滇西学术文丛——边疆地区高校民族声乐训练与人才培养研究
分類: 图书,艺术,音乐,中国民族音乐,
作者: 车绍留,张桂仙著
出 版 社: 云南大学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08-12-1字数:版次: 1页数: 214印刷时间:开本: 大32开印次:纸张:I S B N : 9787811126556包装: 平装编辑推荐
车绍留、张桂仙两位老师的专著《边疆地区高校民族声乐训练与人才培养研究》,是一部纯理论的声乐专著。它紧紧围绕当代民族声乐训练与人才培养为主线,将作者对长期的教学与人才培养实践的认识、体会、感悟及研究成果理论化和科学化。这是他们多年来兢兢业业、勤奋善思所结出的丰硕果实,是他们在声乐教学与人才培养知识方面多年心血的积累,教学实践的结晶。该书是作者对边疆地区高校民族声乐训练与人才培养的理念、方法、手段、模式的思考和研究。其中阐明的教学思想具有辩证法,两位老师在教学中始终坚持民族声乐应遵循“民族性、科学性、艺术性和时代性”的发展方向,具有实用性和前瞻性,值得进一步探索和研究。
内容简介
《边疆地区高校民族声乐训练与人才培养研究》一书,立足于边疆地区高校民族声乐训练与人才培养工作的现状与实际,提出了运用科学的发声方法对歌唱肌能进行培养的观点,并针对声乐学习抽象、周期长、易反复等特点,指出应从基础训练入手,遵循声乐训练循序渐进等客观规律。全书系统阐述了边疆地区高校民族声乐训练与人才培养的学术理念、技术训练模式以及肌能训练的方法与手段。全书分为训练篇、感悟篇和理论篇,共二十章。
作者简介
车绍留,汉族,男,现年44岁,毕业于云南艺术学院音乐教育专业,文学学士,副教授,保山市优秀教师。多次获国家级、省级大奖,在省级以上刊物公开发表专业学术论文30余篇,共获国家级奖3项,省级奖13项。现为保山师专音乐系党总支书记、音乐系民族声乐教研室主任、中国音乐家协会会员、中国合唱协会会员、云南省音乐家协会会员、云南省合唱协会理事,并担任2008年国际艺术家音乐比赛(香港)民族唱法中国评委和国际评委,同时也是云南省高职高专“声乐”精品课程建设负责人。主编云南省高职高专《声乐精品课程建设基础实用补充教材》一套:出版声乐理论专著《边疆地区高校民族声乐训练与人才培养研究》一部。
目录
引言
训练篇
第一章 “气息”与民族声乐训练
一、呼吸与气息的认识
二、人作为特殊乐器的专业界定
三、“呼吸”的自然、流畅属性在发声训练中的客观要求
四、循序渐进规律与“呼吸”的客观要求
五、声乐训练中几种常见现象的分析
第二章 “哼鸣”与民族声乐人才的培养
一、“哼鸣”的认识与分析
二、“哼鸣”科学发声的学术探讨
三、“哼鸣”与科学发声状态内在联系的研究
四、“哼鸣”训练及其实效性
五、“哼鸣”训练及其学术价值
六、“哼鸣”在民族声乐人才培养中的作用
第三章 “弹”与“叹”在民族声乐人才培养中的科学性和学术性
一、“弹”在科学发声技术训练中的作用
二、“叹”在建立歌唱通道中的作用
三、“弹”与“叹”技术训练与歌唱能力的辩证统一关系
第四章 “夸张”在声乐基础训练中的妙用
一、“夸张”在培养歌唱状态中的作用
二、“夸张”一在发声技术训练中的作用
三、“夸张”在咬字、吐字训练中的作用
四、“夸张”在把握歌曲风格,情感表现,音乐节奏重音和语气、语感中的作用
第五章 论歌唱的“通道”
一、通道与声路
二、通道的修建
三、通道与支点
四、通道与咬字、吐字
第六章 民族声乐发声“状态”探究
一、声乐学习中,发声“状态”的思考
二、发声练习中,“不自然”状态的思考
三、声乐训练中,如何做好变“被动”为“主动”、变“不自然”为“自然”,保证训练的有效性
四、“不自然”阶段中,学习者应培养的意识
感悟篇
第一章 边远地区民族声乐教学与人才培养
