瞿秋白传
分類: 图书,传记,中国政治人物,
作者: 陈铁健著
出 版 社: 红旗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09-5-1字数:版次: 1页数: 377印刷时间:开本: 16开印次:纸张:I S B N : 9787505117600包装: 平装编辑推荐
想为大家辟出一条光明的路,却因为多余的话一度被误为多余的人。
五四风云人物书系《瞿秋白传》,36年悲剧人生说历史误会,从容就义是书生,74载烟云过尽见个人性情,细节还原真秋白。
作者简介
字石之,1934年生于黑龙江安达,祖籍浙江绍兴。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研究员、博士生导师。1980年以来,著有《瞿秋白传》、《蒋介石与中国文化》(合著)、《绿竹水南集》、《导读》等书。1978至1996年,与李新师共同主编《中国新民主革命通史》(12卷本)。发表过《重评》、《论西路军》、《代人受过的陈独秀》、《北伐漫议》、《西安事变简论》、《AB团肃反之“法理”依据与文化根源》等论文。
目录
一故乡与少年
中吴要辅
天香楼家世
星聚堂私塾
冠英小学
常州中学
二一家星散飘零
贤庄环溪
荒祠冷烟
母亲之死
告别
三苦闷求索斗争
武汉黄陂行
俄文专修馆
苦闷与彷徨
在五四运动中
文学翻译活动
四改造社会的呼声
北京社会实进会
《新社会》旬刊
时代的强音
《人道》月刊
五走向光明的使者
《晨报》特派记者
哈尔滨五十天
从满洲到赤塔
寄希望于新俄
六赤都心史
俄罗斯文化天地漫游
“世间的唯物主义”
澎湃赤潮的洗礼
新时代的“活泼稚儿”
七江南一燕
《新青年》、《前锋》主编
马克思主义者
积极推动国共合作
上海大学教授
炽烈如火的爱情
击退右派反共逆流
八大革命风暴中(上)
黄仁事件前后
同志战友妻子
《热血日报》
反击戴季陶主义
九大革命风暴中(下)
要争夺革命的领导权
革命的北伐观
如何解决农民问题?
在上海工人武装起义中
支持毛泽东
“一切为革命的胜利!”
“第三国际。还是第零国际?”
十转折关头
退让还是进攻?
从南昌起义到八七会议
“左”倾盲动错误
《布尔塞维克》
十一第二次赴苏前后
在中共第六次全国代表大会上
出席共产国际第六次代表大会
莫斯科的生活和工作
哀思和义愤
中山大学风潮
从三中全会到四中全会
十二圣洁的友谊
重逢茅盾话《子夜》
领导左翼文化运动
“我们是这样亲密的人”。
在鲁迅家中避难
正确评价鲁迅的第一人
十三重返文学园地
文艺理论家
文艺论战及杂文创作虬
大众化文艺倡导者和
语言学家
十四从上海到瑞金
《斗争》事件
中央教育人民委员
主编《红色中华》
领导苏区文艺工作
十五最后的斗争
濯田被俘
上杭县狱
长汀狱中斗争
《多余的话》
击破劝降阴谋
“英特纳雄奈尔”
流芳万代
附:瞿秋白生平活动年表
后记
书摘插图
一故乡与少年
中吴要辅
1899年1月29日,下午五六点钟光景,瞿秋白诞生在江苏省常州府城。常州府治设在首县武进,因此,也可以说瞿秋白是江苏省武进县(今常州市)人。
常州历史悠久,春秋时属于吴国,叫延陵邑。秦代设置延陵县,汉代改称昆陵。晋代分置武进县,改昆陵为晋陵。梁代改武进为兰陵。隋代改称常州,后来又改为兰陵郡。唐代设置武进县,又设常州管辖武进县。宋代称为常州昆陵郡。元代称为常州路。明代初年称常春府,改晋陵为京临,改武进县为永定,后又改常春府为常州府,并京临于永定,再改永定为武进。清代分置阳湖县。民国初年废置常州府,将阳湖县并入武进县,别称兰陵或昆陵。《红楼梦》第一百二十回,贾政从金陵回家途中,遇见出走后的宝玉的昆陵驿,就是这个地方。
