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朝那些事儿(第二卷)
分類: 图书,历史,历史知识读物,中国古代史,
作者: 飘雪楼主 著
出 版 社: 工人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09-5-1字数:版次: 1页数: 263印刷时间:开本: 16开印次:纸张:I S B N : 9787500844136包装: 平装编辑推荐
讲述平民眼中的大汉帝国四百年兴衰史,飘雪楼主再度重磅出击,笑谈汉朝风云,畅销书《推背图中的历史》作者雾满拦江作序,一个女人的战斗,怎样影响汉朝的兴衰?
2009年度史书大卖场最畅销图书!飘雪楼主VS百家讲坛王立群!畅销书《推背图中的历史》作者雾满拦江作序!讲述平民眼中的大汉帝国四百年兴衰史!
迄今为止唯一全本白话正说大汉帝国史,全景再现中国最争议王朝的兴衰与没落!
从第二卷开始,飘雪楼主尽情演绎战俘菅归来之后的吕雉的故事,我们将会看到历史上空前的一位女人,是如何将她的权力与意志发挥到极致,又是如何一抒胸臆,将战俘营中受到的那些腌腊气淋漓尽致地宣泄出来的。吕后阴险狡黠、残忍毒辣的性格在本卷中得到了集中体现。
《汉朝那些事儿》读完让人意犹未尽,故事百转千回,人物入木三分,情节荡气回肠。说英雄,谁是英雄?刘邦是流氓,还是英雄?项羽是英雄,还是枭雄?作者另辟蹊径,不但在说历史:更在讲人性。飘雪楼主之书,以人性论史,开创趣味解读历史之先河。
香港《凤凰周刊》记者、历史学者 倪方六
出版界的这股历史热已经持续好几年了至今方兴未艾。飘雪楼主这本《汉朝那些事儿》虽然是顺应形势而推出的大作,但是却与其他图书有着本质的不同。作者在评史,但是又比王立群读《史记》更有故事性;在写史却又比一般的史书多了点娱乐元素。
——北京电视台《悦读会》栏目编导张源
汉朝是中国历史上最强盛的王朝之一,东西两京四百年,金戈铁马,东临大海,西征绝域,南服百越,北击匈奴。飘雪楼主这本书,通俗易懂,很好地解读了大汉王朝的兴衰治乱,具有极强的可读性。
——《新京报》读书版编辑、学著张晓波
《汉朝那些事儿》是个人风格很强烈的一本图书,作者在尊重史实的同时,尝试用全新的叙事手法和独特的幽默方式来写历史,全文充满了灵性的动感,一些枯燥的历史事件在作者笔下栩栩如生地展开,一些新词汇的运用更符合现代人的口味。
——天涯煮酒论史版版主、历史写作狂人 赫连勃勃大王
内容简介
刘邦终于登上了皇帝的宝座,然而,打江山难,守江山更难,刘邦为了使自己的政权稳定,手中的屠刀转向了曾为他打败项羽立下汉马功劳的“三剑客”韩信、萧何、张良身上。可怜的韩信成了稳固大汉江山的第一个替罪羔羊,随后彭越、英布……而痛下杀手不是刘邦,而是刘邦的妻子吕后。
刘邦驾崩后,大权在握的吕后第一件事就是把刘邦的爱姬戚姬整成了“人彘”,吕后所制造的人彘惨剧,绝对不亚于任何一位残暴皇帝的作为。然而,惠帝软弱,只能眼睁睁看着吕后打造了不可一世的“吕氏春秋”。吕后归西后,陈平和周勃吹响了诛吕行动的号角,随着吕氏的代表人物吕产和吕禄的灭亡,“吕氏春秋”划上了一个句号。
随着吕氏的倒台,皇位最终出人意料地落在了忠厚仁义的刘恒身上,上任后的刘恒和他的儿子刘启开创了中国第一个太平盛世,史称文景之治……
作者简介
飘雪楼主,原名陈立勇,湖南郴州人,历史学硕士。从小喜欢历史,对浩瀚如烟的历史到了痴迷的程度。笔名飘雪楼主源于自创诗:“飘雪寒风行侠孤,楸枰棋烂恨情无。莫笑江湖几多险,楼去人空谁做主?”作者十年磨一剑,《汉朝那些事儿》倾尽了他全部心血和精力,全新的构思全新的笔法全新的视角,带你走进大汉帝国四百余年那段熟悉而又全新的历史。
目录
第一章 稳固政权
目标直指韩信
