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三年早知道
分類: 图书,中小学教辅,学习方法 报考,
作者: 日新 主编,谢达 编著
出 版 社: 九州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06-9-1字数:版次: 1页数: 251印刷时间:开本: 16开印次:纸张:I S B N : 9787801954930包装: 平装编辑推荐
知心姐姐教育家卢勤倾心推荐!
只有早知道,才能早准备。只有早知道,才能早预防。只有早知道,才能早奋斗。
教育、家长、学生:回顾自己在教育与教育过程中的难忘往事,惨痛教训,是基础教育领域第一部大型口述实灵。
过来人告诉后来者:在高中三年一般会出现哪些问题,当时自己在这一问题上有些什么经验,栽过什么跟头。是看得见的“预防针”,买得到的“后悔药”。
后附“高中三年大事年表”:对高中三年的学习、生理、心理等均有介绍,一索即得,一目了解。
内容简介
本书的目的,本书旨在帮助小学新生及其家长提前预知高中三年即将面对的问题,是看得见的“预防针”;及时吸取前人的经验教训,是买得到的“后悔药”。
本书的内容,本书依据教师、家长、学生的口述记录择善而成。选择的标准有三:一是必须的小学、小升初考试的过来人;二是必须真实可信,言之有物;三是每人仅限一篇,必须写小学六年印象最深的事情。
本书的编排,本书包括上、中、下三篇,分别收录小学学习、小学教育和小学初考试前后过来人给后来者的忠告。另有附录,下列“小学六年大事年表”等内容。
本书的对象,本书适合小学新生及其家长使用,也可供教师、研究者及一切关心孩子成长的读者参考。
目录
出版说明
序
写在前面
目录
上篇 高中学习早知识
假若时光可以倒流
前30年靠应试,后30年靠素质
重视强科中的弱项
最终还得靠自己
学数学一定要有方法
“三多”是学好英语的不二法门
绝对不能掉到中等以下
警惕“好孩子坏成绩”现象
作一个“考试总结表”
早一天订刊,早一天受益
从“胜在高二”说起
要有一首“主打歌”
累并快乐着
记点“学习日记”
多看“整理型”教辅,少看“习题型”教辅
科技创新大赛,“创新”高于“科技”
文理分班,慎之又慎
中篇 高中教育早知识
孩子教育不能“外包”
开家长会要关注的4个分数
了解孩子学习真实情况的6种途径
要读书,也要读人
把“后进生”当“后劲生”看
心理上的“艾滋病”更可怕
要给孩子留点脸面
对早恋要淡化处理
一定要戒掉“电子海洛因”
孩子学习“微机管理系统”
多开“研讨会”,少开“斗争会”
把真实情况告诉孩子
冷战好比低血压
提要求,是要“求”的
一个“混”字误尽众生
下篇 高考前后早知识
高三就是火气大
高三啦晨练吧
如何进入“冲刺”阶段
看球,还是不看球,还是一个问题
单亲家庭更要宽松
考前要请真正的专家
就赌这一把了
给孩子一个够得着的目标
人才测评不是“科学算命”
职业设计从高中开始
做自己最喜欢做的事
要听干过这一行的人怎么说
让孩子去圆自己的梦
早一年去参加高招会
真想重新活一回
“×”报哪一门得细思量
填报志愿的“四个结合”
狂做高考真题
头脑要新。东西要旧
做高考题的快慢辩证法
一定要写好字
填答题卡的学问
危急时刻方显家长本色
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事
也别太相信自我感觉
国际高教展上也有骗子
成绩不拔尖也能申请国外大学
每个人都有可卖的价值
复读没那么潇洒
最可恨的还是疾病
附录
高中三年大事年表
全国各科高考试卷统计表
保送生资格一览表
学习方法趣味测试(五则)
中国6~19岁少年儿童平均身高表
亚健康状态自测题
高中学生心理健康自测题
文、理倾向自测题
测一测你适合考什么专业
后记
书摘插图
上篇 高中学习早知识
假若时光可以倒流
我的忠告
假如时光可以倒流,我一定要考名校,一定要狂学外语……