一、概论
二、音乐素质
三、思想素质
四、文化素质
五、心理素质
六、结束语
第二章 边远地区当代民族声乐教育的发展
一、对民族声乐的几点思考
二、云南民族声乐发展的历史文化背景
三、云南民族声乐发展的优势
四、云南民族声乐发展的前景
五、云南民族声乐发展对作品和人才的呼唤
第三章 当代民族声乐发展的趋势
一、歌唱“自娱自乐”的自然属性
二、专业民族歌唱与业余歌唱的定位
三、专业民族歌唱的基本要素
四、专业民族唱法探索
五、民族唱法广阔的发展空间和似锦的前程
第四章 民族声乐新唱法人才培养
一、民族声乐厚重的文化底蕴及民歌的演变
二、民族声乐新唱法的声乐训练
三、当代民族声乐发展概况
四、构建民族声乐新唱法人才培养理念及模式
第五章 民族声乐人才培养观
一、整体的教学理念
二、练习作品选择与训练过程中的评价
三、声乐教育中几种现象的思考
四、声乐训练中主、客体作用的思考
第六章 边远地区民族声乐教育现状及未来发展趋势
一、丰富的民风、民俗和民间艺术文化元素
二、民族声乐的传承与发展
三、边疆地区民族声乐未来发展思考
第七章 当代民族声乐训练的学术定位及思考
理论篇
第一章 基础音乐教育同高师民族声乐发展的利弊
第二章 民族声乐演唱心理素质的培养
一、良好的心理状态是培养演唱者良好的心理素质的前提和基础
二、如何克服声乐学习、训练和演唱中的心理障碍
第三章 民族声乐精品人才培养
一、声乐学习的自然条件
二、声乐的指导
三、科学的训练
四、勤恒的学习态度与指导者的协调配合
第四章 当代民族声乐教学与素质教育
一、转变观念,保证素质教育的实施是民族声乐发展的客观要求
二、全面提高音乐教师队伍的素质是民族声乐发展的必然要求
三、建立和完善以全面提高学生素质为目标的新课程体系,优化教学过程是民族声乐发展的现实要求
四、改变传统音乐教学观念,创立新的教学模式,全面走进新课程是民族声乐发展的一个学术要求
五、大力开展音乐课外活动,加强审美教育及德育渗透是民族声乐发展的客观要求
第五章 语言在民族声乐演唱中的意义和价值
一、声乐的基本特征
二、语言在民族声乐演唱中的作用和意义
三、语言在民族声乐演唱中常出现的问题
四、语言在民族声乐演唱中的具体表现及规律
第六章 歌唱能力的培养
一、“原生态”唱法与歌唱能力
二、科学发声训练与歌唱能力
三、实践性教学与歌唱能力
第七章 民族声乐训练中科学性与民族性的辩证统一
一、历史的呼唤与思索
二、边远地区民族声乐教育现状及思索
三、对民族声乐科学性与民族性的基本认识
参考书目
书摘插图
第一章 “气息”与民族声乐训练
一、呼吸与气息的认识
在声乐训练中,任何技术问题的解决,几乎都能归结到“呼吸”上来认识和研究。声乐的学习,特别是声乐训练的初级阶段,对初学者来说,总有些看不见、摸不着,似乎明白但似乎又不明白的体验存在着,意识中似乎感觉到了,但又不能清晰的抓住,犹如天上的星星忽闪忽闪,就像在太空遨游一般。而随着训练的深入,如同终点回到起点,抓住了本质、找到了源头,那些看似抽象的“感觉”,就如同“退潮”一般,渐渐凸现出来,甚至会收到“水落石出”的效果。那样,在声乐训练中,问题的解决就会少走弯路,也就容易得多了。
在声乐训练中,我们只要对歌唱中的“气息”与我们的呼吸做些比较和研究,就不难明白,我们歌唱动力的源泉就是我们的呼吸。我们的声乐训练,其中一个目的,就是将我们人本身与生俱来的呼吸,通过训练将其培养成为适合我们歌唱所需要的“呼吸”。实际上,这时的“呼吸”,在声乐学科中就被称为气息。我们还可以这样认为,“自然”的呼吸能满足我们维持生命和日常用语的需求,而当“自然”的呼吸经过训练、培养后,变为满足我们歌唱的“呼吸”,就被称为气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