格林斯潘的泡沫:美国经济灾难的真相(GREENSPAN'S BUBBLES)
分類: 图书,经济,世界经济,美国经济,
品牌: 威廉·弗莱肯施泰因弗雷德里克
基本信息·出版社: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页码:131 页
·出版日期:2008年
·ISBN:7300095941/9787300095943
·条形码:9787300095943
·包装版本:1版
·装帧:平装
·开本:16
·正文语种:中文
·外文书名:GREENSPAN'S BUBBLES
产品信息有问题吗?请帮我们更新产品信息。
内容简介《格林斯潘的泡沫:美国经济灾难的真相》以时间为线索,用事实说话,通过援引格林斯潘在议息会议上的发言记录和对国会所作的证词,展示了格林斯潘一系列最具破坏力的失误,及其在过去19年中与下列各种经济灾难之间的联系。《格林斯潘的泡沫》以批判为基调,对格林斯潘的批判主要集中在两方面:其一,在2001年至2003年,美联储为了减轻互联网泡沫破灭对经济的影响而降息太多。随后的加息步伐又太慢。低利率刺激了抵押贷款和过度消费,造成了房地产泡沫的膨胀。其二,美联储监管太过松懈。央行降低了抵押贷款的标准,以至信用状况不佳的贷款人以极低的成本通过贷款得以购买房屋,而在房产泡沫破灭时,这些人最终无法偿还贷款而破产。
作者简介威廉·弗莱肯施泰因弗雷德里克西雅图弗莱肯施泰冈资本管理公司(Fleckenstein Capital)的总裁。他每天都在其网站Fleckenstein.com上撰写市场评论,同时为MSN财经频道撰写专栏。
弗雷德里克·希恩曾担任美国恒康金融服务集团(John Hancock Financial Services)所属资产配置公司的董事,曾为《股市荣枯及厄运报道》撰稿。
无论你是谁--消费者、投资者、交易者、房屋所有人还是首席执行官,在未来的几年里,你注定会体验到格林斯潘的“泡沫”所带来的影响。
编辑推荐《格林斯潘的泡沫:美国经济灾难的真相》著名经济学家何帆倾力推荐。
目录
前言
格林斯潘时代的真实写照(1987-2006)
第1章
缘何一错再错(1973-1994)
第2章
泡沫之王:“格林斯潘对策”的诞生(1995-1997)
第3章
联邦公开市场委员会与格林斯潘对策:从亲密接触到若即若离(1998-1999)
第4章
泡沫信徒的苟延残喘:泡沫已经泛起(1999-2000)
第5章
股市泡沫的破裂:科技奇迹不堪一击(2000-2001)
第6章
可爱的房地产:拯救美国于股市泡沫(2001-2003)
第7章
烫手山芋:掏空自动取款机的房地产泡沫(2003-2007)
结语
丧失敬畏的后果
致谢
译者后记
……[看更多目录]
序言我之所以写下《格林斯潘的泡沫:美国经济灾难的真相》一书,主要是希望让人们在面对美国信用泡沫和房地产泡沫无可挽回地走向破裂时能够明白,为什么如此严重的金融危机可以不动声色地突然爆发。其实,这些问题绝不是无缘无故爆发的,它们是美联储不负责任的货币政策日积月累的产物。美联储以调整利率为政策目标的做法和他们对该错误始终拒不承认的态度则是罪魁祸首。
本书自2008年2月出版以来,之后发生的每一事件几乎都不出我所料。尽管如此,对于众多的大型金融企业,像贝尔斯登(Bear Steams)、美国国家金融服务公司(Countrywide Credit)、房利美(F'annie Mae)和房地美(fYeddie Mac),在如此短暂的时间内纷纷倒闭,我还是深感惊讶。然而,对于那些高杠杆效应的金融机构来说,当它们的大部分标的资产已经一文不值时,这是必然要发生的事情。在1998年美国长期资本管理公司获得“紧急援助”后不久,美联储主席艾伦·格林斯潘曾对解除管制政策大加赞赏,他的这一行为对如今几乎整个美国金融体系都存在负债比过高的问题应负有一定的责任。华尔街的紧急援助(正是这一援助导致了“格林斯潘对策”)为今天在美国(以及英国)正在发生的一切做了铺垫;在这个过程中,谨慎者迫不得已地拯救莽撞者。随着美国政府蜕变为施救者,这个国家已经抛弃了其资本主义的传统。
