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仍在苦苦跋涉:牛汉自述
分類: 图书,传记,文学家,中国,综合,
品牌: 牛汉
基本信息·出版社: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页码:339 页
·出版日期:2008年
·ISBN:7108028700/9787108028709
·条形码:9787108028709
·包装版本:1版
·装帧:平装
·开本:16
·正文语种:中文
产品信息有问题吗?请帮我们更新产品信息。
内容简介《我仍在苦苦跋涉:牛汉自述》讲述了作家兼编辑家牛汉坎坷丰富的一生:童年灰小子、少年流亡大西北、冬天光脚穿草鞋的大学时代、为革命出生入死、因“胡风集团”而受难……刻画了一幅有血有肉的命运肖像。牛汉一生对诗歌痴情不改,文中涉及不少感念的师友、文坛往事、名人逸闻:浓墨于胡风、冯雪峰、丁玲、路翎、曾卓、萧军;淡彩于沈从文、叶圣陶、朱光潜、施蛰存;细描卞之琳、艾青、田间、冯至、何其芳;略论周扬、夏衍、茅盾、艾芜、孙犁。行文兼有历史的广度和心灵的深度,文字饱含着对现实的体验和对生命的体悟。
作者简介牛汉,原名史成汉,又名牛汀,山西省定襄县人,蒙古族。1923年10月出生在一个有文化传统的农民家庭。1940年开始发表文学作品,主要写诗,近二十年来同时写散文。诗集《温泉》获中国作家协会全国新诗集奖,2003年获马其顿共和国“文学节杖奖”,2004年获首届“新诗界国际诗歌奖•北斗星奖”。从事文学编辑工作五十余年,曾任《新文学史料》主编、《中国》执行副主编。现为中国作家协会全国名誉委员、中国诗歌学会副会长。
编辑推荐在大千世界中,我渺小如一粒游动的尘埃,但它是一粒蕴含着巨大痛苦的尘埃。也许从伤疤深处才能读到历史真实的隐秘的语言。我多么希望每一个人都活得完美,没有悲痛,没有灾难,没有伤疤,他们的骨头,既美丽又不疼痛。为此,我情愿消灭了我的这些伤残的诗。我和我的诗所以这么顽强地活着,绝不是为了咀嚼痛苦,更不是为了对历史进行报复。我的诗只是让历史清醒地从灾难中走出来。
——牛汉 (《我仍在苦苦跋涉:牛汉自述》的作者)
目录
第一章“灰小子”的童年(1923年10月-1937年10月)
1 “灰小子”
2我是个蒙古人
3“成汉,快回家来,狼下山了……”
4永恒的沉重
5母亲是个很不简单的人
6父亲影响我的一生
7想不到,这就是生离死别
第二章流亡大西北(上)(1937年11月-1939年12月)
8童年,永远隐没在黄河的彼岸了
9初中,画“吹号者”:因为我相信号声是祖国的心声
10 三舅是共产党,我就跟定了共产党
第三章流亡大西北(下)——诗创作第—个高峰(1940年1月-1942年)
11 高中:写诗与战斗融为一体
12不能抛头颅洒热血去抗战,我就抛头颅洒热血般地去写诗
13念念不忘的诗,终生难忘的人
第四章大学年代(1943年-1946年)
14高大、光头、冬天光脚穿草鞋,昂首阔步地走路的大学生
15我已不是个做梦的少年
16在萧何墓前第一次接吻
17 “狱外的歌声和进军,却是属于我们年轻人的”
第五章出生入死(1946年6月-1949年10月)
18在国民党《正义报》的房间里宣誓参加共产党
19晚到二十分钟我就没命了
20天安门城楼是我第一个打开的
第六章艰难的抉择(1949年10月-1955年4月)
21 又忙又累的招生工作
22我真要参加“保卫毛主席”的秘密组织吗
23 雪峰欢迎我到人民文学出版社及诗歌界的争论
第七章我与胡风及“胡风集团”(上)(1955年5月-1958年2月)
241955年被捕前与胡风的交往
25在审判会上见到胡风,我忍不住为他辩护
26与胡风恢复通信
27与胡风重逢
28为什么要批胡风和他周围的一些人
第八章我与胡风及“胡风集团”(中)
29从“拘捕”到“隔离审查”
30牺牲个人完成党
31 我的悲痛,不仅仅是个人的,是历史的,社会的
第九章我与胡风及“胡风集团”(下)
32 在所谓“胡风集团”中,我最感念佩服的是阿垅
33路翎:文学史上应该留名的人
34曾卓:总是张开双臂拥抱朋友
第十章风暴前后(1958年2月-1969年9月)
35回人民文学出版社工作
36在平房,边劳动边写小说
37我和雪峰共用一张办公桌
第十一章五七干校(1969年9月-1974年l2月)
