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德勒的人格哲学
分類: 图书,文学,文集,
作者: 刘烨 主编
出 版 社: 内蒙文化
出版时间: 2008-9-1字数:版次: 1页数: 244印刷时间:开本: 16开印次:纸张:I S B N : 9787806756270包装: 平装编辑推荐
阿尔费雷阿德勒(Alfred Adler 1870-1937),出生于奥地利维也纳郊区的一个富裕家庭。阿德勒反对“性冲动是个体精神与生活的基础”。认为真正个体生活决定于人如何面对外在世界所给的问题和个人的努力方式。他的基本理论观念:第一,是认为人是一个统一体,人的一切表现包括思想、性感、冲动、以至梦幻,全都接受一个内在一致原则的管辖,也就是人格的管辖。第二.认为人生总是在不断地克服缺陷,追求完美,在追求中使“进化的冲动,完美的理想,在不断拉着我们向前”。第三,是自卑感,他认为人有三种自卑,面对宇宙的自卑、面对其他生物的自卑和而对他人自卑,这些自卑是成就的原因.是使人奋发向上的动力。第四,是社会感或社会兴趣、社会精神。这便是阿德勒人格心理学的重要课题。
生命遭遇最大的困难,以及造成他人最大的伤害的,是那些人类没有兴趣的个体,就是这类个体导致了人类所有的失败。
——阿德勒
内容简介
阿德勒对人类个体心理的出色研究和取得的卓越成就,吸引了很多个体心理学的研究者,由此,个体心理学的影响也日益扩大。它通过提高人的社会兴趣,改变了人的生活中的价值观念,从而重新树立了生活目标.填补了人类信仰的此项空白。
作者简介
阿尔弗雷德•阿德勒具有传奇的一生。 他于1870年生于奥地利维也纳郊区的一个富裕的犹太商人家庭,在兄弟六个中排行第二。然而,殷实的家庭环境并没有给阿德勒带来快乐的童年。相反,他经受了很大的苦难。 阿德勒从小身患先天性残疾,身体赢弱、行动笨拙,喉部也常因哭叫而感窒息。在5岁时更是得了一场几乎致命的重病,并从此对死亡留下了阴影。在后来的回忆中,他曾说自己的生活目标就是要克服儿童时期对死亡的恐惧。这也使得幼年的阿德勒决心日后当一名医生。 阿德勒是建立心理治疗体系的第一人,他推广了重要的心理学原理和概念,如焦虑、冲突、潜意识、自我、超我。他所提出的问题,为后人开拓了探索的道路,不愧为人格理论的先驱。 1937年,阿德勒在赴苏格兰亚伯丁做演讲时,不幸因过劳病逝,享年67岁。
目录
第一辑人性的本质
第一章人类的灵魂
第二章心理现象
第三章性格特征
第四章情感和情绪
第五章人生的挑战
第二辑生活与自卑
第一章生活方式
第二章早期的回忆
第三章爱情、婚姻
第三辑自卑与超越
第一章生活的意义
第二章心灵与肉体
第三章自卑感与优越感
第四章人性的记忆
第五章家庭的影响
第六章孩子在学校的教育
第七章青春培养
第八章犯罪与预防
第九章职业工作
第四辑个体心理学
第一章真正的科学
第二章个体与环境
第三章人格的统一性
书摘插图
第一辑人性的本质
第一章人类的灵魂
灵魂决定人类的心理生命。如果那些朝向常在目标的活动没有经决定、持续、修正以及引导,就不会有人去思考、盼望、梦想。这个结果始于有机体适应环境和对环境反应的需要。人类生命的生理及心理现象,会以我们前面呈现过的那些根本为基础,如果不局限于常在目标的模式中,人们就没有办法想象那个由生命动力在做决定时的那个心理演化。
基于此,灵魂生命的一切现象便可以当作是为未来情境所做的准。备。然而,承认心理机制中的灵魂只是一般朝向目标的力量,似乎不太可能,可是个人心理学在思考人类灵魂的全部表现充分体现在“一概朝向一个目标”。
如果你要想知道某人的种种目标,我们必须了解他生活的行动及所表达的意义,并且要了解,作为目标的准备,这些行动及表达有什么价值。此外,我们还要明白,在达到目标时应采取怎样的行动。这就好比我们如果让石头落地,会知道石头的路径一样,灵魂虽然并不懂得自然的法则——因为常在目标经常变动——日,如果某人有了一个常在目标,那么,他的每一个心理倾向必然都宛如遵守一个自然法则般,追寻着某一个驱动力量。
统御法则确定存在于灵魂生命中,但那是人造的,如果有人觉得,谈论心理法则已有足够的证据,那是表象欺骗了他,因为,如果他已确定了周围的环境,相信自己已展露了不移的天性,那么,他已走偏了。就好比你很想画一幅画,有人把这个目标应有的态度给你。你便会依序进行所有必须进行的活动,仿若有一个自然法则在起作用一样。但你之所以画这幅画,真是某种驱动力量的推动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