典型生产线原理、安装与调试

分類: 图书,计算机/网络,人工智能,
作者: 章国华,苏东主编
出 版 社: 北京理工大学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09-4-1字数:版次: 1页数: 314印刷时间:开本: 16开印次:纸张:I S B N : 9787564020286包装: 平装内容简介
本教材主要阐述典型自动生产线装备的基本结构、工作原理和工作过程。在内容编排上力求采用项目教学的方法介绍本装备所涉及的技术,以使学生在知识的学习和综合应用、PLC的编程和组网能力、设备的安装与调试等方面能收到较好的效果。
本书适合作为高等院校机电一体化、电气自动化等专业的教材,也可供相应工程技术人员参考。
目录
第一篇基础篇
第一章MPS自动生产线实训设备概述
1.1机电一体化技术
1.1.1机电一体化技术的基本概念
1.1.2机电一体化的分类
1.2MPS教学系统简介
1.2.1概述
1.2.2 MPS的基本组成
1.2.3 MPS的基本功能
1.2.4 MPS的公共模块和器件
1.2.5 MPS的发展
第二章 自动生产线实训设备基础知识
2.1气压传动控制技术初步知识
2.1.1气压传动概述
2.1.2 气动元件
2.1.3 电气气动控制
2.2S7—300基础知识
2.2.1 S7—300硬件系统简介
2.2.2 S7—300 PLC存储区
2.2.3 s7—300 PLc中央处理单元CPU模块
2.2.4编程语言
2.2.5SETP 7编程软件
2.2.6系统设计
2.3 FluidSIM—P 4.2应用软件介绍
2.3.1 FluidSIM—P软件的特点
2.3.2 FluidSIM—P软件的操作步骤及菜单介绍
2.4传感器技术基础
2.4.1传感技术概述
2.4.2电感式接近开关
2.4.3 电容式接近开关
2.4.4光电式接近开关
第三章MPS的PLC网络控制方案
3.1S7—200之间的PPI通信
3.2s7—300与S7—200之间的Profibus—DP通信
第二篇MPS篇
第四章供料单元的结构与控制
4.1供料单元的结构
4.1.1供料单元的功能
4.1.2供料单元的结构组成
4.1.3气动控制回路
4.2供料单元的PLC控制及编程
4.2.1 PLC的I/O接线
4.2.2供料单元的编程要点
4.2.3气动控制回路分析及仿真
4.2.4供料单元的本地控制和网络控制
4.3实验操作训练
第五章检测单元的结构与控制
5.1检测单元的结构:
5.1.1检测单元的功能
5.1.2检测单元的结构组成
5.1.3 气动控制回路
5.2检测单元的PLC控制及编程
5.2.1PLC的I/O接线
5.2.2检测单元的编程要点
5.2.3气动控制回路分析及仿真
5.2.4检测单元的参考本地控制程序
5.3实验操作训练
第六章加工单元的结构与控制
6.1加工单元的结构
……
第七章操作手单元的结构与控制
第八章分拣单元的结构与控制
第九章上料检测单元的结构与控制
第十章安装单元的结构与控制
第十一章安装搬运单元的结构与控制
第十二章搬运单元的结构与控制
第十三章立体存储单元的结构与控制
第十四章MPS的整体控制
第三篇MicroFMS篇
第十五章小型柔性制造系统单元的结构与控制
参考文献
书摘插图
第一篇基础篇
第一章MPS自动生产线实训设备概述
1.1机电一体化技术
1.1.1机电一体化技术的基本概念
机电一体化技术是以大规模集成电路和微电子技术高度发展并向传统机械工业领域迅速渗透,机械、电子技术高度结合的现代工业为基础,将机械技术、电力电子技术、微电子技术、信息技术、传感测试技术、接口技术等有机地结合并综合应用的技术。
在综合应用这些技术时,要根据系统的功能目标和优化组织结构的目标,合理配置布局驱动系统、控制系统、传感检测系统、信息的传输与接收系统、执行机构等,并使它们在微处理单元的控制下协调有序地工作,有机地融合在一起,达到预期的功能。因此,机电一体化技术是在高性能、高质量、高可靠性的意义上的实现特定功能的系统工程。
机电一体化的主要技术特征有:
(1)机械技术、电子技术和信息技术的功能交互,以机械系统的微型计算机控制的形式出现。
(2)在一个具体的物理单元中,在不同子系统空间上的集成。
(3)机电一体化系统控制功能的智能化,越来越先进的控制功能取代了许多操作人员的推理和判断。
(4)柔性化使得机电一体化产品能够灵活地满足各种要求,适应各种环境。
(5)采用微处理器控制的系统,易于增加或改变功能,而无须增加硬件成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