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鲁孙作品(套装共6卷)
分類: 图书,文学(旧类),作品集,中国当代,文学集,
品牌: 唐鲁孙
基本信息·出版社: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页码:1680 页
·出版日期:2008年
·ISBN:3366818374205/7563374205
·条形码:9787563374205
·包装版本:1版
·装帧:平装
·开本:16
·正文语种:中文
·套装数量:6
产品信息有问题吗?请帮我们更新产品信息。
内容简介《唐鲁孙作品》(套装共6卷)包括《饮馔杂谭中国吃》、《酸甜苦辣天下味》、《什锦拼盘大杂烩》、《说东道西南北看》、《燕京梨园知味录》、《燕尘偶拾故园情》,皇族后裔、“中华谈吃第一人”唐鲁孙邀您共享纸上盛筵,谈燕京掌故、品天下美味。《唐鲁孙作品卷一?饮馔杂谭中国吃》:根据唐鲁孙作品11册分类整理而成,书名来自原单册《中国吃》。《饮馔杂谭中国吃》共三辑,分年节食俗、吃在北平、食话杂谭等,以谈饮食为主,兼顾掌故。
《唐鲁孙作品卷二?酸甜苦辣天下味》:根据唐鲁孙作品11册分类整理而成,书名来自原单册《酸甜苦辣咸》《天下味》。《酸甜苦辣天下味》共三辑,分北方味、南方味、烟酒茶等,以谈饮食为主,兼顾掌故。
《唐鲁孙作品卷三?什锦拼盘大杂烩》:根据唐鲁孙作品11册分类整理而成,书名来自原单册《什锦拼盘》《大杂烩》。《什锦拼盘大杂烩》共三辑,分什锦拼盘、南分北味、山珍海味等,以谈饮食为主,兼顾掌故。
《唐鲁孙作品卷四?说东道西南北看》:根据唐鲁孙作品11册分类整理而成,书名来自原单册《说东道西》《老古董》《南北看》。《说东道西南北看》共三辑,分说东道西、老古董、南北看等,以谈掌故为主,兼顾饮食。
《唐鲁孙作品卷五?燕京梨园知味录》:根据唐鲁孙作品11册分类整理而成,书名来自原单册《故园情》中“燕京梨园知味录”。《燕京梨园知味录》共三辑,分戏曲掌故、伶票春秋、梨园之外等,以谈掌故为主,兼顾饮食。
《唐鲁孙作品卷六?燕尘偶拾故园情》:根据唐鲁孙作品11册分类整理而成,书名来自原单册《故园情》”。《燕尘偶拾故园情》共三辑,分说清宫事、老乡亲、故园情等,以谈掌故为主,兼顾饮食。
作者简介皇族后裔唐鲁孙,唐鲁孙本名葆森,鲁孙是他的字。1908年9月10日生于北京,1946年到台湾,1985年在台湾病逝。满族镶红旗后裔,珍妃的侄孙。毕业于北京崇德中学、财政商业学校,曾任职于财税机构。年轻时只身外出谋职,游遍全国各地,见多识广,对民俗掌故知之甚详,对北平传统乡土文化、风俗习惯及宫廷秘闻尤所了然,被誉为民俗学家。加之出生贵胄之家,有机会出入宫廷,亲历皇家生活,习于品味家厨奇珍,又遍尝各省独特美味,对饮食有独到的品味与见解,有美食家之名。
编辑推荐《唐鲁孙作品》(套装共6卷)是畅销台湾30多年、被内地著名出版人沈昌文先生“觊觎”10年未得的饮食文化经典
?著名学者夏元瑜称唐鲁孙作品与《清明上河图》有相同的价值
?著名学者雷颐称唐鲁孙作品为清末民初的“文化百宝箱”
?2004年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首度出版中文简体字版(11册)
?2007年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限量精装版(3卷本)
?2008年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为纪念“唐鲁孙诞辰100周年”,将唐鲁孙作品以分类整理出版典藏纪念版(6卷本);
