肤表现,传统上把性病(花柳病)和皮肤病合在一起,称皮肤花柳科。
临床神经学到19世纪末才有较大发展,才逐渐有医院成立专科。精神病科的情况最为特殊。在古代,精神病人曾被视为鬼怪附体而受虐待或被驱逐,后又被视为社会不安定分子而被拘禁,直到19世纪才逐渐被当作病人对待,所以精神科形成也较晚。神经科和精神科一度合在一起,后精神科独立出来并有很大的发展。此外还有急症医学,专门负责处理危重病情,如心肺功能衰竭等。
……
书摘与插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