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生命之树常青
分類: 图书,保健/心理健康,健康百科,
作者: 刘志敏,张学明主编
出 版 社: 中南大学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09-5-1字数:版次: 1页数: 226印刷时间:开本: 大32开印次:纸张:I S B N : 9787811058383包装: 平装编辑推荐
健康快乐的“宝典”
养生长寿的“圣经”
一书在手,享用一生,健康一世。
内容简介
二十一世纪人类健康目标
60岁以前没有病,健健康康离退体,80岁以前不衰老,
90岁生活能自理,轻轻松松100岁,快快乐乐一辈子。
预防保健六大法则
第一大法则:平衡心态; 第二大法则:含理饮食;
第三大法则:适度运动; 第四大法则:改善习惯;
第五大法刚:调节性趣; 第六大法则:防治疾病。
只要认真落实这六大法则,高血压将减少55%,脑卒中减少75%,糖尿病减少50%,肿瘤减少30%,所有慢性病的发病率可减少一半,死亡人数减少一半,整体寿命至少延长10年。
预防是低投入,高回报的健康工程
我国“九五”规划重点深题研究表明:1元的预防投入,可节省医疗费8.59元,重症病人抢救费100元即投入1元的预防保健费可以节省临床费用108.59元,真正体现了低投入、高回报的效果。
目录
第一讲预防为主,防重于治
第二讲健康的意义价值与重要性
第三讲人活百岁不是梦
第四讲慢性病对健康的影响与危害
第五讲怎样预防致死、致残率高的慢性疾病
第六讲为什么要重视预防保健
第七讲怎样进行预防保健
第一大法则:平衡心态,快乐健康
第二大法则:合理饮食,均衡营养
第三大法则:适度运动,百病难碰
第四大法则:改善习惯,科学生活
第五大法则:调节性趣,愉悦心身
第六大法则:防治疾病,颐养天年
第八讲中年人要特别注意预防保健
第九讲中老年人怎样延缓衰老
第十讲人生分三期,养生有要点
第十一讲名人、寿星养生秘诀
附录
附录一中国公民健康素养——基本知识与技能(试行)
附录二洪昭光教授的健康箴言
附录三天书养生(长沙马王堆出土古文)
附录四人体常见临床检验正常参考值
附录五重要节日纪念日
主要参考文献
编后记
书摘插图
第一讲预防为主,防重于治
一、古代对疾病的预防思想
预防疾病,促进健康,延缓衰老,是人类一个永恒话题,也是医学研究发展的最终目的。我国古代预防疾病的思想起源很早,远在3000多年前的商、周时期,就有防病这方面的记载,如“惟事事及其,有备无患”(《尚书说命上》)。最早认识疾病可以预防,讲究卫生有利于健康长寿的是公元前七世纪政治家管仲,他说:“起居时,饮食节,寒暑适,则身利而寿命益;饮食不节,寒暑不适,则形体累寿命损。”早在2300多年前,庄子最早提出“卫生”这个词:愿闻卫生之经而已矣。公元前七至八世纪,我国《易经》中已提到“君子以思患而预防之”。这是“预防”两字在古籍书中的最早应用。《淮南子》指出:“良医者,经常治无病之病,故无病。”这是预防疾病思想韵最早记载。《黄帝内经》的问世,代表了当时医疗实践经验的总结,对疾病的预防进行了精辟的论述:一是阐述了治病的理论,提出了未病先防的原则。摄生防病,《黄帝内经》说:正气存内,邪不可干;顺四时而适寒暑,春夏养阳,秋冬养阴,以及节制饮食,适度劳逸,节制房事,锻炼身体,摄养精神等。避邪防病,即所谓虚邪贼风,避之有时。二是阐述了疾病转变的理论,提出了已病防变的原则。三是阐述了病后会返复的理论,提出了已病防复的原则。
唐代医学家孙思邈提出“上医治未病之病,中医治欲病之病,下医治已病之病。”更加强调了预防疾病的思想。关于“上医”的判断,几千年以前的扁鹊就有了独特的见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