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识型人才和谐管理(当代学者人文论丛)

分類: 图书,管理,管理学,综合,
品牌: 张向前
基本信息·出版社:中国言实出版社
·页码:277 页
·出版日期:2008年
·ISBN:9787802500365
·条形码:9787802500365
·包装版本:1版
·装帧:平装
·开本:32
·正文语种:中文
·丛书名:当代学者人文论丛
产品信息有问题吗?请帮我们更新产品信息。
内容简介对于人的分类“或劳心,或劳力。劳心者治人,劳力者治于人。治于人者食人,治人者食于人:天下之通义也。”《吕氏春秋》指出“凡国之亡也,有道者必先去,古今一也。地从于城,城从于民,民从于贤。
作者简介张向前.字退之.男.1976年6月生,福建仙游人。先后攻读国立华侨大学管理信息系统工学士、国际经济法法学士、数量经济学硕士、西安交通大学工商管理博士。。1 998年获中华人民共和国律师资格。现任华侨大学人力资源系教师、系书记、副系主任、硕士生导师.兼任律师、对外经济贸易大学研究员、多家公司首席顾问、独立董事、政府劳动仲裁委员会委员、泉州市青联委员等职。近5年来,主持国家社科基金项目2项、省部级项目8项、中日交流项目1项、厅级项目5项,参加国家、省部级项目1 5项,主持横向课题20多项等。出版((人才战略与中华经济研究》等专著7部。在《中国软科学》等刊物发表论文50余篇.被中国人民大学《企业管理研究》等杂志全文转载1 O余篇。独立获国家人事部授予全国人事人才科研优秀成果~等奖1项.福建省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三等奖1项,泉州市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一等奖、二等奖、荣誉奖4项.国立华侨大学科研、教学优秀特别奖4次,北京大学、清华大学、香港中文大学等1 3所大学共同设立的“联校教育及社会科学成果奖”3次.各类厅级成果奖多项等。又获国际管理学会授予的“杰出人力资源管理奖”,福建省十佳优秀青年社会科学工作者(提名奖共5名),福建青年五四奖章.泉州市十大杰出青年(提名奖共10名).泉州市新长征突击手.华侨大学优秀科技园丁等荣誉称号。
目录
前言(1)
第一章绪论(1)
1.选题背景(1)
2.研究意义(12)
3.本研究的思路与内容(13)
参考文献(15)
第二章研究的理论基础(17)
1.和谐管理研究综述(17)
2.人性假设研究综述(24)
3.知识型人才研究综述(32)
4.综合评价及启示(36)
参考文献(37)
第三章知识型人才界定及其人性分析(42)
1.知识型人才界定(42)
2.人性假设与和谐管理目标(60)
3.小结(78)
参考文献(79)
第四章知识型人才和谐管理理论机理(83)
1.和谐管理理论基本内容(83)
2.基于和谐管理理论知识型人才管理机理(97)
3.小结(114)
参考文献(114)
第五章 知识型人才投资决策和谐管理分析(116)
1.产生知识型人才投资决策和谐主题的EOL-H分析
(117)
2.战略意图分析(119)
3.投资主题下的具体活动与任务(120)
4.实现和谐主题“和则”与“谐则”分析(121)
5.和谐目标实现及一致性分析(128)
6.推论及分析(129)
参考文献(131)
第六章知识型人才交易和谐管理分析(133)
1.产生知识型人才交易主题的EOL-H分析(133)
2.战略意图分析(136)
3.和谐主题的具体活动与任务(136)
4.实现和谐主题“和则”与“谐则”分析(137)
5.和谐目标实现及一致性分析(1 50)
6.推论及分析(151)
参考文献(152)
第七章知识型人才流动和谐管理分析(155)
1.产生知识型人才流动和谐主题的EoL-H分析(155)
2.战略意图分析(158)
3.和谐主题的具体活动与任务(161)
4.实现和谐主题“和则”与“谐则”分析(163)
5.和谐目标实现及一致性分析(169)
6.小结(171)
参考文献(172)
第八章知识型人才激励和谐管理分析(174)
1.产生知识型人才激励和谐主题的EOL-H分析(175)
2.战略意图分析(177)
3.和谐主题的具体活动与任务(177)
4.实现和谐主题“和则”与“谐则”分析(179)
5.和谐目标实现及一致性分析(185)
6.小结(186)
参考文献(186)
第九章知识型人才冲突管理理论分析(187)
1.和谐管理对知识型人才冲突的诊断思路(188)
2.产生知识型人才冲突EOI-H分析(189)
3.和谐主题的具体管理活动与任务(192)
4.战略意图分析(194)
5.冲突结果与组织和谐目标一致性分析(194)
6.实现和谐主题“和则”与“谐则”分析(196)
7.推论与分析(200)
参考文献(201)
第十章 中国人才历史转折的和谐管理分析(203)
1.战略意图分析(203)
2.中国人才历史的两次转折(204)
3.影响中国人才历史两次重大转折EOL-H分析(207)
4.中国人才历史转折对现代知识型人才和谐管理的
启示(211)
5.小结(214)
参考文献(215)
第十一章《道德经》与现代知识型人才和谐管理(217)
1.《道德经》与现代知识型人才管理EoL-H分析(217)
2.《道德经》与现代知识型人才管理的战略意图(218)
3.《道德经》与现代知识型人才管理“和则”与“谐则”
分析(220)
4.辩证看待《道德经》与现代企业知识型人才和谐
管理(231)
5.小结(232)
参考文献(232)
第十二章知识型人才和谐管理实证研究(233)
1.引言(233)
2.研究假设与研究方法(234)
3.知识型人才和谐管理影响因素统计分析(237)