我的记忆
约稿的老师让我谈谈高中三年记忆最深刻的一件事,并以此为据,给师弟师妹们一点忠告。我想了半天,想不起高中三年有什么记忆特深刻的事。如今满脑子都是这两年应聘找工作的种种辛酸和狼狈,由此出发,倒真是有不少话想和师弟师妹们聊聊。
我在武汉一所大学上的本科一一哪所大学就不说了,反正在武汉估计连前10名也进不了。尽管牌子不太硬,但我对找工作仍信心十足:就凭咱这1.78米的帅小伙,又早早就拿了英语4级证书,计算机2级证书,再加上7份三好生、优秀干部奖状,优秀毕业论文奖状,咱也不太贪心,就找一份月薪2000~3000元的工作,能难到哪儿去。
然而,现实却无情地嘲弄了我,不知去了多少次招聘会,不知跑了多少个人才市场,不知递了多少简历,一点儿动静都没有,比我原来料想的最差的结果还要差。原因嘛,与我不是出身名校有很大的关系。多少次我都看到招聘人员一看简历上的校名,便面无表情地把我的应聘材料放到最厚、最高的那一堆去了。什么几级证书,什么奖状,人家连看都不看。
人总要吃饭,最后我不得已与一家二三十人的小公司签了约。这是一家推销、代销计算机硬件及域名的小公司。我名义上说是市场部主管,其实整个一苦力。当我扛着几十斤重的纸箱去给各大商场送货时,柜台的营业员都以异样的目光看着我这个“主管”。当我费尽口舌向一个根本不懂什么是域名的老板推销时,几次差点被当成骗子赶出去,这么干了几个月,真是身心疲惫,看不到一点前途。
现实是冷酷的,现实能为我这种学校背景的人提供的,或许就是这种工作。有时我扛完大包,累得坐在百货商店的楼道上,喝着装在矿泉水瓶子里的自来水,看着一位位花枝招展的女中学生走过来走过去,心里真恨不能时光能够倒流。假若时光可以倒流,我一定要考名校,一定要狂学外语……
当然了,时光不可能倒流,而我又不愿意这么一天一天混下去。干了半年多,手里有了几千块血汗钱,我立刻就辞了职,在武大附近租了个房,专心致志地准备考研。师弟师妹们,祝我好运吧,当你们看到这篇文字时,也许我已经徜徉于某一名校的校园里了。
我的思考
各位师弟师妹,一定要考名校。不要听信有人说什么北大毕业了卖猪肉、穿糖葫芦,那代表不了北大。
各位师弟师妹,一定要学好外语。如今外企招聘,基本都是全英语(或别的语言)了。外语不行,这扇门就关上了。
上重点高中,上重点大学,这是一条最起码的人生道路,千万不要等到在招聘会上碰得头破血流了,在某个公司气得半死不活了,才认识到这一点。记得钱钟书先生的小说《围城》中打了一个比方,说教授如同夫人,副教授如同妾即小老婆,讲师如同通房丫头。借用这个比方,重点大学就如同夫人,一般院校就如同妾,大专、中专就好比通房丫头。在招聘单位看来,一般院校和大专、中专,就如同小老婆与通房丫头一样,也没有多大区别。而重点校和非重点校,差别可就大了,通房丫头扶正为小老婆的事很多,而小老婆转为大老婆的事就少见了。听同学说,有的单位还关心你中学是在哪儿上的,是重点中学还是非重点中学。这么下去,总有一天要问你小学在哪上的,幼儿园在哪儿上的。呜呼……
前30年靠应试,后30年靠素质
我的忠告
对于普通百姓的孩子来说,中考、高考、考研、考公务员……都得靠考。
我的记忆
我今年45岁了,孩子上高中了。但我今天不是以一个家长的身份,而是以一个比各位同学早毕业20多年的师兄师哥的身份,讲几句忠告。
不少同学,尤其是城里的同学,都比较痛恨应试教育,崇尚素质教育。这符合世界潮流,自是无可厚非。但从我这20多年的人生经历中,看到N多的人,素质不错,但都被素质远不如他们的人一个一个地超了过去。因为那些人有应试教育的功底,中考、高考考得比你好,人家就上了比你强的高中、大学。这且不说,参加工作以后,人家又凭着应试的本领,或是考研,或是考公务员,设法改变了自己的命运。而素质不错但应试功夫欠佳的人,如果家里靠不上,就只能靠自己了。而普通百姓的孩子,要靠自己又会有多少门路呢?为什么如今考研、考公务员的人那么多,不还大多是找出路的普通百姓的孩子吗?