从细微处着手
刘邦称帝
摇摆中的定都
第二章 扫除一切不安分子
悲情田横
季布脱险
钟离昧之死
臧荼造反
第三章 伴君如伴虎
分封的时候到了
说话的技巧
张良的隐忍
第四章 宫中杂事
重用儒生
报恩
第五章 匈奴的崛起
匈奴的变迁
纠缠史
冒顿的发迹史
狼爱上羊
第六章 汉朝的反击
出征
雪中情
陈平之计
第七章 焦头烂额
未央宫的烦恼
隐形的刺客
和亲
寻找公主
东窗事发
审问贯高
第八章 争夺与反争夺
刘邦的后宫
如意真女口意
戚姬的理想
废立太子
戚姬的烦一垴
第九章 叛乱
逼上梁山
破敌
第十章 韩信之死
成也萧何,败也萧何
悲嘉两重天
新的起点
第十一章 风云再起
一波未平,一波又起
背后的故事
不该反的都要反
太子保卫战
料事如神
怒剑狂花
舍身忘义
第十二章 人生如梦
谁是最可爱的人
再接再厉
造反没商量
第十三章 殒星
第二次废立太子
绝招
王者归去
第十四章 悲情
强大无比的讣告
足智多谋的陈平
料敢于先
刘盈的登基
第十五章 后宫那些事儿
饮食男女
阴谋
复仇
真实的谎言
请个皇帝当保镖
人彘是怎样炼成的
第十六章 变革
害人先害己
生死一瞬间
曹参上任
治国之道
第十七章 枪口怎么对
求婚的代价
亲上加亲
捉放审
情难断
第十八章 前赴后继
会流泪的石头
借腹生子
最后的表演
第十九章 一锅粥
化悲痛为力量
我不封王谁封王
一个都不能少
皇帝轮流做
第二十章 乐极生悲
家事难断
好事做到底
强扭的瓜不甜
同病相怜
山雨欲来风满楼
第二十一章 盛极必衰
一剑之威
三个臭皮匠,顶个诸葛亮
吕后归西
第二十二章 “吕氏春秋”的最后岁月
出招
暗杀
权宜之计
宫中密策
第二十三章 是非成败转头空
活祭
祸福由天定
刘恒继位
第二十四章 百废待兴
文帝一号令
窦氏的发迹史
当丞相的烦忧
老的不去,新的不来
罪泰罪兮谖终身
第二十五章 重用人才
张释之:十年仕途一朝升
袁盎:敢言敢谏真君子
第二十六章 北胡南劲
“怀柔”定南越
有多少太监值得期待
晁错救国
第二十七章 无为而治
贾谊的《治安策》和《过秦论》
“与民休息”政策
缇萦救父
第二十八章 汉文帝的晚年生活
将行骗进行到底
无才无德我最红
天妒贤君
书摘插图
第一章稳固政权
目标直指韩信
项羽死后,天下英雄都归附刘邦。至此,天下归一,正应了那句老话:天下大势,分久必合、合久必分。
汉高祖五年(公元前202年)正月,刘邦带领文武群臣回到了定陶。
《三国演义》中有曹操青梅煮酒论英雄的故事。当时参加“论英雄”的只有曹操和刘备,当曹操说出“今天下英雄,唯使君与操耳”时,身陷囹圄的刘备吓得大惊失色,手中所执匙箸掉落于地,最后还算他机敏,借雷闪之故掩饰了自己的失态。
刘邦到了定陶后,也来了一次“月夜煮酒论英雄”,只不过这次“月夜煮酒”的只有他一个人,没有任何人参加罢了。圆月当空,刘邦独坐在后宫的木藤架下,一张小圆桌上放了美酒一壶,点心几盘。侍女为他斟好酒后,垂首静立于刘邦身旁。刘邦朝侍女挥了挥手,侍女便识趣地退去了。他端起桌前的葡萄美酒一饮而尽,并没有喝下美酒后的陶醉感,相反,脸上的阴郁之色更加沉重。
刘邦抬起头,望着天上那轮皎洁的明月,沉思良久。这天下虽然大势已定,但此时他的心里并没有感到轻松和快乐。他突然悟出这样一句话来:打江山难,守江山更难。因为此时他老是想着一个人,一个令他颇为头疼的人。
这个人的名字叫韩信。
如果放在十年前,论天下英雄,在刘邦眼里只有他和项羽可以称英雄。然而,此时,一代枭雄项羽随风飘逝后,韩信身上的光环逐渐放大,而且越来越大。韩信的才能是有目共睹的,在平定各诸侯的战役中他东征西战,战无不胜,攻无不克,再厉害的英雄在他面前也显得不堪一击。而且在垓下同项羽最后大决战时,正是他的“十面埋伏”,让“孤独求败”的项羽彻底领会到了失败的痛苦滋味。
