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海经五藏山经图译
分類: 图书,科学与自然,地理学,中国地理,
品牌: 张华
基本信息·出版社:国家图书馆出版社
·页码:315 页
·出版日期:2008年
·ISBN:7501336555/9787501336555
·条形码:9787501336555
·包装版本:1版
·装帧:平装
·开本:16
·正文语种:中文
产品信息有问题吗?请帮我们更新产品信息。
内容简介以往《山海经》研究和校注的并非一般学者,大都为政府要员,如汉代刘向官居侍中奉军都尉、光禄大夫,晋郭璞也是一名参军,宋代舒雅为校理,明杨慎、吴任臣,清汪绂、毕沅、郝懿行,均为修学等政府官员,可见其研究有充盈的经费和必要的后勤支持。而现代研究《山海经》的多为分散的个人行为,致使《山海经》的研究进展缓慢。研究《山海经》是一项系统工程,需有关科研部门相互配合协同、政府高度重视、专家勤奋努力,才能取得较大成果。
笔者花费数年时间,完成《山海经·五藏山经图译》,以动物学知识为主,其他学科知识为辅,采用现代钢笔画形式,绘制了《山海经·五藏山经图》297幅。经过相关专家认定,此图在一定程度上有了学术突破。笔者认为,弄懂《山海经》必须站在中国传统文化的角度进审视,摒弃迷信部分,凸现科学部分,以直观方式表现上古社会的自然状态,使我们对上古的生物世界有一定的了解。普及《山海经》科学知识是我的初衷,破译《山海经》是我的追求,相信随着政府的重视,学术团体的成立,社会上将有大批的《山海经》学者会聚集在一起,在各个领域对《山海经》进行研究,并会取得可喜成果。倘能如此,则对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将会有所贡献。
作者简介张华,男,1967年3月生,1990年7月毕业于江汉大学艺术系。曾任武汉图书馆团委书记,经营管理部主任,现任武汉图书目馆馆员。
编辑推荐图译天下第一奇书,文释神怪兽原形,认知上古自然生态,了解氏族社会万象。
目录
序一
序二
序三
前言
凡例
南山经图译
狌狌(A-1)
白猿(A-2)
蝮虫(A-3)
怪蛇(A-4)
鹿蜀(A-5)
旋龟(A-6)
(鱼坴)(A-7)
类(A-8)
獐(A-9)
(付鸟)(A-10)
九尾狐(A-11)
灌灌(A-12)
赤(A-l3)
鸟身龙首神(A-14)
狸力(A-15)
(A-16)
长右(A-17)
猾裹(A-18)
彘(A-19)
觜鱼(A-20)
(A-21)
蛊雕(A-22)
龙身鸟首神(A-23)
犀(A-24)
兕(A-25)
象(A-26)
瞿如(A-27)
虎蛟(A-28)
凤皇(A-29)
(鱼专)鱼(A-30)
照(A-31)
龙身人面神(A-32)
西山经图译
羬羊(B-1)
渠(B-2)
肥(B-3)
牛(B-4)
赤鷩(B-5)
葱聋(B-6)
(B-7)
鱼(B-8)
肥遗(鸟)(B-9)
人鱼(B-10)
豪彘(B-11)
(兽)(B-12)
橐(B-13)
猛豹(B-14)
尸鸠(B-15)
熊(B-16)
罴(B-17)
白翰(B-18)
谿边(B-19)
栎(B-20)
如(B-21)
数斯(B-22)
(B-23)
鹦(B-24)
旄牛(B-25)
(B-26)
麝(B-27)
(B-28)
羭山神(B-29)
鸾鸟(B-30)
凫傒(B-31)
朱厌(B-32)
虎(B-33)
狗(B-34)
麇(B-35)
鹿(B-36)
人面马身神(B-37)
人面牛身神(B-38)
举父(B-39)
蛮蛮(比翼鸟)(B-40)
鼓(B-41)
钦(B-42)
■鸟(B-43)
文鳐鱼(B-44)
赢母(B-45)
英招(B-46)
天神(B-47)
陆吾(B-48)
土蝼(B-49)
钦原(B-50)
鱼骨鱼(B-51)
长乘(B-52)