人到中年,看问题应该比较全面了。中国的应试教育是有很大问题,包括考研,分高的人不一定具备研究能力,而研究能力强的人又不一定分高。所以海外知名学者海德格尔曾讲过,录取研究生,除了分数,还应多看对专业是否热爱。这是对的,但这种“热爱”怎么评定呢?操作起来也确有难度。
话扯远了,我说这些,无非是想跟师弟师妹们说清以下几点:
一是应试教育是有可恨之处,但这毕竟是目前普通百姓的孩子尚能享受的一个相对公平的机会,不要放过。
二是应试选拔出来的人未必是最优秀的,但也一定是比较优秀的。那种认为分高必定低能的说法是不正确的。
三是应试教育在你人生的前30年的作用,要远远超过素质教育的作用。对这一点,一定要有清醒的估计。
我的思考
我说这些,不是说鼓励大家都去做题,专事应试,不重素质。绝对不是这个意思。我只是想告诉一些素质不错的孩子,应试教育未必好,但是目前离不了。还是多投入一些时间、精力在应试上,等到你考上了重点中学,考入了好的大学,再多花点时间在素质教育上也不迟。这个顺序是颠倒不得的。有不少素质不错的孩子,上了个一般大学、一般专业,找不到出路,结果在大学也顾不上什么“素质”,而又去忙着考研,考公务员,这样的人生道路,比前面一种又强了多少呢?
重视强科中的弱项
我的忠告
高考中的很多同学败在了弱势学科上,但也有些同学并无弱势学科,但却败在了强科中的弱项上。这必须引起重视才行。
我的记忆
我在清华大学附中工作,教数学。每年高考分出来后,我常爱做的一项工作,就是将这些孩子高考分与他们平时的成绩相比较。如果觉得差不多,就放过去,如果觉得是超常发挥或低于平时水平,就记下来,有机会找孩子聊一聊,甚至让他把自己的估分写下来,找找原因。
通过这么几年工作,我大致摸到了一点门道。那些高考成绩低于期待值的好学生,其原因往往并非数学这一科弱,也不是别的学科弱,有弱势学科,而是因为在数学这一科中有薄弱环节,从而造成整个一门得分不高。
再结合平时成绩一看,问题就更清楚了。比如有一位男生,数学虽然是强科,但模拟考试成绩不十分稳定。不十分稳定的原因是数学中存在着一些薄弱环节。当模拟考试中没有涉及薄弱环节的考题时,考试成绩是理想的;当然模拟考试时出现了这些薄弱环节的考题时,考试成绩就不太理想。于是这些薄弱环节就成了这个学生成绩始终保持优势的瓶颈障碍,有时这也会成为高考时的一个心理影响因素。比如,在高考时,一拿到试卷,发现某题正是自己不擅长的薄弱环节题目时,心里就不禁慌张起来,从而影响整个学科的分数。由此看来,我们不仅要重视弱科强化的问题,还要重视薄弱环节强化的问题。我们说,在优势不太稳定的强科上要保证一定的学习时间,主要就是指这个意思,这些时间应主要放在薄弱环节的强化上。
当然,相对于弱科强化来说,薄弱环节强化要容易得多,因为毕竟知识量要少得多,但也要做相当数量的习题,进行相当长时间的努力才能办到。比如高中数学中的立体几何是你的薄弱环节,那么你要遵循从概念到公理到定理的顺序进行理解,也要遵循从基础题到中档题再到高档题的顺序进行解题,这样你才能稳步将薄弱环节转化为超强环节。
我的思考
在高考复习阶段,不妨分析一下,自己有没有这种“强科中的弱项”的现象。办法很简单,就是分析自己历次考试的丢分情况。如果发现自己丢的分相对集中于某一块时,那么大致可以断定这个板块就是你的强科中的弱项。接下来,就应研究如何在复习中设法补上这一弱项了。需要指出,对于“不能有弱势学科”已讲得很多了,不少同学都在高考复习阶段把很大精力用在提升弱势学科上。但对于“强科中的弱项”,平时讲的少,也比较容易受忽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