傅聪:望七了!

分類: 图书,文学(旧类),散文随笔,中国当代,综合,
品牌: 傅敏
基本信息·出版社:天津社会科学出版社
·页码:356 页
·出版日期:2004年
·ISBN:7806880224
·条形码:9787806880227
·包装版本:2004年11月第1版
·装帧:精装
·开本:16开
产品信息有问题吗?请帮我们更新产品信息。
内容简介《傅聪:望七了!》:“我已不再是《傅雷家书》中的小孩子喽,老夫今年六十八,望七了!”这是傅聪两年前发出的感慨。我们还在捧读《傅雷家书》,《傅雷家书》中的傅聪却渐行渐远,已自成一“家”。只是从未忘记父亲早年的教诲:先做人,其次做艺术家,再次做音乐家,最后做钢琴家;在用钢琴语言聆悟音乐中寻求人的基本价值……
作者简介傅聪,一九三四年三月十日生于上海一个充满艺术气氛和学术精神的家族,父亲傅雷为著名学者、艺术评论家和文学翻译家。傅聪童年时代断断续续的上过几年小学,主要在家由父亲督教。八岁半开始学钢琴,九岁师从意大利指挥家和钢琴家、李斯特的再传弟子梅·百器。一九四六年梅·百器去世后,基本上是自学,一九四七年就读上海大同附中。一九四八随父母迁居昆明,先后就读于昆明粤秀中学和云南大学外文系,中断了学琴。一九五一年只身返回早一年回到上海的父母身边,跟苏联籍钢琴家勃隆斯丹夫人学琴一年,因老师迁居加拿大,又迫不得已勤奋自学。一九五三年与上海交响乐队合作,弹奏贝多芬《第五钢琴协奏曲》,获得巨大成功。同年,在罗马尼亚布加斯特举办的《第四届世界青年联欢节》的钢琴比赛中获得第三名。一九五四年赴波兰留学,师从著名音乐学者、钢琴比赛中获第三名。一九五四年赴波兰留学,师从著名音乐学学者、钢琴教育家杰维茨基教授,并于一九五五年三月获《第五届萧邦国际钢琴比赛》第三名和《玛祖卡》最优奖。一九五八年深秋以优异的成绩于华沙国立音乐学院提前毕业。一九五八年底,由于历史的原因被迫移居英国伦敦。一九七九年四月,应邀回国参加父母的平反昭雪大会和骨灰安放仪式。八十年代,年年回国演出和讲学,一九八二年先后被聘为中央和上海两所音乐学院的兼职教授;一九八三年香港大学颁发预他荣誉博士学位。
一九五九年初,傅聪在伦敦皇帝节日大厅首次登台,与著名指挥家朱利成功合作。自此傅聪的足迹遍布五大洲,只身驰聘于国际音乐舞台近五十余年,获得“钢琴诗人”之美名。已 德国作家、诗人、音乐学者、评论家和诺贝尔文学奖得主赫尔曼·黑塞,撰文赞颂傅聪,称“从技法来看,傅聪的确表现得完美无瑕。较诸科尔托或鲁宾斯坦毫不逊色。但是我所吸到的不仅是完美的演奏,而是真正的萧邦。
媒体推荐书评
做人第一,其次才是做艺术家,再其次才是做音乐家,最后才是做钢琴家。我说的“做人”是广义的私德、公德,都包括在内;主要是对集体负责,对国家、对人民负责。或许这个原则对旁的学科的青年也能适用。
——傅雷 家书中,我喜欢的是爸爸讲艺术讲人生。比如他讲关于赤子之心和孤独的那段,他说:“赤子便是不知道孤独的。赤子孤独了,会创造一个世界,创造许多心灵的朋友!永远保持赤子之心,到老了也不会落伍,永远能够与普天之下的赤子之心相接相契相抱!”这些才是真正有价值的东西。
编辑推荐《傅聪:望七了!》收入傅聪先生近年的对话和讲课,记录了他“师父领进门,修行靠个人”的艺术之路,让我们看到走出《傅雷家书》得以彰显的另一代人。
随书所附《傅聪的钢琴艺术》CD,十三首经典曲目为傅聪先生亲自选定。
目录
引言
代序
对谈录
成功并不等于成就
望七了
师今人,师古人,师造化
……[看更多目录]
文摘望七了
高:听说您这次回来,是为了父母逝世三十五周年纪念演出,这是什么样的初衷呢?是不是以后还会搞这种活动?
傅:这次我回国演出,刚好是父母逝世三十五周年,就很自然的放在一起了。当然父母永远在我心里,也并不是突然在这个时候才想起来。
高:您的手对演出会不会有所妨碍?
傅:基本上没有太大妨碍,演奏至少得像个样子,能拿得出去,不然我不会来演出。
高:您这次在北京演出,觉得北京的听众怎样?整个水平怎样?
傅:水平不错,北京的听众,现在整个水平已经越来越职业化了!保利剧场的音乐厅也很好,音响很好,钢琴也不错,后台的条件已经达到国际水平。我本来没有企望有那么好的条件,这次我很高兴。
高:您这是第一次在保利剧场演出吧!
傅:对,第一次!我最后走上钢琴这条路是有很多的偶然
高:您从小时候到现在,这么多年过去了,您的很多经历很独特,可不可以对自己的整个经历作一个简单回顾?
傅:哎呀!我这个经历啊……怎么说!很多人——国内有,国外也有——都劝我写回忆录。我的一辈子是可以说比较复杂,其实也不是说复杂,反正有很多上上下下的事情,有在世界各地的各种各样的经历,恐怕好像不平常,的确如此。不过,要我在短短的时间内回顾我的一生,也很难!当然,从另一方面说,我的一生也还是很简单,事实上我没有离开过音乐,自从我去了波兰,然后去了英国,音乐一直就是我的一切,也是我生活的一切。
高:听说您小时候是一个非常有主见的孩子,也是一个非常好动的孩子,对音乐有一种特殊的感觉。
傅:我不知道小时候是不是有主见,反正我从小就有很多幻想。
高:听说您在昆明上大学的时候回到上海,是自筹的路费。这个过程能不能给我们讲讲?
傅:对,对,对!那是一个很有意思的故事。其实,我最后走上钢琴这条路是有很多的偶然,怎么回事呢?那个时候——小时候学过几年钢琴,可是真正好好弹琴的日子也没有多少,最多三年。去昆明以前,我差不多已经有两年没弹什么琴了,我从童年进入少年时代,开始对父亲有
一种反抗。而且那个时候时局也很乱。总而言之,我的浪子生涯有相当长的一段,在去昆明前两年,那种荒唐生活已经开始,什么逃学啊,闹学潮啊,总之不务正业,也不念书,从十二岁到十七岁,差不多有五年过着那种莫名其妙的生活。在昆明三年,每个学校都开除我,都是因为闹学
潮啊,不服国民党军训官
……[看更多书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