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01年:一个帝国的背影

分類: 图书,历史,中国史,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1840~1949年),鸦片战争以后,
品牌: 王树增
基本信息·出版社:海南出版社
·页码:574 页
·出版日期:2004年
·ISBN:7544311392
·条形码:9787544311397
·包装版本:1版
·装帧:平装
·开本:16
·正文语种:中文
产品信息有问题吗?请帮我们更新产品信息。
内容简介《1901年:一个帝国的背影》讲述一个国家的历史。无论它有多少年代,如果常常因为虚幻情致的浸染而被叙述和描绘得满纸帝王将相,金袍青甲,才子佳人和柳絮飞花,那么这个民族的世世代代也就不可能有文明的进步和光荣的传承,更不可能有伟大的民族复兴。1901年,这个世纪之交的历史片段,是中华民族五千余年的历史过程中,最为恐怖,最为悲伤,最为痛心的年代……
作者简介王树增,1952年生于北京。作家。作品曾获“鲁迅文学奖”、“中国人民解放军文艺奖”、“曹禺戏剧文学奖”。
媒体推荐书评
一个国家的历史,无论它有多少年代,如果常常因为虚幻情致的浸染而被叙述和描绘得满纸帝王将相、金袍青甲、才子佳人和柳絮飞花,那么这个民族的世世代代也就不可能有文明的进步和光荣的传承,更不可能有伟大的民族复兴。1901年,这个世纪之交的历史片段,是中华世族五千余年的历史过程中,最为恐怖,最为悲伤、最为痛心的年代……
编辑推荐重大历史事件中所有深藏不露的细微之处一旦被揭开,其震撼力远非虚构的想象所能及。因此,历史事件在《1901年:一个帝国的背影》中并非叙述的主体,而是所有历史人物心灵"出卖"的背景,连贯的不是频发的历史事件,而是中国人纷乱的心绪历程。这部《1901年:一个帝国的背影》气魄更宏大,笔意更纵横,作者用开阔的视野赋予了那段几乎人人熟知的历史以崭新的生命。这是一部既让人感到热血沸腾,痛心疾首,又妙趣横生的书。中国最好的历史著作往往不是历史学家所撰,《1901年:一个帝国的背影》就是一例。《1901年:一个帝国的背影》叙事的规模宏大,时间上溯明朝,是对明以来痛史的一个总结,对国人实有振聋发聩之效。
目录
第一章 蓝色长袍上宫殿
第二章 飘浮的神灵
第三章 顶戴花翎下的面孔
第四章 翠扳指
第五章 河船中的秀女
第六章 天下同唱《玉堂春》
……[看更多目录]
文摘中国人严重忽视了中国历史上的这一天:农历一八九九年十一月十七日,西历1899年12月19 日。
这是一个距离19世纪的结束只剩下不多时光的日子。
如果仅仅从历法的角度上看,无论西历还是农历,这一天都是一个没有特别意义的日子
。
然而,就是这一天,在位于世界东方的庞大的中华帝国里,在帝国京城重重宫墙严密遮裹着 的皇室里,却发生了一件离奇古怪的事件。
越是历史悠久的民族,越是容易对悠久的历史掉以轻心。当中国人的一双黑眼睛眯起来,要 向世界提及自己5000年历史的时候,历史的事实常常因这个民族虚幻情致的浸染而被叙 述得满纸帝王将相,金袍青甲,才子佳人,飞花柳絮。但是,在19世纪即将与20世纪交 替的日子里,在中华帝国内发生的却的确是中国5000年历史中最恐怖与最悲伤的故事。 这些故事最终导致了一个民族和一片国土的严重受伤。
1899年12月19日,正是在这一天里,整个世界窥视中华帝国的猎人式的目光与这个 帝国向外部世界打探的好奇的双眸,在经历了长时间的踌躇之后,终于相互对视了。在这一 对视的瞬间,无论是西方浅色的还是东方深色的瞳仁里,都同时映射出某种难以言表的心态 ,这种心态复杂得至今还在影响着中国人面对外部世界时的思维模式,影响着作为这个世界 上最重要的民族之一的中国人的生存与生活理念——尽管后来乐观的中国人几乎将100年 前的那个帝国的早晨完全忘掉了。
那是一个寒冷阴暗的早晨。
入冬以来,这个庞大帝国的整个北方不曾下过一场雪,荒凉萧瑟的田野无边无际地裸露在凛 冽的天宇下。从蒙古高原吹来的寒风长时间地袭击着帝国的都城北京,京城内高大结实的灰 色城墙上是漫天的黄尘。早上的时候,天似乎阴得更厉害了。肮脏冷清的街道两边的铺子大 都还没有卸下表示营业的门板。一个穿着蓝狐毛领缎袄的官员骑着鬃毛上装饰着红色丝线的 矮小的马正要去衙门,他在寒风中像是咳嗽似的嘟囔了一句,因为街道当中躺着的一个冻僵 了的乞丐弄乱了他坐骑行走的节奏。除此之外,这个早晨是寂静的。只是,在破旧的城门刚 刚打开的时候出现过一阵小小的骚乱——早已在城外等待进城的外省客商、本地的小贩、驮 煤的骆驼队和插着皇家黄色小旗的拉水骡车混杂在一起,争抢着狭窄的进城通道。暴露在帝 国冬天冷风中的所有的中国人都穿着几乎是同一种颜色的棉袍——厚重的灰色或黑色,人 与他们头顶上铅色的冬云和谐地融合成了一体。越洋过海来到这个东方帝国京城里的洋
……[看更多书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