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民帝国(著名作家蒋子龙首部农民题材长篇小说)

分類: 图书,小说(旧类),中国当代小说,综合,
品牌: 蒋子龙
基本信息·出版社:人民文学出版社
·页码:660 页
·出版日期:2008年
·ISBN:702006826X/9787020068265
·条形码:9787020068265
·包装版本:1版
·装帧:平装
·开本:16
·正文语种:中文
·读者对象:文学爱好者、大众读者
产品信息有问题吗?请帮我们更新产品信息。
内容简介《农民帝国》书里塑造了一个农民角色“郭存先”,郭存先本是善良而勤劳的农民,带领村民脱贫致富。这样一个好人,在从贫穷到暴富的过程中,却无法抑制自身欲望在权力和财富中的无限膨胀,终成“统治者”。
作者简介当代著名作家。,现任中国作家协会副主席、天津市作家协会主席。代表作有《乔厂长上任记》、《拜年》、《赤橙黄绿青蓝紫》、《蛇神》、《空洞》、《人气》等。作品曾多次获得国家级文学大奖,并被译成英、法、德、俄、日、西班牙等十几种文字出版。
编辑推荐人生历程跌宕展示 人性蜕变深刻剖析 从乔厂长到郭存先,从车间到村庄,著名作家蒋子龙运筹帷幄十佘年,首部农民题材长篇小说《农民帝国》,出手不凡,一如既往的硬朗中,又添几分沧桑与深厚。
目录
上部
1.龙凤合株
2.大耙
3.“代食品”
4.砍棺材
5.借地
6.抢洼
7.“土”与“壤”
8.火烧蛤蟆窝
9.辩论辩论他
10.拆台
11.四面出击
12.结婚时代
13.女人的命运
14.倒春寒
15.女人和小辫子
16.骂
17.闹
18.死
19.光棍堂
下 部
20.转
21.撞客
22.钱的面孔
23.话痨
24.郭存勇死也拉个垫背的
25.“软蛋治不了浑蛋”
26.逮捕
27.死去活来
28.成鱼翻身
29.陈康的画技
30.判决
……[看更多目录]
文摘郭家店--并不是一家买卖东西的店铺,而是一座有着近两千户人家的村庄,坐落在华北海浸区大东洼的锅底儿。当村的人说这里有雨即涝,无雨则旱,正合适的年份少。平常能吃糠咽菜算是好饭,最出名的是村里的光棍特别多。历来这个地方有个不成文的规矩,谁要在郭家店用砖头打死了人,可以不偿命、不定罪,那肯定是误传,要不就是吹牛。郭家店压根就没有过砖,这是个土村,满眼都是黄的和起了白碱儿的土,刮风眯眼,下雨塌屋,因为所有房子都是泥垛的或土坯垒的。没有一块砖的村子,怎么能用砖头砍死人呢?
住在郭家店村里的郭德贵,像土坷垃一样老实巴交,就是在盖两间土坯房时累死的。他娶的是邻村苗庄高家的姑娘,拜堂后的第二年就生下一对双胞胎儿子。村里的先生按照辈分给起了两个响亮的名字:郭敬天、郭敬时。并对郭德贵解释说,他有老天作美,时来运转该交好命了。他的父亲实际是他的大伯,因为绝户才过继了他当儿子,到他这儿却一块儿来了两个儿子,这还不预示着要兴旺发家吗?男人这一辈子的任务他一下子就完成一半了,剩下的一半就是给儿子盖两间房子,让他们能娶上媳妇儿。
可是,要想在郭家店行大运,并不那么容易。自古以来“人”和“口”都联在一起,管人叫“人口”,生孩子叫“添口”,有人就有口,有口就得吃,把粮食就都叫成“口粮”。郭家进人添口一下子多了两张嘴,而且他们还是穷人家的“圣宝贝”,同时又是讨债鬼,全家得围着他们转,有点好东西全都塞鼓到他们的肚子里。没有几年工夫,高兴有了后的爷爷、奶奶,却在高兴和满足中先后被熬巴死了。
敬天、敬时这两个小子倒是命硬,壮壮实实地长成了半大小子。看着孩子一天天长大,本该高兴的郭德贵却心慌了,他必须早做准备,好给孩子们盖房子。谁都知道,农村有三大累:脱坯、耪地、拔麦子。从挖土、和泥、脱坯到砸夯、砌墙、上脊,最重的活都是郭德贵一个人顶下来的,两个儿子还没有成人,帮不上大忙,再说他也舍不得使唤他们,万一累伤了哪儿可是一辈子的事。就在房顶铺好苇子,他用麦秸和了泥,然后甩开大铁锨,一锨一锨地像发炮一般往房上撩……撩着撩着忽然眼前发黑,嗓子一痒,“噗”地喷出一口鲜血。他睁大眼,想一较劲把那锨鲜红的泥巴甩上房顶,不料两臂没有使上力,嘴里发腥,鲜血一口接一口地向外喷,他想合嘴却合不上了,最后竟变成一股血柱激射出来……他整个人随之瘫倒在泥堆上,浑身抽搐,眨眼的工夫一个大活人便气绝而亡。
德贵老婆的娘家,日子也过得紧紧
……[看更多书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