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源性疾病暴发:调查和控制指南 (WHO)

分類: 图书,医学,临床医学,内科学,
作者: 周祖木等主译
出 版 社: 人民卫生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09-6-1字数:版次: 1页数: 125印刷时间:开本: 16开印次:纸张:I S B N : 9787117113977包装: 平装内容简介
食源性疾病暴发的调查和控制是多部门的工作,需要临床医学、流行病学、实验医学、食品微生物学和化学、食品安全和食品控制、危险性通报和管理方面的技术。许多食源性疾病暴发缺少调查,即使进行了调查也不够详细,因为这些技术难以获得,或现场调查人员虽想掌握这些技术,但都是未经培训的单面手人员。
本指南就是为公共卫生实践者、食品和卫生监督人员、当地和国家级医学官员、实验室人员和其他从事或参与食源性疾病暴发调查和控制人员而编写的。
尽管该书重点为暴发调查和控制的实践方面,但也可根据个别国家和当地需求而作为普通指南。在现场层面,在初步的流行病学调查、环境检查和实验室检测,以及实施合适的控制措施和警示调查人员在更复杂情况下寻求帮助的必要性方面,本书是有价值的。在国家和地区层面,本书可帮助决策者确定和协调资源,为成功处理食源性疾病暴发提供合适的环境。
本书分为六个部分。第一部分是实用准则,简述暴发调查和控制的步骤。有关这些步骤和相关活动的更详细信息在随后的章节中介绍,主要讨论计划和准备、食源性疾病暴发的监测、调查、控制措施和食源性疾病病原体的临床特征。
附录包括背景技术信息、资料收集和分析的样品表、调查表和在调查期间可能有用的其他工具。
尽管重点明显针对食源性疾病,但本书中的许多资料也可用于其他传染病和非传染病暴发的调查。
目录
第一节 实用准则
第二节 计划和准备
2.1 概述
2.2暴发控制队伍
2.3 做好记录
2.4 交流
第三节 食源性疾病暴发的监测
3.1 概述
3.2 定义
3.3 资料来源
3.4 资料来源的解释
第四节 食源性疾病暴发的调查
4.1 概述
4.2流行病学调查
4.3 环境和食品调查
4.4实验室检测
第五节 控制措施
5.1 概述
5.2 控制来源
5.3传播的控制
5.4暴发的终结
第六节 重要食源性疾病的特征
6.1 对公共卫生有重要意义的食源性疾病的病原体、毒素和化学品
6.2 重要食源性疾病的危害:主要临床特征
6.3 主要食源性疾病:流行病学和控制预防方法
参考文献
其他读物
附录
附录1 词汇
附录2 暴发控制会议:议程草案
附录3 暴发调查表样表
附录4 调查表设计
附录5 调查表样本
附录6 调查报告格式
附录7 统计
附录8 可能引发食源性疾病暴发的因素
附录9 标本采集的程序和设备
附录1O 食品安全的五个关键
书摘插图
第四节食源性疾病暴发的调查
4.1 概述
调查食源性疾病暴发的目的是预防疾病扩散和防止今后发生类似的暴发。具体包括:
-控制正在发生的暴发
-侦查和去除相关食品
-确定与宿主、病原体和环境相关的特异性危险因素
-确定导致可疑病原体的污染、生长、存活和扩散的因素
-防止今后暴发,强化食品安全政策
-获取流行病学资料,评估食源性病原体的危险性
-促进科研,有助于预防类似的暴发
暴发规模大小不等,从轻微疾病少数相关病例的当地暴发到严重疾病的全国性或国际性暴发,后者还需动员各个层面的所有公共卫生资源。不管暴发规模大小,食源性疾病暴发的全面调查-般包括:
-流行病学调查
-环境和食品调查
-实验室检测
4.2 流行病学调查
现场的初步评估
调查潜在的暴发时,应先对所有可获得的资料进行评估。这样可以证实或排除暴发的存在,建立1作病例定义。该评估须迅速启动,及时完成,以防止疾病进一步发生。评估应包括:
-核实信息的准确性
-获得有资质实验室出具的检测报告
-确定病例并获得病例的相关信息
-确保合适的临床标本和食品标本的收集
一旦证实报告的来源正确,应尽快确定和访视原先的一群病例,也许5~1。人。这-重要步骤有助于清楚描述这些患者群体的临床和流行病学特征。访视太晚可导致回忆偏倚或难以回忆食用过何种食品或他们做过什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