专业书评读了唐鲁孙先生的《中国吃》,一似过屠门而大嚼,使得馋人垂涎欲滴。唐先生不但知道的东西多,而且用地道的北平话来写,使北平人觉得益发亲切有味,忍不住我也来饶舌。
——著名学者梁实秋《读〈中国吃〉》
鲁孙有二分之一的汉人血统,他的母亲为曾任河南巡抚、河道总督、闽浙总督的李鹤年之女。……鲁孙赋性开朗,虚衷服善,平生足迹遍海内,交游极广,且经历过多种事业;以他的博闻强记、善体物情,晚年追叙其一生多彩多
目录
《唐鲁孙作品卷一?饮馔杂谭中国吃》:
自序 何以遣有生之涯
辑一年节食俗
甲子拾掇 / 3
甲子首鼠年鼠谈 / 6
乙丑谈牛 / 10
午年话马,马到成功 / 15
猴年来了 / 22
金鸡一唱万家春 / 30
神龙见首 / 36
吉羊 / 40
蛇年话蛇 / 43
蛇年谈吃蛇 / 52
天寒岁暮忆腊八 / 57
咬春 / 60
谈谈故乡的年俗 / 63
适口充肠舒服年 / 66
新年天地桌上的蜜供 / 68
春节几样待客的菜点 / 70
闲话元宵 / 73
元宵细语 / 76
中元普渡话盂兰 / 80
清明零拾 / 83
慎终追远话清明 / 86
我家怎么过端午 / 89
端午节,吃粽子 / 93
一年容易又中秋 / 96
中秋应景菜——清炖圆菜 / 99
贴秋膘、吃螃蟹、爆烤涮 / 100
应时当令烤涮两吃 / 104
烤涮两吃,经济解馋 / 108
冬补琐谈 / 111
宰年猪 / 116
献岁几样吉祥菜 / 118
辑二吃在北平
吃在北平 / 125
再谈吃在北平 / 139
北平的甜食 / 144
北平的独特食品 / 151
二谈北平的独特食品 / 157
北平小吃——羊双肠 / 162
也谈北平独特小吃——奶酪 / 164
北平人三大主食——饺子、面条和烙饼 / 166
北平吃饺子几样年菜 / 170
北平的西餐馆 / 173
北平的素菜馆 / 191
北平的烧饼油条 / 197
北平的红柜子、熏鱼儿、炸面筋 / 200
北京的饽饽铺 / 204
北平上饭馆的诀窍 / 211
辑三食话杂谭
中国菜的分布 / 217
令人难忘的谭家菜 / 221
湖南菜与谭厨 / 227
口蘑的话 / 232
蛋话 / 236
蟹话 / 241
闲话鲨鱼 / 246
闲话烤鸭 / 249
闲话岭南粥品 / 252
谈谈老山人参 / 255
金齑调盐话酱园 / 257
酸溜溜的醋话 / 261
吃饺子杂谈 / 264
过桥米线的故事 / 268
晶晶琢雪话“鸡头” / 269
新剥“鸡头”糯又香 / 271
也谈猪油 / 273
读《烹调原理》后拾零 / 276
后记 / 281
《唐鲁孙作品卷二?酸甜苦辣天下味》:辑一北方味
送信的腊八粥 / 3
北方人爱吃的烙合子 / 7
烙合子 / 9
烙春饼、蒸锅铺、盒子菜 / 11
打卤面 / 14
吃抻条面 / 17
请您试一试新法炸酱面 / 21
同和堂的天梯鸭掌 / 24
香气馝馞的菊花锅子 / 26
恩承居的“善才童子” / 28
白肉馆——砂锅居 / 29
津沽小吃 / 31
天津独特的小吃 / 34
吃在察哈尔 / 37
吃在热河 / 39
陕西珍味夸三原 / 40
清醥肥羜忆兰州 / 42
山西面食花样多 / 45
山东的肉火烧 / 50
德州扒鸡枕头瓜 / 52
辑二南方味
吃在上海 / 57
吃在江西 / 75
武汉三镇的吃食 / 79
洪山菜薹 / 88
宜兴的腻痴孵 / 90
四川泡菜坛子 / 92
一桌标准江苏菜 / 94
南京马祥兴的三道名菜 / 97
南京教门的桂花鸭子 / 99
江南珍味苏州无锡船菜 / 101
蜂糖糕和翡翠烧卖 / 104
扬州名点蜂糖糕 / 107
扬州炒饭伊府面 / 109
扬州的富春花局、卖花木、卖面点 / 111
常州菜饼 / 115
常州大麻糕、豆炙饼 / 117
天灯棒 / 119