瞿秋白诞生时,常州城厢分属武进、阳湖两县管辖,武进县的衙门设在西半城,阳湖县的衙门设在东半城。武进县署西北,紧靠着高大城墙下的凤尾墩,就是重门叠嶂,气象森严的常州府署衙门。这府署衙门前面华丽的牌坊正中,悬挂着一块巨大的横匾,写着“中吴要辅”四个大字。
常州确实是一个重要的地方。它北面环控滚滚东流的长江,南面含抱着澄碧清澈的滆湖,东南占据了烟波浩渺的太湖的一角,把风景优美的马迹山划人了自己的区域。沿湖临江的地方,汊港分歧,沟渠纵横,河网密布。这里,气候适宜,雨量充沛,土地肥沃,物产丰饶,是我国著名的鱼米之乡。常州是历代的财赋重地。在清代,它仍然是对国家赋税贡献最重的地区之一,所谓“江南财赋甲于天下,苏松常镇课额尤冠于江南”。常州北临镇江、扬州、南京,南接无锡、苏州、上海,大运河的江南段,由西而东穿城而过,因此它又是交通南北的要津。后来上海到南京之间的沪宁铁路通车以后,常州就成为沪宁路集散转运的中心了。
号称“财富之区”的江南,是以“人文渊薮”而著称于史册的。以清朝统治时期来说,常州一地先后出现了一批名扬海内、蜚声文坛艺苑的文人学士。如文学方面,有以恽敬、张惠言为宗师,与桐城派相对垒的阳湖派。张惠言又是常州词派的创始人。骈文家洪亮吉,诗人黄仲则、赵翼,俱属一代名家。有诗集刊行的常州诗人,清光绪前有三百四十三人。又如绘画方面,恽南田的没骨花卉,往往用水墨淡彩,清润明丽,自成二格,有恽派之称(亦称常州派、昆陵派)。与王原祁、王时敏、王翬、王鉴、吴厉为六大家,谓之“四王吴恽”,等等。
这些文人多半生在清朝前期,主要是在乾隆、嘉庆两代。因此,可以说常州是清乾嘉时代的文化中心地之一。对常州文风之盛,龚自珍称誉说:“天下名士有部落,东南无与常匹俦”。清乾隆皇帝弘历六次南巡,每次都经由常州,或在此驻跸,除了因为常州是通往姑苏的必经之地外,一个重要的原因是它在学术文化上的重要地位。
瞿秋白出生的年代,是中国内忧外患交相熬煎的年代。清朝政府昏庸腐朽,国势极端衰败,帝国主义瓜分狂潮凶猛地冲击着中国。严酷的现实,激起了中国人民爱国反帝的同仇共愤,奋起救亡图存。就在瞿秋白诞生前四个月,1898年9月28H,康有为、梁启超等改良派倡导的维新变法运动,以谭嗣同等“戊戌六君子”杀身成仁而告失败。改良主义无法抵御帝国主义的侵略,人民大众便实行武力排外主义来拯救中国。这就是兴起于中国北方的义和团“扶清灭洋”群众运动。它以阻止帝国主义瓜分中国的不可磨灭的功绩而载人史册。义和团在反侵略战场上舍生赴死,前仆后继,充分表现出中华民族不屈不挠、坚忍不拔的革命精神。但是,自发倾向十分突出的义和团,没有明确的纲领,缺乏统一的组织,不可避免地被中外反动派联合绞杀了。从1901年到1911年的十年间,以孙中山为代表的激进革命派,进行了积极的宣传、组织工作,发动了大大小小的武装起义。1911年武昌起义爆发,延续了数千年的皇权专制政治从此垮台。然而,帝国主义假手于袁世凯的北洋军阀,继续侵略和奴役中国,中国社会更加黑暗和落后,中国人民的生活更加悲惨和苦难。瞿秋白的整个少年时代,就是在这样的时代度过的,他的故乡、家庭和个人生活,深深地印上了这个黑暗时代的烙痕。
天香楼•家世
瞿秋白出生的青果巷,位于不大规整的常州府城东南角的广化门内。由天禧桥向北不远,有一条东西方向的小巷,在约有半里多远的巷路上,铺着一块块长条石板,显得整齐而洁静。巷内有不少高大古老的石库门宅第,其中一座坐北向南的深宅大院,就是青果巷八十六号的瞿宅——八桂堂。八桂堂,原为明代唐氏八宅之一的瞻远堂。分东西两院,前后共有五进。大门开在西院,东院辟侧门,都面临青果巷;另有一后门位于东院东北角,面向雪洞巷。走进大门,第一进是门房。第二进是轿厅,专供停歇自家和往来宾客的坐轿。西院第三进是一座构筑精巧、富丽堂皇的楠木大厅。上方悬着横匾,廊柱上挂着联语。厅前十八扇扉门,雕制精巧,窗棂全用螺钿镶嵌。厅中屏门上悬“百鸟朝凤”中堂,旁挂对联。东西两壁,挂满山水、花鸟条幅。