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萧条时代1929-1941
分類: 图书,经济,世界经济,美国经济,
品牌: 韦克特
基本信息·出版社:新世界出版社
·页码:332 页
·出版日期:2008年
·ISBN:7802287928/9787802287921
·条形码:9787802287921
·包装版本:1版
·装帧:平装
·开本:16
·正文语种:中文
产品信息有问题吗?请帮我们更新产品信息。
内容简介《大萧条时代1929-1941》记述了大萧条时代的故事,1929年10月中旬,美国前总统胡佛向无限乐观的美国人民宣布:征服贫穷不再是一个遥远的梦想,“我们有机会沿袭过去8年的政策继续向前,在上帝的帮助下,我们很快就会看到,把贫穷从这个国家驱逐出去的日子就在前头。”
言犹在耳,10月28日,纽约证券交易所迎来了“黑色星期一”,当天,股指暴跌13%。接着第二天,历史上最黑暗的一幕迅即拉开,道琼斯指数一泻千里,暴跌22%……美国乃至全球历史上最恐怖的一次大危机就此拉开序幕,乐观的人们迎来了长达十年的大萧条时代。
在这次大灾难中,数以千计的人跳楼自杀,即便如费雪这样的大经济学家也不能幸免于难:在数天中,损失数百万美元,顷刻间倾家荡产,从此负债累累,在贫困潦倒中与世长辞。
那些曾经牛气冲天的大企业,如美国钢铁公司,股价从262美元缩水至21美元;通用汽车公司从92美元,缩水至7美元……同样伤痕累累,只剩残喘。
由通胀到萧条,5000万人失业,不计其数的人流离失所,仅美国在3年内企业即破产10万家。全球工业生产下降37.2%,直接倒退至20、30年前的水平。
作者简介狄克逊?韦克特(Dixon Wecter,1906-1950),美国亨利?亨廷顿图书馆历史学者,美国文学研究者。著有《美国文明的改革范式》、《美国英雄》、《美国社会传奇:社会理想记录1607-1937》等多部著作。同时,韦克特也是研究马克?吐温的佼佼者,编著有《马克?吐温致费尔班克斯》、《马克?吐温情书集》等。
媒体推荐“我认为美国正处在新的大萧条的开始阶段,这次大萧条比上世纪30年代的那次更严重。”
——威廉?恩达尔
美国著名经济学家 地缘政治学家
《石油战争》的作者
“这次是百年一遇的金融危机。”
——格林斯藩
前美联储主席
这是一段令人无法忘怀的历史,
这是一次想起来就会感到战栗的记忆,
这是一个随时会变成噩梦,并让人从睡梦中惊醒的时代。
今天与过去,何曾相似?
无数评论家在点评当下经济金融形势时,都不约而同的提到那个可怕的时代——1929至1941的金融危机。那是人类历史上最严重的萧条期,道琼斯指数跌去90%,全球达5000万人失业,生产倒退20~30年,工业生产下降37.2%,美国10万多家企业破产,美国6000家银行倒闭,失业率高达30%,物价暴跌33%,国际贸易缩减40%。整整萧条了12年,历任两届美国总统才把国家从萧条与倒退中拯救出来。现在,那个时代被频频提及,绝对不是凭空想象,今天与过去有何相似与不同,不需要猜测只需要了解那段大萧条时代的历史,自然会比较会分析,以史为鉴就是为了避免重蹈覆辙,让现在的人们远离那些可怕的悲剧,不再因重复错误而受到冲击和伤害。
编辑推荐“我认为美国正处在新的大萧条的开始阶段,这次大萧条比上世纪30年代的那次更严重。”
——威廉?恩达尔
美国著名经济学家 地缘政治学家
《石油战争》的作者
“这次是百年一遇的金融危机。”
——格林斯藩
前美联储主席
《大萧条时代1929-1941》是一段令人无法忘怀的历史,
《大萧条时代1929-1941》是一次想起来就会感到战栗的记忆,
《大萧条时代1929-1941》是一个随时会变成噩梦,并让人从睡梦中惊醒的时代。
今天与过去,何曾相似?
