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情怀酒伴(台湾学人散文丛书)
分類: 图书,文学(旧类),散文随笔,中国当代,综合,
品牌: 龚鹏程
基本信息·出版社:上海人民出版社
·页码:330 页
·出版日期:2008年
·ISBN:9787208078185
·条形码:9787208078185
·包装版本:1版
·装帧:平装
·开本:16
·正文语种:中文
·丛书名:台湾学人散文丛书
产品信息有问题吗?请帮我们更新产品信息。
内容简介《多情怀酒伴》是龚鹏程的散文自选集,分“含情”、“伫思”、“知人”、“论世”四辑,博雅通达,广大精微。文章表达的是整体文化和个人生命之间的和合激荡,如文化命脉的承续、文化出路的指引、个人生命风姿的展现等,体现了一种“知性之美”。
作者简介龚鹏程,祖籍江西吉安,1956年生于台北。台湾师范大学国文研究所博士,台湾南华大学、佛光大学创校校长;2001年起,历任北京大学社会科学研究中心客座研究员,北京大学、清华大学等校客座教授。现为北京师范大学特聘教授。
研究领域涉及中国文学、中国史学、中国哲学、中国宗教。正式出版的专著已有七十余种。
近期在大陆出版著作有:《游的精神文化史论》(河北教育出版社,2001年),《中国文人阶层史论》(兰州大学出版社,2003年),《晚明思潮》(商务印书馆,2005年),《汉代思潮》(商务印书馆,2005年),《文化符号学导论》(北京大学出版社,2005年),《美人之美》(百花文艺出版社,2005年),《向古人借智慧》(百花文艺出版社,2005年),《中国传统文化十五讲》(北京大学出版社,2006年)等。
媒体推荐龚教授是学界中人,所以他的散文博雅通达;龚教授又是性情中人,所以他的散文风流倜傥。贯穿这部自选集的,是他对中西文化的妙悟与洞见。
——陈子善(华东师大中文系教授)
龚先生的散文,博古通今、鞭辟入里,在历史与现代之间顺畅地流转、潇洒地游走。细致而又广博,精深而又大气。
——张辉诚(台湾资深评论家)
曾为博士、经生、官僚、教授,人天师范;无非酒徒、剑客、才子、仙家,南北游方。
——龚鹏程自评
编辑推荐《多情怀酒伴》是龚鹏程的散文自选集。全书以随笔、札记、小品、日记等为主,分“含情”、“伫思”、“知人”、“论世”四辑,博雅通达,广大精微。文章表达的是整体文化和个人生命之间的和合激荡,如文化命脉的承续、文化出路的指引、个人生命风姿的展现等,由情而思,由人入世,体现了一种“知性之美”。在这里,个体之生命愿力激荡起了整体文化的活力与精彩,体现了儒家千百年来从不动摇的坚持。
目录
序一 “台湾学人散文丛书”总序
序二 知其不可而为之/张辉诚
第一辑 含情
吻
爱
夜话
香花与毒草
后院
死雨
风
小店
我父
失乡
豪赌族人
携手而逝远路
佛光大学之鬼
把欢喜握在手上
第二辑 伫思
国王的大道
知识的翅膀
我的书房
读书脞录
述书赋
南华大学成均馆碑记
佛光大学无尽藏图书馆落成记
通艺堂古琴记
藐姑射记
论散文
论孤独
第三辑 知人
论诗人
论女人
哀周弃翁
草山旧事
将军解甲
北海遗音
童心人世
高闱诗心
欲枕髑髅问梦痕
天下第一
悼钱宾四先生
张之淦先生事略
念高阳
怀安托
吊傅伟勋
敲门的天使
德里达哀辞
第四辑 论世
潮起潮落
秋风中的怀想
上帝无言百鬼狞
知识人往何处去
知识人的反省
不拘一格见人才
朋友与敌人
海外文字谭
八股余风
势利眼的学问
学书记事
太上老君急急如律令
游民叹
老的价值
民主蔓延时
登泰山
且食羊
古墓黄金
老店的历史
……[看更多目录]