项羽死了,韩信却还活着,这让刘邦犯难了,他现在的兵权还被这个最具威胁的人掌握着,怎样夺回兵权是当务之急。
情难测,费思量。
这次“月夜煮酒论英雄”后,刘邦意识到了事态的严重性,他马上召来张良和陈平,进行了一次三个人的密谋。因为是在密室,这次对话的具体内容我们已无从得知,但是我们只要明白他们的话题都是围绕韩信在进行就足够了。
事后讨论的结果是,刘邦并没有直接叫人去捉拿韩信,直接砍去他的人头。而是实行了“明升暗降”的调令手段。
其实当时刘邦这样做也是没有办法的事。试想,垓下一战,刘邦把手中的兵权都交给了韩信,并且在韩信深思熟虑的“十面埋伏”下彻底打败了项羽。人家立了大功。如果你直接去干掉他,不但于天下人说不过去,万一韩信怒而造反那就是引火烧身了。来硬的实际上并不是什么好办法,因此,刘邦采纳了张良和陈平的建议,慢慢地剥夺韩信的权力,一点一点地把他削弱的只剩下骨头最好。
而此时的韩信还沉醉在垓下一战中回味无穷,那是一场多么酣畅淋漓的战争啊!他完成了他人生中最完美的表演。刘邦的突然到来让他从美好回忆中回过神来。俗话说:无事不登三宝殿。汉王的到来令他有种“来者不善,善者不来”的恐慌感。
果然,刘邦进了营帐后,几句简单的寒暄过后,便直奔主题了。
“大将军在灭楚决战中功不可没,这个我心里有数。但是如今天下大势已定,工作的重心应该由战争过渡到建设中去,现在正是建设国家的时候了,因此,将军把军符交出来,回到你的祖籍地(齐国)去,把那里的经济建设抓好才是当务之急。”
什么经济建设不经济建设,是想夺我的兵权吧。韩信只觉一盆冷水泼身,是啊!这金光闪闪的军符在手中还没有握够呢!想不到这么快就要上缴了。
但当时在君命不可违的情况下,他心中虽然不快,但军符却不得不交出来了。交出军符的第二天,他正要起身去齐国去做他的“齐天大圣”,汉王的使者又到了,使者带来了刘邦的新诏令,大致意思如下:“楚国旧地虽然已经平定了,但战争对那里的影响最大,现在百废待兴,是经济建设的重中之重。齐王(韩信)是楚生楚长的楚人,特改立你为楚王,以下邳为都,造福一方百姓。”
韩信的心里这时就像打翻了一个五味瓶,酸甜苦辣咸都出来了。
乍一看,当个楚王和齐王都一样,都是为人民服务,都是大力去发展新农村建设,用得着这般“为王消得人憔悴”吗?事实上楚王和齐王肯定是有区别的。
1.齐地的地理位置明显优于楚地。齐地现在的地理位置最为靠近汉王的大本营,在军事战略上是一个很不错的地方。而当年项羽之所以选择在楚地建都立业,那是因为他想在自己的家乡人面前炫耀自己,如果他当时听从那些儒生的意见在关中建都称霸的话,可以想象,刘邦打败他简直就是痴人说梦。
2.朝令夕改的政策会产生不良的后果。一下子立他为齐王,又一下子改立他为楚王。刘邦此时对他改封就像三岁娃娃的脸,说变就变。这就像当年的楚怀王一样,人家楚怀王本来当得好好的,项羽突然要改立他为义帝,这义帝表面上是“升官”了,但实际上被“调升”到偏远的荒无人烟的山区去了,成了一个不折不扣的“架空之帝”。
两次大调动,韩信心里虽然起了点波澜,但伴君如伴虎,碍于情势,他不得不乖乖回到江南老家去当他的“楚王”去了。
从细微处着手
回到楚地上任后,韩信首先做了三件事。这三件事都跟国事无关,算是一些鸡毛蒜皮的事,说白了就是他的私事。但每一件事都感人至深,这里不妨来说说。
首先来说第一件事:知恩图报。
前面已经说过,韩信从小失去双亲,后来是靠钓鱼外加乞讨为生的,而这其间,他常常食不果腹,饿得昏天又暗地,忍不住地流泪,梦中的梦中,梦中人的梦中……
在梦中,突然有两个热馍馍在他眼前晃动着,饥饿中的他不管三七二十一,张嘴就咬,一口吞下了那热馍馍,而且还把手指头咬出了一道血痕,当生生的痛楚传来时,他才知道这原来不是梦。一个在河中洗丝棉的老婆婆向他伸出了援助之手,几乎每天都会把自己节省下来的两个热馍馍拿给他吃。
