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启蒙教程—千家诗(套装全四册)
分類: 图书,语言文字,汉语,汉字,汉语拼音,一般读物,
品牌: 中国国学文化艺术中心
基本信息·出版社:浙江少年儿童出版社
·页码:340 页
·出版日期:2008年
·ISBN:bkbk848535
·条形码:bkbk848535
·包装版本:1版
·装帧:平装
·开本:16
·正文语种:中文
·套装数量:4
产品信息有问题吗?请帮我们更新产品信息。
内容简介《千家诗》与《三字经》《百家姓》《千字文》合称“三百千千”,是旧时流传极广的启蒙读物。现在比较通行的《千家诗》合刊,共收唐宋诗226首,其中七言部分的选编者相传是南宋诗人谢枋得,五言部分的选编者则是明朝的王相。
《国学启蒙教程》中的《千家诗》按诗体分为四册,以传统的《千家诗》为蓝本重新编选,所选诗歌大都通俗浅显、易读易诵,又脍炙人口、诗意浓郁,有利于对儿童进行语言、情感、美学的熏陶。
编辑推荐“十一五”规划课题《中国传统文化与当代教育》校本实验教材
中央教育科学研究所华教“国学教育”校本实验教材
二十一世纪国学教育振兴行动计划指定用书
目录
千家诗——七言律诗
第一课 黄鹤楼(崔颢)
第二课 登金陵凤凰台(李白)
第三课 蜀相(杜甫)
李白甘拜下风
第四课 客至(杜甫)
第五课 闻官军收河南河北(杜甫)
第六课 登高(杜甫)
用诗写成的历史
第七课 咏怀古迹(其一)(杜甫)
第八课 长沙过贾谊宅(刘长卿)
第九课 西塞山怀古(刘禹锡)
李贺的诗囊
第十课 锦瑟(李商隐)
第十一课 苏武庙(温庭筠)
第十二课 望蓟门(祖咏)
四月桃花
第十三课 九日登望仙台呈刘明府(崔曙)
第十四课 和贾舍人早朝(岑参)
第十五课 送李少府贬峡中王少府贬长沙(高适)
新娘子和新进士
第十六课 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韩愈)
第十七课 晚次鄂州(卢纶)
第十八课 登柳州城楼寄漳汀封连四州刺史(柳宗元)
苏轼因诗获罪
第十九课 遣悲怀(元稹)
第二十课 山园小梅(林逋)
第二十一课 自夏口至鹦鹉洲夕望岳阳寄元中丞(刘长卿)
打油诗趣话
第二十二课 寄李儋元锡(韦应物)
第二十三课 行经华阴(崔颢)
第二十四课 送魏万之京(李颀)
爱国诗人陆游
第二十五课 利洲南渡(温庭筠)
第二十六课 咏怀古迹(其二)(杜甫)
第二十七课 隋宫(李商隐)
杜甫科场失意
第二十八课 无题(李商隐)
第二十九课 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刘禹锡)
第三十课 戏答元珍(欧阳修)
李白醉中捉月
第三十一课 游山西村(陆游)
第三十二课 过零丁洋(文天祥)
千家诗——七言绝句
第一课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李白)
第二课 望天门山(李白)
第三课 咏柳(贺知章)
贺知章荐李白
第四课 送元二使安西(王维)
第五课 早发白帝城(李白)
第六课 出塞(王昌龄)
第七课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王维)
王维的救命诗
第八课 枫桥夜泊(张继)
第九课 凉州词(王之涣)
韩翎一诗得宠
第十课 芙蓉楼送辛渐(王昌龄)
第十一课 别董大(高适)
第十二课 望庐山瀑布(李白)
三个诗人比高低
第十三课 绝句(杜甫)
第十四课 清明(杜牧)
第十五课 江南春(杜牧)
第十六课 赠汪伦(李白)
李白和汪伦
第十七课 浪淘沙(刘禹锡)
第十八课 望洞庭(刘禹锡)
刘禹锡游玄都观
第十九课 山行(杜牧)
第二十课 泊船瓜洲(王安石)
第二十一课 饮湖上初晴后雨(苏轼)
苏轼疏浚西湖
第二十二课 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苏轼)
第二十三课 题西林壁(苏轼)
第二十四课 示儿(陆游)
人面桃花
第二十五课 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陆游)
第二十六课 小池(杨万里)
第二十七课 春日(朱熹)
壮志难酬的李贺