序言散文在中国文学中的源流既深,影响又广,完全是在西方文学家的意料之外。西方有散文,但在文学的比重上,一向甚轻。举例而言,由西方文学观念主导的诺贝尔文学奖,获奖最多的是小说,其次是诗,再其次是剧作,几乎没有靠散文得奖的。在中国则不然,中国传统把文类分成韵、散两类:韵文指广义的诗,而无韵的就是散文。散文几乎包罗万象,经史子集全是它的范围。唐代韩愈提倡古文,是表示与当时的骈丽之风不同调,而明代中期之后所标举的"古文",是与考试应制时所写的"时文"(即八股文)区隔,而古文指的是传统散文,都是熔铸经史、陶冶百家的。明清以来的古文选家都持这个看法,比如姚鼐的《古文辞类纂》、林云铭的《古文析义》、曾国藩的《经史百家杂钞》,以及坊间最容易看到的《古文观止》等等。
从这个角度看,散文在中国不仅包罗广大,甚至是文学的主流。当然,传统的文学观念认为,"诗"是言志的,志比较个人化,所以诗中容许有自我意识;而"文"是载道的,道往往是由社会集体所形成,所以论文时多重视文中所含的道理是否充足、是否客观,作者的个性反而较为淡薄。这使得中国传统对诗的态度较轻松,而对散文的态度则较严肃。
文摘第一辑
吻
我曾在报上辟过一个小专栏,名唤“趣谈中国字”。其实我对中国文字素乏研究,人也无趣得紧,写这个专栏纯粹是打鸭子上架。所以一等命我撰稿的朋友出国,便立刻叫停打烊。总计谈过的中国字,只有“文字水准甚差,是宜枭首示众”等十二个。
而不幸的是,这十二个字,也非我所喜。我真正喜欢而且能在其中看出许多趣味或道理的字,本来就不多,这几个自我讨饶式的字,当然就更不易获我青睐了。
如果真要写,我或许愿意谈谈这个“吻”字。
大三那一年的春天,我去看王文进,他放了几首老歌飨客。当录音机旋出《午夜香吻》的缠绵时,他指着录音机说:“这是国风!现在的流行歌曲,只是叫床!”这就是他可恶的地方:他使我深深感动于这一吻。虽然彼时我尚未有吻的经验,但谁不是先看了爱情小说才开始实际地谈恋爱呢?现实经验中的吻,只印在唇膏上,文学或艺术中的吻,却印在心板上,磨也磨不掉。
确实,当街看见一对男女热辣拥吻,会觉得挑衅似地难受,欣赏一座雕像则不。这并不是因为雕刻或文学中的人物没有生命,而实在是因为他们的生命太纯粹了。就像那位唱着《午夜香吻》的女子,生命,就在永恒的那一阕歌里,唱呀唱呀唱,直到千年万世,唱到情郎神销骨醉,兀自不肯罢休。她永不气馁,永不畏缩,更不会移情别恋。这一吻,恰如戈蒂埃(Gautier)所说:“一切事物逝去,只有坚强的艺术/能了解永恒;/大理石的半身雕像,/寿命比国家还长;/神祗也会死;/只有诗的国度/依然是,/胜过死亡!”
后记我的职业之一是教书匠,故编讲义、写学术论文似乎即是本业,作诗写散文这等事,则仿佛业余遣兴一般,有韩愈所谓"多情怀酒伴,余事做诗人"的味道,是为余事。
可是韩愈讲的,是说人应以生活为本,成就一个有意味的生活之后,才能成为一位好诗人。现今的社会则恰好反过来,人首先是个职业人,职业限定了生活,限定了你该干什么不该干什么,同时也限定了你的社会功能与角色,限定了旁人怎么看你,和你怎么认知自己。故学者即不宜舞文弄墨,混迹于诗家、散文作者群中。当然,学者写论文,以收辑数据、抄来抄去、注来注去为能事,想写篇清通简要的文章都不容易,就是想冒充诗人散文家,往往也冒充不来。因此若偶有例外,人皆诧怪,视如蝙蝠,既非禽又非兽。本丛书为蝙蝠们专辟一藏身之处,日"台湾学人散文丛书",即缘此故。说起来,还应感谢出版社的宽宏大量、菩萨心肠呢!
可是以我飞天神蝠的眼光看来,例外好像才是正常的,现在一般的散文家恐怕反而走错了路。
以《文心雕龙》所叙来看,有韵的诗赋乐府颂祝铭诔之外,无韵之文包括史传、诸子、论说、诏策、奏启、议对、书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