4.研究结论(242)
5.小结(244)
参考文献(245)
第十三章研究总结(250)
1.主要研究结论(250)
2.本书创新点(260)
3.未来研究方向(264)
附录知识型人才和谐管理调查问卷(267)
后记一(272)
后记二(275)
……[看更多目录]
序言我国对人及人才的重视自古有之,诸如《孟子》提出“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对于人的分类“或劳心,或劳力。劳心者治人,劳力者治于人。治于人者食人,治人者食于人:天下之通义也。”《吕氏春秋》指出“凡国之亡也,有道者必先去,古今一也。地从于城,城从于民,民从于贤。故贤主得贤者而民得,民得而城得,城得而地得,夫地得岂必足行其地,人说其民哉?得其要而已矣”。国家将亡时,有才之人必定先离去,所以一个国家只要得人才,就能得到人民,从而就能得到土地。唐太宗说:“为政之要,惟在得人。用非其才,必难致治①。”曾国藩对人才非常重视。他认为,“成大事者,以多得助手为第一要义②”,他在与自己友人亲戚信中及给皇帝的折子中多次提到,国家强盛,以多得人才为强盛,如果不得人才,国家就不可能富强,如果不得将才,军队就不可能强大。曾国藩把治军、治政、治饷等全部归功于人才。关于治政,他认为“人存而后政举”、“将欲维持成法,所须引用正人”;关于治军,他说:“无兵不足深虑,无饷不足痛哭,独举目斯世,求一攘利不先、赴义恐后、忠愤耿耿者,不可亟得。”
文摘1.2 中国古代和谐思想
和谐是我国传统文化的精髓。中国传统文化不仅把和谐作为艺术的、外部形式的审美追求,而且把它提升到政治理想、伦理、生理、心理乃至宇宙观的层面。在中国思想史上,儒家、道家早有和谐思想的萌芽。孔子认为“君子和而不同”。孟子的“天人合一”,不管其出发点怎么样,他主张“合”是真实的。西方的文化观念追求从斗争中达至和谐,强调突出主体、个性,强调一分为二。我国传统文化追求从协调中达至和谐,重视对立的而非对抗性的融合,强调整体性,既承认一分为二,也注重合二为一。在安定中发展,是我国传统文化长期以来的美学期待。中国古代儒家、道家等学派都有丰富的和谐思想,主要体现如下。
(1)天人和谐
关于人与自然的关系,主张天人合一,肯定人与自然界的统一,强调人类应当认识自然,尊重自然,保护自然,不能破坏自然,反对一味地向自然界索取,反对片面地利用自然与征服自然。道家创始人老子提出:“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老子》第25章)强调人要以尊重自然规律为最高准则。庄子也强调人必须顺应自然,与自然和谐,达到“天地与我并生,而万物与我为一”(《庄子·齐物论》)[4]儒家对天人合一观念进行了许多阐发。孔子主张“推己及人”,“成物成己”。《中庸》说:“致中和,天地位焉,万物育焉。”这些都强调天、地、人和谐发展。孟子提出:“尽其心者,知其性也;知其性,则知天矣。”(《孟子·尽心上》)达到“上下与天地同流”的境界。他还提出“亲亲”、“仁民”、“爱物”等主张,也就是要扩展“爱”,由己及人,由人及物,把仁爱精神扩展到宇宙万物等。
(2)人人和谐
关于人与人的关系,主张宽和处世,追求和谐的人际关系。孔子提出“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
后记最初认识席酉民老师,是一次偶然逛书店,看到席老师随笔《仙人掌集》,选读了序言、后记及其中若干篇论文,如获至宝,立即买下。回家一气通读全书,被席老师的卓识深深吸引,又反复细读多遍,受益良多,到今天此书的思想我还能记忆犹新,从此还形成了看席老师书特别喜欢先看他所写的序及后记的习惯,因为从中可以体会一位管理学家、经济学家、教育学家的胆识。
读硕士研究生时,由于家庭情况等方面所限,我在国立华侨大学就读,心中窃想,若是有一天能成为席老师的弟子,那该多么的幸运。硕士研究生毕业后,我开始考虑一定要报考席老师的博士生,但又担心席老师是大师,报考学生一定很多,我不敢抱很大希望,于是尝试给席老师写信表达自己的报考意愿。
我对和谐及和谐管理的兴趣已有十多年,重大转折点却是师从和谐管理理论创立者席酉民教授攻读工商管理专业博士学位,主攻和谐管理理论研究。“以人为本,以德为先,以和为责,以法为教,中庸之道,无为而治”等等席老师的教诲,对我及师兄弟影响很大,特别是对我本人影响很大。国内管理学界、经济学界引进介绍西方相关理论的学者众多,而富有原创性的却很少,席老师对和谐管理理论的研究起始于1987年,是国内第一位从事和谐管理研究学者,一直持续已20年,这在国内管理学界不多见,表现出开拓中国特色管理理论的巨大勇气。十六大报告提出,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六个目标之一,如今和谐社会的提法已耳熟能详。可见,席老师当初提出和谐管理研究的先见之明。席老师强调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并提出了“和谐社会建设路径的系统分析”等观点,对和谐社会建设、组织和谐管理等都具有重要意义。
席老师是西安交通大学主要领导,行政工作很重,但对待学问非常认真。他的学生想拜访,只要事先联系,席老师总是能及时安排见面,为了交流更有效率,他要求学生事先准备材料,最好先发电子邮件,免得见面交流没办法及时有效抓住重点。每次探讨问题席老师非常认真,听完学生观点后,总是切中要害地点出问题,并引导学生解决问题。他讲究效率,但只要研究课题需要持续探讨,并不怕占用自己的时间。他每周都安排与学生共同研讨和谐管理及其他管理问题,有时出差刚下飞机,不辞辛劳,驱车直奔会议室参加研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