厅内高挂着一排六盏玻璃宫灯。瞿氏堂名原叫瞻远堂,后来因为在楠木大厅堂前、堂后各植桂树四株,共八株,“八桂堂”因此得名。厅堂前面是一条走廊,围着精雕细镂的短矮的栏杆。大厅后面是穿堂,天井里一丛翠竹随风摇曳,几株腊梅枝权横伸,与玲珑剔透的假山石相映成趣,景致宜人。穿堂两边的门窗装有五颜六色的玻璃,光彩四射,很是好看。大厅西侧,有一个小小的花园,红梅,紫藤,春兰,秋菊,花开四季,芬芳馥郁,香气袭人,沁人心脾。园墙上嵌镶着一块石刻的草书“明月廊”横匾。园中杂草蔓生,小鸟飞潜,又是一番景色。明月廊书斋就设在这园里。东院第四进是一幢五开间的两层高大的楼房。正中是堂屋,有扶梯可供登楼,堂屋两侧是卧室。楼前有走廊,天井里的花台上植有芍药、凤仙、鸡冠、牵牛花和薄荷叶。楼窗高大,阳光射入,满室生辉。底层整排门扇的木框上面,雕镂着葡萄松鼠,细腻生动,工艺水平颇为高超。因为楼房一年到头笼罩在兰、桂、菊、梅各色花木的浓芳奇香之中,又是内眷所居,就取了一个秀美雅致的名字,叫“天香楼”。
瞿秋白就诞生在天香楼内。他是这家的长子。瞿家是一个大家族,瞿秋白在族中属于老二房一支内四房的第十六世懋字辈,初名懋淼,号熊伯(亦署雄魄)。因为发际有两个旋心(俗称双顶),父母就给他取了一个奶名叫阿双。秋白小学及中学初期,学名就叫瞿双,别号瓠舟、铁柏、铁梅,又作涤梅;后来,改名为瞿爽,或作瞿霜,同时又改号秋白。
瞿秋白在十三岁前后,曾经写过一首咏菊诗:
今岁花开盛,
宜栽白玉盆,
只缘秋色淡,
无处觅霜痕。
这首诗中,嵌入了他的名号:霜、秋、白三字。瞿秋白在三十六岁临难以前,在汀州狱中,又写了一阕《卜算子》咏梅,有句云:
一任风和雨,
花落知春残;
待到明年春再来,
应有香如故。
从这些诗词中可以看到,瞿秋白喜爱傲霜的秋菊,也喜爱耐寒的春梅。他把原来的名字瞿双,改作瞿霜,即取菊花傲霜的精神;自署别号铁梅、涤梅,则取梅花耐寒的风格。
据民国重修《瞿氏宗谱》,瞿家先祖东晋金青光禄大夫瞿昉,居湖北黄梅,宋代南迁至吴越间,定居于虞(今常熟)。明初,虞山瞿氏一支迁荆溪(今宜兴)。明中叶成化年间,由荆溪再迁至于晋陵(武进)。明朝末年,在广西英勇抗清壮烈死难的名臣瞿式耜,属虞山本支,与晋陵第五世祖瞿士达(字元亮,号芝逵,宗谱称芝逵公)同为明万历丙辰进士。“晋陵瞿氏明季巨富,号瞿半城。西郊有覆街屋,至今犹称瞿家棚。武进县仓廒则瞿氏之仓廒也。”“祖孙,父子,兄弟,叔侄,世世科名,两朝勿替,迄于今已数百年簪缨不绝”。清代,“自世祖以来至今,奕奕缙绅,蝉联八代……盖相继为士大夫者十余世矣。”晋陵瞿氏传至十三世,瞿秋白的曾祖父瞿锡保(申之),是道光丁酉顺天乡试举人,拣选知县。叔祖父瞿赓甫(廷韶、舜石),同治庚午举人,在湖北为官三十余年,曾经参与镇压捻军起义,辅佐张之洞办理新政。光绪二十四年(1898年)升授湖北按察使、布政使,赴京师陛见。瞿秋白的祖父瞿贞甫(廷仪、酉同)跟随赓甫担任文案,清政府授他“云南白盐井大使、同知衔江西候补知县”虚衔。光绪二十八年(1902年)赴江西实授知县,在南昌等候时猝亡。瞿秋白的大伯父(通常习惯地称他为四伯父,在堂兄弟间排行第四)瞿世琥(世碹、薛斋),是贞甫的长子,附贡生出身,清朝末年历任浙江省桐乡、山阴、常山、长兴、黄岩、嵊县等县知县,民国时仕江苏省丹阳、泰兴等县知事,后来因为失职被罢去官职。据说是由于属下的一个官吏偷盖知县关防,私自放走了犯人;实际上是因为瞿世琥居官比较清正,不善于也无意于向上司行贿阿谀,所以被排挤了下来。晚年只在钱塘尹衙门做过一次书办的小吏。瞿世琥很喜欢瞿秋白,尤其赏识他的聪敏好学。瞿世琥常常对人说:“秋白,吾家之千里驹也。”后来对瞿秋白资助、提携甚多的堂兄瞿纯白(常),就是瞿世琥的长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