第二十八课 游园不值(叶绍翁)
第二十九课 元日(王安石)
第三十课 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杨万里)
王安石改诗
第三十一课 题临安邸(林升)
第三十二课 四时田园杂兴(范成大)
千家诗——五言绝句
第一课 登鹳雀楼(王之涣)
第二课 宿建德江(孟浩然)
第三课 江雪(柳宗元)
李白巧戏权贵
第四课 乐游原(李商隐)
第五课 春晓(孟浩然)
第六课 寻隐者不遇(贾岛)
"推敲"的故事
第七课 夏日绝句(李清照)
第八课 锄禾(李绅)
第九课 鹿柴(王维)
女诗人李清照
第十课 塞下曲(卢纶)
第十一课 静夜思(李白)
第十二课 悯农(李绅)
李绅的悯农诗
第十三课 池上(白居易)
第十四课 江上渔者(范仲淹)
第十五课 绝句(杜甫)
女神童的诗
第十六课 风(李峤)
第十七课 竹里馆(王维)
第十八课 山中送别(王维)
忧国忧民的范仲淹
第十九课 相思(王维)
第二十课 杂诗(王维)
第二十一课 终南望余雪(祖咏)
诗意已尽
第二十二课 八阵图(杜甫)
第二十三课 送灵澈上人(刘长卿)
第二十四课 听弹琴(刘长卿)
第二十五课 易水送别(骆宾王)
七龄童咏鹅
第二十六课 梅花(王安石)
第二十七课 山中(王勃)
第二十八课 蜀道后期(张说)
第二十九课 秋风引(刘禹锡)
贾岛扮船夫
第三十课 渡汉江(宋之问)
第三十一课 问刘十九(白罟易)
第三十二课 送崔九(裴迪)
白发婆婆能懂诗
千家诗——五言律诗
第一课 春夜喜雨(杜甫)
第二课 临洞庭上张丞相(孟浩然)
第三课 赋得古原草送别(白居易)
长安米贵
第四课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王勃)
第五课春望(杜甫)
第六课 使至塞上(王维)
公主爱读王维诗
第七课 野望(王绩)
第八课 次北固山下(王湾)
第九课 望月怀远(张九龄)
陈子昂砸琴
第十课 在狱咏蝉(骆宾王)
第十一课 题破山寺后禅院(常建)
第十二课 送友人(李白)
钱起梦中得句
第十三课 夜泊牛渚怀古(李白)
第十四课 山居秋暝(王维)
第十五课 过故人庄(孟浩然)
不得志的孟浩然
第十六课 早寒有怀(孟浩然)
第十七课 渡荆门送别(李白)
第十八课 旅夜书怀(杜甫)
李白和杜甫的友谊
第十九课 登岳阳楼(杜甫)
第二十课 终南山(王维)
第二十一课 汉江临眺(王维)
千里姻缘一诗牵
第二十二课 终南别业(王维)
第二十三课 与诸子登岘山(孟浩然)
第二十四课 送李中丞归汉阳别业(刘长卿)
第二十五课 赋得暮雨送李胄(韦应物)
韦应物浪子回头
第二十六课 旅宿(杜牧)
第二十七课 送人东游(温庭筠)
第二十八课题大庾岭北驿(宋之问)
宋之问巧遇骆宾王
第二十九课 除夜有怀(崔涂)
第三十课 楚江怀古(马戴)
第三十一课 蜀先主庙(刘禹锡)
一字之师
第三十二课 月夜忆舍弟(杜甫)
……[看更多目录]
序言南北朝时期的大学问家颜之推在《颜氏家训·勉学》篇里不无感慨地说:我七岁的时候,背诵《灵光殿赋》,直到今天,每隔十年温习一次,仍然烂熟于心。二十岁以后所背诵的经书,只要一个月不温习,就全不记得了。
这是为什么呢?颜之推指出:人在幼小的时候,精神专注敏锐,长大成人以后,思想容易分散。因此,对孩子要及早教育,不可坐失良机。
现代科学研究也证明这一事实:人在青少年时期,记忆能力最强。现代社会瞬息万变,知识门类众多,但不管怎样,总有一些最基本的文化知识需要我们硬记下来。学习和记忆这些知识的黄金时期,便是青少年时代,尤其是十三岁之前。
中国传统的“蒙学”教育非常重视在学童启蒙阶段的诵读训练。传统的启蒙教材有所谓“三百千千”,即《三字经》《百家姓》《千字文》和《千家诗》,这些书都是用韵文写的,实际上是押韵的诗歌。小孩子念起来朗朗上口,便于记忆。认得较多的字后,便开始学“四书”,即《大学》《中庸》《论语》和《孟子》。这四种书是儒家最基本的典籍,是儒家圣人对为人处世基本原则的集中论述,对了解中国传统文化至关重要。这些书的内容不要求学生能理解,但必须硬背下来,因为少年儿童理解能力有限,而经书的内容又相对深奥,不妨先让小孩子背下来,等长大了也就自然明白了。
文摘插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