西王母(B-53)
狡(B-54)
胜遇(B-55)
神魂氏(B-56)
狰(B-57)
……
北山经图译
东山经图译
中山经图译
后记
参采文献举要
……[看更多目录]
序言武汉图书馆张华同志以他的大作《山海经·五藏山经图译》来让我写一篇序,这是非常高兴的事。由于我在退休的前后,曾应英国的中国科学史大师李约瑟教授的邀约,撰写《中国动物学史》,其中涉及《山海经》的动物知识,经十年艰难研读,才大体认出《山海经》怪物是中国古代氏族所崇拜的图腾神物。如八头虎、两头猪等,在动物界并无此等怪物存在,在地质化石中也无此类怪物出现,在动物胚胎学中也无此等发育阶段,为什么中国古籍中有此怪物出现?当时曾视此物为“科学史”中拦路虎。我读生物学六十年,从事动物学研究教学也将及五十年,从未见过这类“多头怪物”。后忽忆及在实验室中做过动物联体实验,将几头蚕蛹联在一起做成串联蛹,羽化后成为一串联蛾。此生物技术称为“生物联体技术”,是动物学中古老而常用的技术。两头猪、八头虎、三头熊、三面人等生物尸体以及千手佛、三头六臂佛等泥塑、木雕、纸扎、纸糊等而成的形象,均是此等技巧的延伸。在英、法等博物馆中,看到人类氏族崇拜的图腾像;我在阅读各种有关参考文献时,特别对严复所译英国学者甄克斯《社会学通诠》中所举图腾的内容,感觉颇有新意;美洲和澳洲各有关国家氏族均有图腾崇拜和实物,有些凶猛动物均作为图腾神来崇拜;我反复阅读中国经典古籍《山海经》中怪物,联系生物联体技术,才认清中国《山海经》中的怪物是中国古老氏族所做成的图腾像--用生物联体技术所做成的图腾像。
文摘白猿【图A-2】
【经文】
《南山经》:堂庭之山,多白猿。
【译文】
《南山经》:堂庭山中,生活着许多白色猿猴。
【注释】
李海霞《汉语动物命名考释》注:猿,犹援,善攀缘。《兽经》认为白猿似猴而大臂,脚长便捷善攀援,其鸣声哀。《本草纲目55说猿产于深山,其臂甚长,能引气,故多寿。根据以上文献所描述特征,此猿应为长臂猿。呈白色。明清古本用白描形式表现了白猿的形象,今之白猿俗称白头叶猴,不是郭璞所指的白猿,古之白猿为灵长目,体大如猕猴,前肢很长,群居,团结互助,我国南部尚存,参见《海南岛的鸟兽》。白头叶猴又叫花叶猴、白叶猴、白头乌猿等,雄兽和雌兽的体形大小差别不甚显著,体长为50-70厘米,尾长60-80厘米,体重8-10千克,与黑叶猴在形态和体型大小上都差不多,头部较小,躯体瘦削,四肢细长,尾长超过身体长度。它的体毛也是以黑色为主。
后记我绘著《山海经·五藏山经图译》历经多年,总算于2007年底交出版社付梓。这也算是向关注它的专家、学者、同仁、朋友及媒体交了一份答案,答案是否合格,还有待于时间的检验。
1.动因源于好奇
我绘著《山海经·五藏山经图译》的动机纯属偶然,也可以说是出于好奇。2001年夏季,我在图书馆的书架上发现马昌仪先生所著的《古本山海经图》,出于对历史知识和绘画艺术的偏爱,便反复研读,爱不释手,萌发了对其重新绘制的想法。
起初,纯粹是好奇和一时冲动,绘制起来当然没有新意,是“依文而形”。粗略绘制了几十幅经图后,还是感觉底气不足,觉得对经文的理解浅显。在一次偶然的机会,我读了郭郛、李约瑟合著《中国古代动物学史》和郑作新所著《脊椎动物分类学》,才有所领悟,认识到马昌仪先生《古本山海经图》中的异兽神怪的原形来源于上古自然界和社会。这点领悟对我认知《山海经》及绘著《山海经·五藏山经图译》有着极大的帮助。
马昌仪先生《古本山海经图》中多为神话传说,它是历史的影子。我便从多学科知识人手,交叉了解和研究这些“影子”。从生物学、图腾学中认知上古社会的氏族人群如何在自然界中生存、如何借助神怪的力量来保全自己,巫师(族群智者)如何利用所谓“神怪异兽”的力量掌握族群,何以《古本山海经图》中多次出现的“三尾”、 “五尾”、 “九尾”神怪异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