胡玉美的辣豆瓣酱 / 121
湖州的板羊肉和粽子 / 123
白菜包和生菜鸽松 / 127
马肉米粉忆桂林 / 131
魔鬼蟹、八宝神仙蛋 / 133
蟹粉汤包 / 135
南方的驴打滚 / 137
辑三烟酒茶
说烟、话茶、谈酒 / 141
抽烟 / 148
水烟袋 / 152
说雪茄 / 157
香烟琐忆 / 169
香烟琐话 / 174
漫谈香烟 / 179
初试金龙牌香烟 / 182
台湾卷烟沧桑 / 184
想起了长杆旱烟袋 / 191
谈烟斗与抽板烟 / 193
鼻烟及鼻烟壶 / 202
老鼻烟壶其来有自 / 214
与林语堂一夕谈烟 / 216
谈酒 / 220
酒话连篇 / 228
曲糵优游话酒缸 / 234
上海的柜台酒 / 238
白酒之王属茅台 / 241
陕西凤翔的柳手酒 / 246
漫谈绍兴老酒 / 248
闲话香槟酒 / 250
话啤酒 / 255
溅雪堆花话啤酒 / 260
啤酒哜啜谭 / 263
酒话之中蕴含人生大道 / 268
为人肝醒酒汤敬复仙翁先生 / 271
喝茶 / 273
谈喝茶 / 275
北平四川茶馆的形形色色 / 278
《唐鲁孙作品卷三?什锦拼盘大杂烩》:辑一什锦拼盘
饽饽桌子 / 3
五毒饼 / 5
太阳糕 / 8
三不粘 / 10
吃年糕年年高 / 12
北平的重阳花糕 / 14
吃枣子、做枣糕 / 16
红白芸豆、豆腐丝、烂蚕豆 / 19
酱肘子、炉肉、熏雁翅 / 22
下酒隽品乌鱼子 / 25
河鲜冰碗、水晶肘、荷叶粉蒸一把抓 / 28
煮五香茶叶蛋秘诀 / 30
果脯、蜜饯、挂拉枣儿 / 32
槟榔、砂仁、豆蔻 / 35
黄花鱼、黄鱼面 / 39
文昌鸡和嘉积鸭 / 41
就是没有鸡丝拉皮 / 43
虾米治病 / 45
蜚声国际的蝴蝶鱼、美味的新疆手抓饭 / 48
烩三袋、烧黄香管 / 50
新都美味酱兔腿 / 52
脆皮豆腐 / 54
豆腐渣列为珍馐 / 55
鸡蛋糕越来越美 / 57
糟蒸鸭肝 / 61
铜锅蛋 / 63
一品富贵 / 65
辑二南北风味
从香港满汉全席谈到清宫膳食 / 69
满汉全席 / 74
令人难忘的早点 / 76
遛弯儿、喊嗓子、吃早点 / 78
故都的早点 / 82
故都的奶品小吃 / 85
北平、上海、台湾的包子 / 88
故都的羊肉床子 / 93
故都中山公园茶座小吃 / 96
台湾没见着的北平小吃 / 101
甜牛肉就旋饼、薄饼卷小碗肉 / 106
冰糖煨猪头 / 108
糟蛋和糟鱼 / 110
炒桂花皮 / 111
香留舌本白果羹 / 113
鸡包翅雅号“千里婵娟” / 115
飘在餐桌上的花香 / 117
桂子飘香栗子甜 / 122
鸡蛋炒饭 / 125
想起有味美馄饨 / 127
几样难忘的特别菜 / 131
一盏寒浆驱暑热,梅汤常忆信远斋 / 136
陋巷出好酒,小馆有珍馐 / 139
看到鲜花椒蕊,想起来了烧羊肉 / 141
天府上食珍味不如台北华筵 / 144
从干丝谈到杏花村 / 148
我家的香椿树 / 152
秋果三杰:核桃、栗子、大盖柿 / 154
华筵馂余 / 161
宜酒宜饭宜茶宜粥的火腿 / 164
做酪新法 / 169
续“酪” / 171
老汤炉肉开锅香 / 174
岁寒围炉话火锅 / 177
围炉吃火锅 / 182
寒风冷雨开锅香 / 187
炉肉和乳猪 / 190
白汤面和野鸭饭 / 193
度小月担仔面 / 197
米糕、卤蛋、虱目鱼皮汤 / 199
吉仔肉粽 / 200
美浓猪脚味醇质烂 / 202
万峦猪脚 / 204
易牙难传的蜂巢虾 / 206
神仙粥 / 207
新竹贡丸 / 208
四巨汤 / 209
棺材板 / 211
碰舍龟 / 213
辑三山珍海味
红烧象鼻子的秘密 / 217