无数评论家在点评当下经济金融形势时,都不约而同的提到那个可怕的时代——1929至1941的金融危机。那是人类历史上最严重的萧条期,道琼斯指数跌去 90%,全球达5000万人失业,生产倒退20~30年,工业生产下降37.2%,美国10万多家企业破产,美国6000家银行倒闭,失业率高达30%,物价暴跌33%,国际贸易缩减40%。整整萧条了12年,历任两届美国总统才把国家从萧条与倒退中拯救出来。现在,那个时代被频频提及,绝对不是凭空想象,今天与过去有何相似与不同,不需要猜测只需要了解那段大萧条时代的历史,自然会比较会分析,以史为鉴就是为了避免重蹈覆辙,让现在的人们远离那些可怕的悲剧,不再因重复错误而受到冲击和伤害。
目录
第1章从富足到寒酸
第2章新的生活设计
第3章换帅
第4章百日新政
第5章公民及其政府
第6章行进中的工会
第7章变革中的城乡
第8章老地区和新区域
第9章寻找机会的年轻人
第10章寻求保障的时代
第11章新有闲阶级
第12章阅读、写作与革命
第13章消费与科学
第14章与命运约会
……[看更多目录]
文摘第1章从富足到寒酸
1929年10月中旬,展现在一个中产阶级普通美国人面前的,是一眼望不到头的繁荣兴旺的远景。上一年,刚刚走马上任的赫伯特?胡佛总统曾一本正经地宣布:征服贫穷不再是一个遥不可及的幻想,“我们尚未达致目标,但我们有机会沿袭过去8年的政策,继续向前,在上帝的帮助下,我们很快就会看到,把贫穷从这个国家驱逐出去的日子就在前头”。这是一项庄严的经济许诺,其中混杂着很快就会被通俗历史学家称之为“美国梦”的那种东西。更加自鸣得意的是,欧文?费希尔和其他洞悉华尔街秘密的经济学家们都信誓旦旦地向老百姓保证:他们正在凝望一个繁荣的“永久性高原”。
这块富庶的高地——比古老的新教徒赞美诗所珍爱的“乐土”更切实——看上去应该是一场始于内战时期的工业大发展的最终胜利。美国最近这场战争的结果,已经出现在大规模生产的力量中,混合着新技术的奇迹。甚至就在眼下,1929年10月的第三周,有总统及其他名流出面捧场,亨利?福特正在主办“电灯发明50周年庆典”,以纪念爱迪生和白炽灯的50岁生日。摩托车、浴缸、电冰箱、收音机,都是进步的试金石。在时尚和广告的刺激下,要想跟上潮流,所需要的行头不亚于最新潮的模特儿。营销手段带来的压力,甚至怂恿人们购买双份的奢侈品——每间车库里两辆汽车——在消费市场上,已经显示出过度的征兆,这倒不是因为所有美国人都在贪婪地吞噬俗世的商品,而是因为购买力的不均衡。
国家的政策和制度,与繁荣的中产阶级紧密纠缠在一起。1929年夏天,一位观察者写道:“郊区社群是美国占支配地位的群体。” 某些组织——共济会、商人午餐俱乐部、退伍军人协会之类——的团结和友谊所面临的越来越大的压力,以及其他像反沙龙联盟这样的组织所面临的道德麻烦,导致了严格的管制,他担心,这预示着“滋生未来法西斯党的群体,如果真有法西斯党的话”。巴比特没准脱掉了他整洁的绸衫、换上了褐色或黑色的,亦未可知;但是,对一致性——就其对物质成功的促进而言——的膜拜正大行其道。科顿?马瑟、本杰明?富兰克林、彼得?帕利和霍勒斯?格里利想必会懂得这个时代的精神,即使吃苦耐劳、集腋成裘的古训似乎已经被快速致富的捷径所取代。
1929年1月,这十年最有活力的周刊《时代》(Time)杂志向沃尔特?P.克莱斯勒欢呼致敬,推选他为“年度人物”,因为在过去12个月里,他把普利茅斯和迪索托牌汽车介绍给了公众,以1.6亿美元买断了道奇兄弟公司,并开始建造“世界最高的摩天大
……[看更多书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