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格律(精)诗词常识名家谈

分類: 图书,文学,文学理论,
作者: 王力 著
出 版 社: 中华书局
出版时间: 2009-5-1字数:版次: 1页数: 245印刷时间:开本: 32开印次:纸张:I S B N : 9787101066418包装: 精装内容简介
这一本小书有一个总的目的,就是试图简单扼要地叙述诗词的格律,作为一种基本知识来告诉读者。
关于诗,着重在谈律诗,因为从律诗兴起以后,诗才有了严密的格律。唐代以前的古诗是自由体或半自由体,还没有形成格律,所以不谈。至于唐代以后的古体诗,虽然表面上也是不受格律的限制的,实际上还是有很多讲究,所以不能不谈,只不过可以少谈罢了。
词和律诗的关系是很密切的。所以先讲诗,后讲词。有时候,诗和词结合起来讲述。
这书所讲的诗词格律,大部分是前人研究的成果,也有一些地方是著者自己的意见。由于它是一部基本知识的书,所以书中不详细说明哪些部分是某书上叙述过的,哪些部分是著者自己的话。这本书着重在讲格律,不是诗词选本,所以对于举例的诗词,不加注释。所引诗词的字句,也有版本的不同;著者对于版本是经过选择的,但是为了节省篇幅并避免烦琐,也不打算在每一个地方都加上校勘性的说明了。
目录
引言
第一章 关于诗词格律的一些概念
第一节韵
第二节四声
第三节平仄
第四节对仗
第二章 诗律
第一节诗的种类
(一)古体和近体
(二)五言和七言
第二节律诗的韵
第三节律诗的平仄
(一)五律的平仄
(二)七律的平仄
(三)粘对
(四)孤平的避忌
(五)特定的一种平仄格式
(六)拗救
(七)所谓“一三五不论”
(八)古风式的律诗
第四节律诗的对仗
(一)对仗的种类
(二)对仗的常规——中两联对仗
(三)首联对仗
(四)尾联对仗
(五)少于两联的对仗
(六)长律的对仗
(七)对仗的讲究
第五节绝句
(一)律绝
(二)古绝
第六节古体诗
(一)古体诗的韵
(二)柏梁体
……
第三章词律
第四章诗词的节奏及其语法特点
结语
附录一诗律馀论
附录二诗韵举要
附录三词谱举要
书摘插图
第二章 诗律
第一节诗的种类
(一)古体和近体
古体诗是依照古代的诗体来写的。在唐人看来,从《诗经》到南北朝的庾信,都算是古,因此,所谓依照古代的诗体,也就没有一定的标准。但是,诗人们所写的古体诗,有一点是一致的,那就是不受近体诗的格律的束缚。我们可以说,凡不受近体诗格律的束缚的,都是古体诗。
乐府产生于汉代,本来是配音乐的,所以称为“乐府”或“乐府诗”。这种乐府诗称为“曲”、“辞”、“歌”、“行”等。到了唐代以后,文人摹拟这种诗体而写成的古体诗,也叫“乐府”,但是已经不再配音乐了。由于隋唐时代逐渐形成了新音乐,后来又产生了配新音乐的歌词,叫做“词”。词大概产生于盛唐。在乐府衰微之后,词产生之前的一个过渡时期,配新乐曲的歌辞即采用近体诗。像王维的《渭城曲》、李白的《清平调》,都是近体诗的形式。
近体诗以律诗为代表。律诗的韵、平仄、对仗,都有许多讲究。由于格律很严,所以称为律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