举筷不忍吃鸽子 / 219
曲尘萦绕山河肉 / 222
青海美馔烤牦牛肉 / 226
明炉乳猪 / 228
油淋乳鸽 / 230
熊掌琐谈 / 231
熊掌及罕不拉怎么吃 / 233
杨花滚滚吃新蚶 / 236
对虾 / 239
调羹犹忆鲃肺汤 / 242
银鳞细骨忆船鲥 / 244
鱼香十里带鱼肥 / 247
鲜腴肥嫩的青海鳇鱼 / 249
赏菊何须羡持螯 / 251
春江水涨刀鱼肥 / 254
纤纤春笋忆鱼 / 256
山东半岛的几种特殊海鲜 / 259
菊前桂后忆鱼 / 262
黄河鲤鱼三吃 / 265
鐏盈缥玉话银鱼 / 266
三杯软饱后一碗卤鳝香 / 268
脆鳝、干丝 / 270
台湾的海鲜 / 272
台东名产旭虾 / 283
《唐鲁孙作品卷四?说东道西南北看》:
辑一说东道西
闲话磕头请安 / 3
闲话升官图 / 6
北洋时代上早衙门 / 9
衙门里的老夫子 / 13
闲话红白喜事儿 / 18
谈谈红白份子 / 23
从治乱世用重典谈到前代的酷刑 / 26
一段观气见鬼的传奇 / 29
姑且妄言狐仙事 / 32
《古往今来动物园》读后 / 35
调鹰纵犬话行围 / 38
发型杂感 / 43
君子不胡则不威 / 47
过生日漫谈 / 53
我的床头书 / 56
从藏冰谈到雕冰 / 58
从一个小埠看美国 / 63
中国文化在美国 / 76
海外余香 / 79
泰京识小录 / 82
曼谷的四大名刹 / 97
辑二老古董
传国玺溯古 / 103
印泥 / 106
蓝印泥 / 111
谈印 / 113
两对绝世瑰宝的印章 / 121
中国最古老的礼券 / 124
天寒数九话皮衣 / 127
皇历在中国 / 136
中国瑰宝:万里长城 / 139
三百年的老中药铺:西鹤年堂、同仁堂 / 142
什么是吉祥板 / 150
铁臂大元“蟀”——秋凉白露话蛐蛐 / 152
盘鸽子、养蝈蝈儿 / 166
蝎子螫了别叫妈 / 171
汤婆子的种种 / 174
肥得籽儿、刨花、皂荚 / 177
迎春话水仙 / 180
也谈痰盂 / 183
名片古今谈 / 186
帽子杂谈 / 191
辑三南北看
绿林英雄好汉 / 197
打擂台 / 203
刽子手 / 209
杆儿上的 / 212
北国江南燕山北 / 215
枪口对准自己嘴巴 / 222
财神庙借元宝恭喜发财 / 229
我曾见过的北方庙会 / 232
从金警星引起的回忆 / 236
成吉思汗大祭跟那达慕竞技大会 / 238
摇煤球烧热炕 / 242
人力车与三轮车的沧桑 / 248
财神爷琐谈 / 253
当铺号始末根由 / 258
台南民俗展婚礼服饰谈 / 265
《唐鲁孙作品卷五?燕京梨园知味录》:
辑一戏曲掌故
戏里的护背旗 / 3
跷乘 / 5
从“忠义剧展”谈关公戏 / 13
谈失传的“子弟书” / 18
离不开醒木、扇子、手帕的评书 / 21
谈谈《窦娥冤》 / 28
我看《乾隆皇与三姑娘》 / 30
燕京梨园杂谭 / 32
故都茶楼清音桌儿的沧桑史 / 39
玩票、走票、龙票 / 47
中国旧式戏园子里的副业 / 49
辑二伶票春秋
燕京梨园知味录 / 59
从杜夫人义演谈谈《朱砂痣》 / 62
故都梨园三大名妈 / 64
梨园识小续录 / 69
看了两出过瘾的戏 / 75
从龚云甫想起几位老旦 / 77
从北平几把好胡琴谈到王少卿 / 80
言菊朋的凄凉下场 / 85
卢燕卢母 / 88
海天万里为卢太夫人寿 / 91
早期电影界两位杰出人物 / 94
阮玲玉的一生 / 98
张织云的遭遇 / 102
记名琴师徐兰沅 / 106
赛金花给戏院剪彩 / 109
敬悼京剧评人丁秉 / 111
敬悼老友赵仲安 / 113
银河忆往 / 115
看电视《雁门关》忆往 / 118