38一幅真正的有血有肉的命运的图像
39在五七干校,干活我不含糊
第十二章诗创作的第二个高峰(1972年-1975年)
40我的生命有再生的感觉
41 我今生今世感激这两行诗
第十三章平反前后(1975年1月-1979年)
42从资料室卡片抄写员到恢复党籍,发表诗作
43从筹备到主编《新文学史料》
第十四章为《新文学史料》组稿
44萧军在颠沛流离中完好地保护了萧红的信件,我很佩服
45 闲话赵清阁、端木蕻良、骆宾基、沈从文
46且说叶圣陶、朱光潜、施蛰存、赵家璧、卞之琳、陈残云、黄秋耘
47也说说周扬、夏衍、茅盾、艾芜、孙犁
第十五章复杂、曲折的变革年代(1980年-1988年)
48关于“七月派”和我的艺术主张:消灭了个性,还有诗吗
49《中国》:从诞生到夭折
50丁玲比较复杂,中国的大人物都如此
51 中国文学的老生代和新生代
52 朦胧派、新生代诗人对中国诗歌的贡献不可磨灭
第十六章世纪的末尾(1989年-2000年)
53 “最后一课”、两套丛书与第十六届世界诗人大会
54一个让人感动的、很特别的日本人——秋吉久纪夫
55写《童年牧歌》,我迷上了散文
第十七章最近几年,我有一句座右铭:“有容乃大,得大自在。”(2001年- )
56接受马其顿的“文学节杖奖”时,我说,哦,伟大的诗神
57 回到故乡,感到太阳都不一样,就连山都很亲切
第十八章我一生的诗友与朋友
58跟聂绀弩没大没小
59大彻大悟严文井
60艾青,我得回报你一个吻
61 田间:他早年朴实的风格,战斗的风采影响了我一生
62 冯至:对中国现代诗有大贡献的、学者型的诗人
63何其芳:我所敬重的、比较复杂的诗人
尾声 从热血青年到热血老年,我仍在苦苦跋涉
后记(一)
洗礼——后记(二)
附录一
父亲
成宁五七干校杂忆
牛汉:我的亲兄弟一般的朋友
一个被诗神看中的诚实的孩子——我心目中的牛汉
附录二
年谱
……[看更多目录]
文摘插图:
第一章“灰小子”的童年(1923年10月-1937年10月)
1“灰小子”
听家里人说,我是后半夜出生的。把我接生到世界上的产婆是我们村的仙园姑姑。她满脸麻子,粗手大脚,笑起来却很美很甜。小时候,我曾答应为她画像,她牢牢记住了。中学时,我在西北高原曾写过一首诗献给她。只记得诗里有“枣红的脸,枣红的手”。
我是家里第一个男孩。我上面有个姐姐,下面有一个妹妹,两个弟弟。我一出生,首先接触到的是柔细的沙土。沙土在热炕上焙得暖呼呼的。我们那儿把这沙土叫绵绵土。我被绵绵土擦得千干净净。我们那里的老人都说,人间是冷的,出生的婴儿哭闹,但一接触到绵绵土,生命就像又回到了母体里。
我出生在山西定襄县下西关。定襄县地处高寒的晋东北半山区,离雁门关和五台山都不远,土地灰茫茫的,十分贫瘠。定襄县城不大,只有三里十八步的一个圈圈。那时城里加上四关的居民总共不过两三千人。
由于地形的原因,西关分成高低两部分。高处叫上西关,低处叫下西关。童年时就听见城里的人骂我们。顺口溜说下西关“只见牲口不见人”,是把人都当牲口看的。外村人一到下西关,闻到的是浓重的牲口味。由于村里人一代代都跟牛打交道,家家都有几把祖传的宰牛尖刀,连我们这样的三代读书人家,都有全套的宰牛刀。因此,外村人谁也不敢招惹下西关人,下西关的宰牛刀比人多。村里有一半人走过口外。他们大都是摔跤好手,在每年的县里大庙会上能获得几个冠军。
下西关人自古喝的是一口井里的水。井在村西边,井水带苦咸味。村北边还有一口老井,但水已经变得很苦,连牲畜都不愿喝了。苦命的女人常常坐在苦水井边嚎哭。大人们说,这里夜晚有游魂出没,寒食节那天人们都来这里呼叫自己的亡人。孩子病得“丢了魂”,女人们也来这里叫魂。我曾陪母亲叫过弟弟的魂。母亲用哭腔呼唤,声音拖得很长,生怕灵魂迷失远方的孩子听不见。井口附近好像是阴阳交界。
离村子不远,大约一里路光景,有一条河,叫滹沱河。滹沱河平时不像河,除去沙土之外,尽是大大小小的石头。但人们都不敢走近它,因为不知什么时候它就发大水了。发大水时,全村人都不敢出气,连狗都不敢叫了。从我三四岁时,祖母就对着我叹气说:“你的脾气像滹沱河。”
我小时候家里有两个院子,还有大车,但没有骡子。十几亩地,勉强温饱。后来阎锡山开渠占去十几亩地,一年缺半年口粮。每年从外祖父家拉一车粮食。家里
……[看更多书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