文摘尽管美国遭受的“9·11”恐怖袭击的动荡对股市下跌和2001年末及2002年的经济疲软产生了显而易见的负面影响,但“9·11”的悲剧一幕绝不是造成上述两个现象的首要原因。这一点可能显得不那么重要,因为“9·11”让许多人忘记了我们当时已经处于一个财务自由的秋天。从那一天以后,几乎所有的经济和金融问题都被归咎于当天的事件。“9·11”加剧了业已存在的问题,但并不是这些问题的根源所在。当2001年9月17日股市再次开放交易时,我在专栏里用部分笔墨探讨了美国金融问题预先存在的属性。我觉得,在人们试图揪住这次袭击的一切后果不放时,让他们了解这些问题的真正根源是件极其重要的事情:股市与经济面临压力的事实与20世纪90年代末对泡沫的长期放任不无关系。一旦出现范围如此广泛的泡沫,未来经济与金融市场的混乱也就在所难免。与媒体的观点不同,恐怖袭击仅仅使业已成形的趋势更趋恶化。人们正在重新审视以现有价位持有股票的合理性。他们会逐渐得出结论:这个股市恐怕要比他们原先预想的还危险。股市从2000年3月达到顶峰开始,就已经面临压力了。艾伦·格林斯潘头顶的光环正在消退,因为人们越来越清楚,他没能掌控经济。我们刚刚见证的这次外部事件将加速这一过程,并产生一系列随着时间推移越来越清晰的社会经济后果。再重复一遍,股市和经济面临的压力并不是上周恐怖袭击的直接后果。恐怖袭击仅仅是业已形成的趋势的加速器。
几天之后,《华尔街日报》刊登了史蒂夫-莱斯曼(SteveLiesman)的一篇报道“利润下滑创20世纪60年代以来新低”。这篇报道的主题句是这样写的:“上周恐怖袭击所带来的经济后果将使目前的企业不景气状况成为过去34年中持续时间最长、程度最深的几次中的一次。”约翰·邓普顿(John Templeton)先泡沫破裂之后如何解决资金过剩问题上,我们依然任重道远。”就像过去对待针对泡沫的评论一样,上述观点又一次完全被委员会忽视了。当2002年来临时,房地产泡沫尚未浮出水面。与此同时,股市泡沫产生的大量问题足够人们应对一段时日了。纳斯达克在2002年里又下跌了32%,而标准普尔500将T~24%(见图6-1)。从2000年的鼎盛时期算起,纳斯达克创下了惊人的高达74%的跌幅,标准普尔43%的跌幅也不是个小数目。2002年2月27日,格林斯潘现身众议院金融服务委员会。就是在这次听证会上,他开始不遗余力地篡改过去三年的历史。在讨论面临的经济问题时,他将焦点集中于由业已形成的生产力过剩导致的需求下滑。对于引起生产力过剩的泡沫,他
……[看更多书摘]
后记如果说美联储是美国这个全球最大经济体内的一座神庙,那么艾伦·格林斯潘无疑是这座神庙历史上一位颇具争议的“大祭司”。在他主政美联储的19年里,美国经历了长达10年之久的经济持续增长。也正是这段时期,美国出现了前所未有的网络股泡沫,并孕育出时至今日仍令很多人深受其害的房地产泡沫和次贷危机。走下神殿的格林斯潘,尚未摘掉“最伟大的央行行长”桂冠,又被贴上“泡沫先生”标签。功过是非,莫衷一是。这也就难怪弗莱肯施泰因的力作《格林斯潘的泡沫:美国经济灾难的真相》刚一问世便荣登美国畅销书排行榜。在同文世纪翻译中心的支持与帮助下,本人得以将该书全面翻译介绍给中国读者。如今译毕,回想整个翻译过程中的思考与顿悟,感慨良多。
本书既非格林斯潘先生的生平,又非纯经济学理论专著,书中没有逸闻趣事,没有引经据典。如果一定要用一句简洁的话概括本书的特点,那就是“用事实说话”。无论是联邦公开市场委员会的会议记录,格林斯潘先生在各种公开场合的演讲,还是美国官方统计数据,无不言之凿凿、有据可查。但其中长篇累牍的演讲和枯燥的数据并未给人以乏味之感,作者恰到好处的点评和嬉笑怒骂的文风颇具四两千斤的作用,财经专栏作家多年积累之雄厚功底可见一斑。也正因为如此,只要对经济学略知一二,读者便可通过本书全面了解近二十年来美国经济的跌宕起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