《巴骆和》忆往 / 121
辑三梨园之外
关于小凤仙的种种 / 127
当年的北平杂耍 / 129
北平天桥八大怪 / 138
令人怀念的北平东安市场 / 142
民初在故都城南游乐 / 151
猜灯谜、拜三公 / 155
鬼气森森的打花会 / 162
也谈文明戏 / 167
我看电视 / 171
从综艺节目《三百六十行:旅馆业》想到鸡毛店 / 174
啼笑因缘 / 176
舞屑 / 180
附录舞低杨柳楼头月——北平的交际舞兴衰(夏元瑜) / 184
可抓住了小辫子 / 189
谈清代的辫子 / 191
从尚方宝剑谈到王命旗牌、遏必隆刀 / 193
民间艺术——大鼓和相声 / 198
北平精巧的绒花手艺 / 206
北平琉璃厂的南店笔墨庄 / 209
令人怀念的年画 / 216
年画琐忆 / 219
发春献岁话春联 / 223
谈裱褙艺术 / 226
捏泥人 / 230
扇话 / 234
闲话轿子 / 246
风筝谈往 / 251
香水琐闻 / 254
话说当年谈照相 / 260
《唐鲁孙作品卷六?燕尘偶拾故园情》:
辑一清宫事
清宫年事逸闻 / 3
清宫膳食 / 9
清宫过端阳 / 14
清宫乾隆慈禧两朝的中秋 / 18
咸丰御厨 / 22
皇史宬石室金匮 / 24
清皇陵被盗述闻 / 27
乾清门“进克食”记 / 35
清宫古老的吉祥玩物 / 39
紫禁城的小掌故 / 45
紫禁城的小掌故拾零 / 56
清代的宫廷女子生活 / 66
清代宫廷童玩 / 74
狗把儿、自行车到亡国 / 77
嘉庆洗三盆 / 81
闲话太监 / 84
慈禧宠监李莲英 / 90
御苑深处话宫娥 / 95
清代后门衙门——内务府 / 97
昔日最高学府国子监 / 102
谈谈清装服饰与称谓 / 105
再谈清装服饰 / 109
辑二老乡亲
我的朋友夏元瑜 / 113
赵尔巽收服张作霖 / 116
张辫帅与褚三双 / 118
多子王证婚忙 / 124
我所见到的梁鼎芬 / 125
梁鼎芬终身不修脚趾甲 / 128
宋子文在武鸣园大啖河豚 / 129
近代曹子建——袁寒云 / 132
我所认识的还珠楼主 / 137
北洋灾官的形形色色 / 140
北洋时代的一页“官场现形记” / 146
二品顶戴的阔厨子余双盛 / 151
从梁寿谈到北京的盒子菜 / 155
从小友想起了一段旧事 / 158
书童的故事 / 160
辑三故园情
燕尘偶拾 / 167
闲话故都年景 / 170
北平年俗:白云观顺星 / 178
北平的中秋 / 180
北平的“勤行” / 183
北平人办丧事 / 187
北平书摊儿 / 197
北平的人力车 / 200
华园澡堂子、西来顺褚祥 / 204
民初黑龙潭求雨忆往 / 207
城南往事忆灵签 / 210
海甸之忆 / 212
想起了天安门 / 217
潭柘 / 219
故都白塔寺杂摭 / 222
也谈护国寺 / 229
奇庙雍和宫 / 233
春明燕九话白云 / 237
北平钟楼的故事 / 243
北平泼街的故事 / 245
从喝矿泉水想起了“天下第一泉” / 248
冬雪琐忆 / 253
想起了老君庙 / 257
沉泥掘窟琐忆 / 263
附录一忆唐鲁孙先生(高阳) / 273
附录二馋人说馋(逯耀东) / 275
附录三我的朋友唐鲁孙(夏元瑜) / 280
附录四唐鲁孙其人与书(赵珩) / 282
……[看更多目录]
序言自序
我是一九七三年二月退休的,时光弹指老骥伏枥,一眨眼已经退了十年多啦。
在没有退休之前,有几位退休的朋友跟我聊天,他们告诉我,刚一退休时,每天早晨看见交通车一到,同事们一个个衣冠楚楚夹着公文包挤交通车,而自己乍还初服海阔天空,真有说不出的自由自在劲儿,甭提心里有多舒坦啦。可是再过年把,人家没退休的同人,加薪的加薪,晋级的晋级,薪俸袋里的大钞,越来越厚,可是再摸摸自己的口袋,越来越瘪,退休福利存款更是日渐萎缩,当年豪气一扫而光,反而天天要研究要怎样收紧裤腰带才能应付这开门七件大事矣。
