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见,吾爱(午夜文库·大师系列)(Farewell My Lovely)

分類: 图书,小说(旧类),外国小说,美洲,美国,
品牌: 雷蒙德·钱德勒
基本信息·出版社:新星出版社
·页码:296 页
·出版日期:2008年
·ISBN:7802254396/9787802254398
·条形码:9787802254398
·包装版本:1版
·装帧:平装
·开本:32
·正文语种:中文
·丛书名:午夜文库·大师系列
·外文书名:Farewell My Lovely
产品信息有问题吗?请帮我们更新产品信息。
内容简介《再见,吾爱》(午夜文库·大师系列)(Farewell My Lovely)他是世界文学史上最伟大的名字之一,他的作品被收录到权威的《美国文库》中。他是以侦探小说而被载入经典文学史册的大师,他是美国推理作家协会(MWA)票选150年侦探小说创作史上最优秀作家中的第一名。他是电影史上最伟大的编剧之一,他与比利·怀尔德合作的《双重赔偿》被称为黑色电影的教科书。1942年到1947年,他的4部小说6次被好莱坞搬上银幕。参与编剧的包括诺贝尔文学奖得主威廉·福克纳。似乎至今还没有哪个作家享受到好莱坞如此的厚爱。他笔下的马洛被公认为是最具魅力的男人,“有着黄金般色泽心灵的骑士”。在四十年代,好莱坞男演员以能扮演菲利普·马洛为荣耀,其中亨弗莱·鲍嘉塑造的最为成功。他想写一部“人人都在作品里无忧无虑地散步”的小说。
作者简介钱德勒,他是世界文学史上最伟大的名字之一,他的作品被收录到权威的《美国文库》中。
他是以侦探小说而被载入经典文学史册的大师。他是美国推理作家协会(MWA)票选150年侦探小说创作史上最优秀作家中的第一名。
他是电影史上最伟大的编剧之一,他与比利·怀尔德合作的《双重赔偿》被称为黑色电影的教科书。
1942年到1947年,他的4部小说6次被好莱坞搬上银幕,参与编剧的包括诺贝尔文学奖得主威廉·福克纳,似乎至今还没有哪个作家享受到好莱坞如此的厚爱。
他笔下的马洛被公认为是最具魅力的男人、“有着黄金般色泽心灵的骑士”,在四十年代,好莱坞男演员以能扮演菲利普·马洛为荣耀,其中亨弗莱·鲍嘉塑造的最为成功。
他想写一部“人人都在作品里无忧无虑地散步”的小说。
他描述自己的性格是“表面的缺乏自信和内里的傲慢自大的不协调的混合物”。
他当过兵,参加过一战,经历过苦难与孤独。认为自己“始终活在虚无的边缘”。
他不喜欢看大海,因为海里有太多的水和太多淹死的人。
他是个酒鬼。他认为“一个男人,每年至少要酩酊大醉两次。这是个原则”。
他烟斗从不离嘴。与比利·怀尔德一起编剧,被烟熏得忍无可忍的比利经常跑到厕所里躲避,他竟怀疑比利的生殖器有问题。
他瞧不上海明威。曾在小说里给一个警察起名叫海明威,称之为“一个老是重复同样的话,直到让大家相信那话一定很精彩的家伙”。
他拒绝任何奖项。假如他获得了诺贝尔奖他也必定会拒绝。原因有二:一、他不会跑到瑞典去接受奖项,还要穿上晚礼服发表演讲;二、诺贝尔奖曾颁给太多的二三流作家,而许多实力远胜于他们的优秀作家却未获奖。
他孤零零地死在异地他乡。只有17个人参加了他的葬礼。
他说:“我是个没有家的人……到现在。还是。”
媒体推荐“雷蒙德·钱德勒是我的崇拜对象。我读了十几遍《漫长的告别》。”——村上春树(2006年村上春树亲自把《漫长的告别》译成日文出版)
“雷蒙德·钱德勒,每页都有闪电。”——比利·怀尔德
编辑推荐《再见,吾爱》(午夜文库·大师系列)(Farewell My Lovely)的作者雷蒙德·钱德勒是世界文学史上最伟大的名字之一,他是世界上唯一一位被写入经典文学史册的侦探小说大师。他的作品被收录到权威的《美国文库》中。他是美国推理作家协会(MWA)票选150年侦探小说创作史上最优秀作家中的第一名。
文摘再见,吾爱
1
事情发生在中央大道一个鱼龙混杂的街区,那时黑人还没有完全占据那几个街区。那天我刚从一家只有三张椅子的理发店走出来,我的客户说我要找的理发匠迪米特里奥斯•阿莱迪斯可能在那家店工作。我找他不是因为什么了不起的事情,只不过他老婆愿意付点钱找他回家。
我后来一直没找到他,而阿莱迪斯太太也一毛钱都没付给我。
那天天气很热,快三月底了。我站在那家理发店外面,抬头看着二楼一家叫弗洛里安的餐饮娱乐中心伸出来的霓虹灯招牌。旁边有一个男人也和我一样抬头看着,他乐滋滋地紧盯着上面那些灰扑扑的窗户,那模样就像从东欧来的移民初次见到自由女神像一般。他是个十足的大块头,不过六英尺五英寸高,比装啤酒的卡车也宽不了多少。他离我约十英尺远,手臂垂在两旁,巨大的手指夹着被遗忘的雪茄,从指缝间冒出烟雾来。
一些瘦巴巴的黑人在那条街上走来走去,每个人经过他的身边时都不禁投给他好奇的一瞥。说实在的,他的那身打扮太引人注目了。他头上戴着一顶粗毛博尔萨利诺帽;身上罩着一件做工粗糙的灰白色运动服,上面的白色纽扣颗颗大得有如高尔夫球;里面穿着一件褐色衬衫,系着一条黄色领带;下面是一条打褶的灰色绒裤;脚上穿着一双鳄鱼皮鞋,鞋头开裂了。他胸前的口袋外垂下一方手帕,颜色和领带一般鲜黄。那顶帽子的帽檐上还插着两根彩色羽毛,其实他根本用不着这些修饰。即使是在人们的穿着打扮在世界上算不上最保守的中央大道上,他的那副样子,仍使得他看上去就像趴在一块白色蛋糕上的一只大蜘蛛。
他的肤色有些苍白,胡子该刮了,他是那种常常需要刮胡子的人。他长着一头黑色卷发,两道浓眉纠结在大鼻子上面。他的两只耳朵对于他那种身材来说还算小,眼睛有一层灰眼珠特有的雾光。他站在那里一动也不动,活像一尊雕像,好大一会儿才微笑起来。
他慢吞吞地走过人行道,站在通向二楼的对开弹簧门前。他把门推开,面无表情地回头看了街上一眼就进去了。老实说,如果他的块头不是那么大,穿着不是那么招摇的话,我会猜他是去抢劫的。不过瞧瞧他的那身衣服、那顶帽子,还有那个身架骨,不大可能是这样。
门扇咚地弹向街外,又弹回原状,就在它慢慢静止不动时,轰地又被撞开,有个什么东西啪地掠过人行道,摔在路旁停着的两辆车子中间。他落地的时候手脚先着地,发出尖叫声,像一只被困在墙角的老鼠。他慢慢地爬起来,捡回一顶帽子,然后爬回人行道。这是一个瘦弱窄肩的棕色皮肤的年轻人,穿着淡
……[看更多书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