两个热馍馍在我们今天看来毫不起眼,但当时在韩信眼里可非同小可。不但确保了他不被饿死,还让他体会到了久违了的人性的温暖。从这一点来看,老婆婆的思想无疑是非常崇高和伟大的。
古人云: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
这个时候韩信来感恩了。他到了垓下后,屁股还没坐稳,首先想到的就是派人去寻找当年给他热馍馍的老婆婆。他的手下也不是饭桶,苦苦寻找了半个月,终于带来了那位白发苍苍的老婆婆。
这里我们来注意韩信的一举一动吧。他首先给了老婆婆最高的礼节:跪地迎接(这样的礼节本来应该只有对刘邦才行的)。老婆婆见堂堂楚王居然向她下跪,虽说自己以前有恩于他,但心中终究是诚惶诚恐啊,于是跟着下跪回礼。于是乎,接下来就发生了这样一幕,一老一少争着在地上磕头。
后来的事情顺理成章,韩信用最丰盛的山珍海味来招待这位“贵宾”。老婆婆回去时也不是空手的,她依依不舍地朝韩信挥了挥手,来时两袖清风,去时却带走了一个包袱,一个非常非常沉重的包袱,因为里面装有千两黄金。当然,这么多黄金老婆婆肯定背不动,是韩信派专人专车送到她那间破茅草屋里去的。至于后来老婆婆是怎样来花费和安排这笔天上掉下来的财宝,这些有烦史学家去调查研究了。
第二件事:以德报怨。
少年时的韩信曾经受过胯下之辱,但韩信忍辱负重,最终还是靠自己的努力和拼搏建立了旷世功绩。有好奇的读者心里肯定就会琢磨了,当年终究是谁逼着韩信受胯下之辱的呢?
俗话说冤有头债有主,那个老大终究没能逃脱因果报应。流氓老大被带到韩信面前时,当年的老大此时变成了孙子,他在韩信面前双腿跪地,磕头如捣蒜,嘴里还念念有词:“大王饶命,大王饶命,小人当年有眼无珠,有眼不识泰山,有眼……”
就在他拼命求饶的时候,韩信哈哈大笑起来,笑得流氓老大怔在那里,半天也没有反应过来。就当他以为他的生命将在这里画上一个并不圆满的句号时,笑够了的韩信开口的第一句话就让他吃了一惊:“你现在在做什么?还在当黑社会老大吗?”
“不,我已经不做老大好多年了。”流氓老大说着拉开胸膛,只见身上刀疤累累,触目惊心。“人在江湖漂,哪有不挨刀。”
“这么说来,你是浪子回头,早已金盆洗手了。”韩信显得很随和。
“嗯,实不相瞒,我现在还在家里待业呢!”流氓老大说着脸上微微发红。
“那好吧,我现在给你一份工作去做。”韩信看着流氓老大定定地道:“我给你一个中尉的官当,你看如何?”
“我……”流氓老大以为韩信在忽悠他。
“你到底愿不愿意?”韩信脸色一板,吓得流氓老大忙答应不迭:“小人愿意,小人愿意。”
就这样,韩信把他逼上了官场。待流氓老大下去就职后,左右的人就不解地问他为什么不治他的罪反而赏给他官职?韩信的答案是:“当年正是因为有了他,使我受辱而又不能以死相拼,他激励了我不得不向前走,我今天之所以能坐在这个楚王的位置,完全拜他所赐。这样的人我难道不应该感谢他吗?”
以德报怨,这是怎样的一种心胸和情怀呢?
第三件事:以情尽孝。
尽孝,这倒不是说韩信像当今有钱的人那样,为自己老去的亲人动辄几十万,甚至上百万、上千万的去修墓地。
当年韩信父母死的时候,韩信还小,他没有能力也没有办法厚葬父母,现在封侯了,功成名就了,他马上派人把父母的坟地修缮一新。
修好后韩信就去亲自祭奠了。一番声泪俱下的祭奠之后,韩信看见坟地四周还有许多枯木杂草,于是他接下来就做了一件令人吃惊的事,他不顾堂堂楚王的身份竟然跪在地上,用手一棵一棵地去拔那些杂草,大有将杂草清除到底之势。随行的部下此时自然不能在一旁袖手旁观了,于是乎,一场祭奠活动变成了“斩草行动”。
其情感人至深,其意暖意融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