生老病死是人人难免的,到了七老八十,红份子虽然未见减少,可是白份子则日渐增多,自然每月跑殡仪馆的次数,就更勤快啦。在殡仪馆吊客中,当然有若干是退休的老朋友,有的数十年未见,虽然庞眉皓发,可是冲衿宏度不减当年;也有些半年不见,形材腲腇,暗钝愚,仿佛变了一个人一样。我看了这样情形之后,深自警悟,一种人是有生之涯有所寄托,一种人是浑浑噩噩,忧闷不快,精神未获纾泄。
我在退休前两年想过,整天忙东忙西的人,骤然闲下来必定感觉手足无措,如何自我排遣,倒要好好考虑一番呢!写字画画是修心养性的好消遣,可惜担任公职期间,因工作关系,右拇指主筋受伤,握管着力即痛楚不堪。想养点花草培植几座盆栽,蜗居坐南朝北,楼栏除了盛暑偶露晴光外,一年之内难得有几小时得到日照,这个计划又难实现。
思来想去早年也曾舞文弄墨,只有走爬格子一途,可以不受时空限制。抗战期间,又曾脱离过公职,闷来也是写点文稿打发岁月,不过一恢复公职我就立刻停止写作,一方面公务人员,不可以随便月旦人物时事,同时整天忙碌,抽不出空余时间,也就鼓不起闲情逸致来写作了。
自重操笔墨生涯,自己规定一个原则,就是只谈饮食游乐,不及其他。良以宦海浮沉了半个世纪,如果臧否时事人物,惹些不必要的啰唆,岂不自找麻烦。
寡人有疾,自命好啖,别人也称我馋人。所以把以往吃过的旨酒名馔,写点出来,也就足够自娱娱人的了。
先是在南北各大报章写稿,承蒙各大主编不弃,很少打回票,稿费所入,足敷买薪之资。知友盖仙夏元瑜道长,有一天灵机一动,忽然在《中国时报》“人间”副刊,开辟了一个“九老专栏”,特请古物专家庄严、画家白中铮、民俗收藏家孙家骥、京剧名家丁秉鐩、历史专家苏同炳、民俗文艺专家郭立诚、动物学家盖仙夏元瑜,还有笔者幸附骥尾,也在里头穷搅和,每周各写一篇,日积月累我居然爬了近二十万字。
当时《人间》主编高信疆,他的夫人柯元馨正主持景象出版社,撺掇我整理之后,把那些小品分类出版。一九七六年,我的处女作《中国吃》、《南北看》终于出乖露丑跟读者见面啦。紧接着皇冠出版了《天下味》,时报出版公司出版了《故园情》。人家写文章都是找资料,看参考书,还要看灵感在家不在家;我写稿是兴到为主,有时一口气写上五六千字,有时东摸摸西看看十天半月不着一字。可是文章积少成多,一九八○年十一月出版《老古董》,一九八一年八月出版了《大杂烩》、《酸甜苦辣咸》,一九八二年出版了《什锦拼盘》,一九八三年出版了《说东道西》,以上几部书都是委托大地出版社发行。想不到从一九七六年到一九八三年八月之间,居然东拉西扯写了百万余言,自己也想不到脑子里曾经装了那么多杂七杂八的东西。拙作百分之七十是谈吃,百分之三十是掌故,打算出到第十本就暂时搁笔。朋友们接近退休年龄的日渐增多,如果有兴趣的话,不妨写点不伤脾胃的小品文,倒也是打发岁月的好途径呢!凡我同志,盍兴乎来。
后记附录:
唐鲁孙其人与书
赵珩先生(《老饕漫笔》作者、燕山出版社总编辑)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重印的“唐鲁孙系列”六卷本即将付梓,约我写一点关于唐先生及其作品的文字,我想,无论是从辈份、年齿还是人生阅历而言,我都没有资格为唐先生的书赘言,盛情之下,只能谈一点这部著作的读后杂感。
最初读到的唐鲁孙先生作品是八十年代由台湾大地出版社出版社的《故园情》,且只有一本下册。从封底的书目上看到,大地还出版了他的《天下味》、《老乡亲》、《中国吃》和《说东道西》、《什锦拼盘》等数种。半部《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