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风荷动:静参中国茶道之韵(幽雅阅读丛书)
分類: 图书,文化,文化专题研究,饮食文化,
品牌: 冷香斋主人
基本信息·出版社:北京大学出版社
·页码:209 页
·出版日期:2008年
·ISBN:730113973X/9787301139738
·条形码:9787301139738
·包装版本:1版
·装帧:平装
·开本:16
·正文语种:中文
·丛书名:幽雅阅读丛书
产品信息有问题吗?请帮我们更新产品信息。
内容简介《无风荷动:静参中国茶道之韵》以作者对各类中国茶的品饮体验为前提,在一篇篇短小精炼的茶道日记中,将古今茶事、诗事、画事、佛事融入于一杯杯香味氤氲的清茶中。
作者简介马嘉善,长安人,字守仁,号冷香斋主人、南山如荠、如济居士、煎茶翁等。生平无他好,唯嗜茶、书而已。读书之余,坐而瀹茗;煎水之余,起而读书,以为人生乐事,不过如此。曾有诗句日:人生有真味,趺坐瀹茶汤。亦日常生活之写照也。
编辑推荐《无风荷动:静参中国茶道之韵》让读者在种种日常感悟中见证了真正的茶道精神。
目录
~幽雅阅读(吴志攀)
序一(滕军)
序二(苦茶和尚)
凡例
佳人如茗
◎茶道略说/3
◎茶俳(一)/4
◎烟雨?江南/6
◎茶有九德/10
◎女儿红/12
◎白石词风/16
◎茶可载道/18
◎说茶时/20
◎煎水(一)/22
◎茗壶说(一)/23
◎佳人如茗/25
◎再说茶时/27
◎茶俳(二)/28
◎茶与禅/29
◎秋水(一)/33
◎秋水(二)/35
◎饮茶的境界(一)/36
◎般若味重重/38
人淡如茶
◎夏夜烹茶/42
◎论饮/44
◎饮茶说《三国》/48
◎说茶食/50
◎饮茶的境界(二)/52
◎茶道威仪说/54
◎秋水(三)/56
◎老竹大方(一)/58
◎论茶香味/59
◎煎水(二)/62
◎论投/64
◎兰说(一)/66
◎茗壶说(二)/69
◎兰说(二)/70
◎人淡如茶/72
◎茶道礼法/74
◎老竹大方(二)/77
◎茶器略说/78
◎说茶香/81
禅茶诗偈
◎冷香斋诗钞/83
◎兰说(三)/85
◎陈继儒茶诗/87
◎茶性略说188
◎老王/89
◎重修冷香斋记/95
◎茗壶说(三)/96
◎茶道修持说/100
◎茶与音乐/105
◎茶有九香/110
◎乌龙茶略说/111
◎茶友论茶时/114
◎肉末炒茶叶/117
◎对花饮茶/121
◎禅茶诗偈/124
老实吃茶
◎悼一如居/127
◎茶汤说/133
◎煎茶的乐趣(一)/138
◎老实吃茶/143
◎吃好茶/147
◎煎茶的乐趣(二)/150
◎艺可载道/152
◎饮茶歌诮寇丹先生/156
◎燕京茶会/158
◎秋水(四)/160
◎兴教寺吃茶记/162
◎雨后初晴读《陆羽大传》呈丁文先生/165
◎因寄《禅苑清规》呈陈香白先生/165
◎秋夜饮茶呈陈文华先生/166
平常心是道
◎怀念苦茶和i~~/167
◎平常心是道/173
◎品读静岗煎茶/176
◎品饮径山茶1180
◎春日涉事/184
◎山中纪事/185
◎南山诗草1186
◎岁末抒怀/190
◎草庐说茶/191
◎王顺山普茶记/195
◎茶室立石/197
◎云月斋饮茶记/200
后记
《幽雅阅读丛书》策划人语~
……[看更多目录]
序言两年前的一天,《幽雅阅读丛书》的策划人杨书澜女士邀我写其中的中国茶道部分。考虑到自己研究中日荼文化已二十余年,该可以承担,便应允了下来。其后,读了该丛书已出版的由北大哲学系美学室主任朱良志先生执笔的《生命清供——国画背后的世界》,才知道自己没有能力承担这个撰稿的任务。朱先生在写中国画时,全然把自己当做画中之人,画中之物,而没有站在鉴赏者的位子上。而我呢,虽多年研究中日茶文化的历史、思想、形态,却始终把茶当做_个客体去对待。
自上世纪90年代以后,我国的茶文化事业获得很大的发展。因茶文化最能收到“文化
文摘老王当然不是第一个把兰花和茶联系起来的人,北宋黄庭坚在《幽芳亭》里写道:“兰蕙莳以沙石则茂,沃以汤茗则芳,是所同也。”这是讲养兰。明代茶人闵汶水,嗜茶成癖,人称闵老子茶,他喜欢以兰香入茶,虽然为时人所讥,却终身不改其志。兰性至洁至清,同茶一样,不仅可作为书斋雅供,更可用来熏制花茶,和茶可谓是“臭味相投”的老搭档了。
老王没有多少钱,也没有什么积蓄,他的全部家当除了一辆人力三轮车、一把泥青茶壶、十几盆兰草外,还有一间破旧的平房。但他曾花了两千元人民币从昆明邮购回来几株名贵品种的兰草,可惜养了不到半年就全部死掉了,他的两千元人民币、他为之付出的感情和心血,也都这样白扔了。但老王对这件事情似乎并不十分介意,“我准备再买几株好兰草”,有一天他对我说,“如果能攒下钱的话。”
攒钱可不是件容易事,特别是蹬三轮车,生意不景气暂且不说,光是办理市容、交警、卫生、税务等方面的事情就令人头痛。老王的三轮车有时会被没收,除了罚款、交停车费外,十几天的时间就这样白白耽搁了,但他有什么办法呢?老王没上过学,也谈不上读书,但他却知道有个外号叫骆驼祥子的人,也是干他们这一行的,据说骆驼祥子除买了一辆新车外,还娶了房老婆,这实在令老王羡慕不已。当我告诉他骆驼祥子只是一个名叫老舍的作家笔下的一个人物、而且这个人物还生活在旧社会的老北京城里时,老王沉默了,黯然的脸颊上第一次没有了笑容。
后记以上这些文字并不是写出来的,而是“品”出来的。品茶有助于勃发文思,激扬文字;品茶而有文章,能益茶德,尽茶情;两者相得益彰,自然妙趣横生。宋人有一首《雪梅》诗道:“有梅无雪不精神,有雪无诗俗了人;日暮诗成天又雪,与梅并作十分春。”品茶而有文章,也是如此。每当饭后茶余,茶香缭绕冷香斋中,茶意弥布颊齿之间,此时铺纸濡墨,作小品妙文数则,文思最为快捷,如有神助。因此,“品”出来的文字不同于写出来的文字,“品”出来的文字行间字里都散发着茗茶的清润与甘香。
“品”是一种文化,一种学问,更是一种工夫。人能品,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