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政治化的政治:短20世纪的终结与90年代(当代)

分類: 图书,政治,中国政治,综合,
品牌: 汪晖
基本信息·出版社:三联书店
·页码:532 页
·出版日期:2008年
·ISBN:7108028522/9787108028525
·条形码:9787108028525
·包装版本:1版
·装帧:平装
·开本:16
·正文语种:中文
·丛书名:当代
产品信息有问题吗?请帮我们更新产品信息。
内容简介《去政治化的政治:短20世纪的终结与90年代》全书以“中国”及其“现代”为核心关怀,讨论的多是90年代以来社会急遽转型中经济全面市场化、消费主义盛行、社会阶层结构性重组和知识群体明显分化的大背景下,中国知识思想的状况与问题;同时对60年代末期以降东西方均逐渐强化的“去政治化”过程所导致的政党政治的危机进行了深入的分析和论述。
作者简介汪晖,1959年10月生,江苏扬州人。曾就学于扬州师范学院中文系、中国社会科学陆军研究生院,1988年获文学博士学位。现任职于清华大学人文社会科学学院。著作有:《反抗绝望-鲁迅的精神结构与只喊研究》、《现代中国思想的兴起》等。
编辑推荐《去政治化的政治:短20世纪的终结与90年代》为作者近十年的论文结集。
目录
序言
去政治化的政治、霸权的多重构成与60年代的消逝
当代中国的思想善与现代性问题
中国新自由主义的历史根源
科学主义与社会理论的几个问题
是经济史,还政治经济学
改制与中国工人阶级的历史命运
附记 韦伯与中国的现代性问题
亚洲想象的政治
如何诠释与中国及其现代
附录一 现代性问题答问
附录二 90年代的文化研究与文化批评
附录三 金少江之子
……[看更多目录]
文摘当代中国的思想状况与现代性问题
一历史已经终结?
1989,一个历史性的界标。将近一个世纪的社会主义实践告一段落。两个世界变成了一个世界:一个全球化的资本主义世界。中国没有如同苏联、东欧社会主义国家那样瓦解,但这并没有妨碍中国社会在经济领域迅速地进入全球化的生产和贸易过程。中国政府对社会主义的坚持并未妨碍下述结论:中国社会的各种行为,包括经济、政治、文化行为甚至政府行为,都深刻地受制于资本和市场的活动。如果我们试图理解20世纪最后十年的中国思想和文化状况,就必须理解上述变迁及其伴随的社会变化。
在进入对当代中国知识界的思想分析之前,有必要提及几个与1990年代中国知识界的思考密切相关的前提:
首先,1989年的事件没有改变中国自1970年代末期以来的改革路线,相反,在国家的推动下,改革(主要是为适应市场化而进行的经济体制和立法方面的改革)的步伐较之1980年代最为开放的时期更为激进:通过生产、贸易和金融体制的进一步改革,中国日益深入地加入到世界市场的竞争之中,从而内部的生产和社会机制的改造是在当代市场制度的规约之下进行的;另一方面,商业化及其与之相伴的消费主义文化渗透到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从而表明国家和企业对市场的精心创制并不仅仅是一个经济事件,相反,这一社会过程最终要求用市场法则规划整个的社会生活。在这一历史情境中,不仅知识分子原有的社会角色和职业方式经历了深刻变化,而且国家、特别是各级政府在社会生活和经济生活中的角色相应地发生了变化,它们与经济资本的关系变得日益密切了。
其次,1990年代中国知识界的声音并不都来自国内,而且也来自国外。一方面,1989年事件造成了当代中国历史上大规模的主流知识分子的西迁,许多学者、知识分子基于不同的原因出国访问、滞留海外或选择流亡生涯;另一方面,1970年代末期国家执行的留学生政策在1990年代产生了影响,因为自那时起赴欧美和日本留学的许多学生陆续获得学位,其中相当一部分在这些国家获得职位,另一部分回到中国。从知识主体方面说,这两代中国知识分子基于不同的经验,得到了深入了解西方社会和西方学术的机会,并把他们对西方社会的观察带入对中国问题的思考之中,从而也形成了与国内知识分子看待问题的差异。从知识制度方面说,中国教育和学术制度正在逐渐地与西方、尤其是美国体制接轨,成为跨越国界的学术体制的一个独特方面。在这一条件下,中国的知识生产和学术活动已经成为全球化
……[看更多书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