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传播概论(第3版)(大学新闻专业网络传播教材)
分類: 图书,新闻出版/图书馆/档案学,信息与传播理论,传播媒介,
品牌: 杜骏飞
基本信息·出版社:福建人民出版社
·页码:396 页
·出版日期:2008年
·ISBN:9787211047291
·条形码:9787211047291
·包装版本:3版
·装帧:平装
·开本:16
·正文语种:中文
·丛书名:大学新闻专业网络传播教材
产品信息有问题吗?请帮我们更新产品信息。
内容简介《网络传播概论》(第3版)本次再版,修订组耗时一个多月,对全书30多处作了重要修订,更新和新增加的内容多达3万字。大多数的修订是围绕互联网最新发展状况来重新阐释网络传播的内涵和意义。其中,增加了多段关于Web2.0、网络公民新闻时代的理论思考,并在绪论等章节中增加了网络作为社会生活的研究内容,以分析网络对社会交往的影响。考虑到国家法律法规的不断发展,我们还参阅了大量文献,对互联网相关法律法规作了精细的更新,在各章论述中增加了最新的网络法律法规内容及精神,也增加了对中国电子政府发展现状以及网络道德教育运动开展情况的介绍。
作者简介杜骏飞,南京大学新闻传播学院教授,教育部新闻学学科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法学博士。南京大学人文社会科学高级研究院(IAS)首期驻院研究学者,复旦大学信息与传播研究中心兼职研究员。南京大学网络传播研究中心(CMCRC)创办人,“中国网络传播学年会”发起人,《中国网络传播研究》(CCCS)(学术从刊)主编。专业领域:传播与社会,新媒介,新闻理论,广告学,传播研究方法。
编辑推荐《网络传播概论》(第3版)在例证教学方面,为求贴近现实,此次修订增加了芙蓉姐姐现象、黄静案、熊猫烧香案、华南虎事件等一系列著名个案的分析。
我们还基于国家权威部门数据,更新了关于网络传播事业发展的大量最新调查资料,特别是网络广告、移动手机、网络安全方面的文献。
最后,为了读者学习的便利,本版还更新了一部分概念回顾和思考题,并在书末增加了新的学术研究参考网站列表。
目录
如何使用本书(代序)
第二版序
三印说明
第三版序
绪论信息时代与网络传播
第一节 信息时代的来临
第二节 网络传播的概念与观念
一、互联网的概念
二、网络传播的崛起
三、www与互联网的意义
四、互联网精神与价值方程
第三节 网络传播的内容与应用
一、网络作为新闻出版
二、网络作为文化艺术、娱乐与教育
三、网络作为广告和信息发布
四、网络作为社会生活
第一单元
第一章 互联网的发展历程
第一节 互联网在全球的发展
一、网络技术的产生
二、网络技术的发展
三、网络技术的未来
第二节 互联网在中国的发展
一、起步阶段
二、普及与应用阶段
三、法规政策的发展
四、发展中的不足
附:推动网络传播发展的个案选介
第二章 网络传播的技术原理
第一节 计算机网络
一、计算机网络系统的发展
二、计算机网络的分类
三、计算机局域网
第二节 Internet技术
一、IP地址与子网掩码
二、域名系统及INNS服务器
三、WWw工作原理和信息传播要素
第三章 网络传播的方式与功能
第一节 网络中的人际传播
一、电子邮件概述
二、作为人际传播的电子邮件
三、电子邮件传播的缺陷
第二节 网络中的群体传播
一、BBS概述
二、BBS的传播优势与缺陷
第三节 网络中的组织传播
一、内联网与组织传播
二、内联网的负面影响
第四节 网络中的大众传播
一、作为大众传播的互联网
二、门户网站
三、Web2.O
四、移动互联与WAP
第二单元
第四章 网络传播的总体特征
第一节 网络传播活动的本体特征
一、系统的开放性与全球性
二、信息的广容性与集成性
三、传递方式的交互性
四、信息表现形式的多媒体综合性
五、媒介使用的富选择性和平台性
第二节 网络传播活动的边际特征
一、传受身份的双重性
二、对象的小众化与个人化
三、传播的去中心化
四、信息结构的非线性
第三节 网络传播特征下的多层面影响
一、社会层面的影响
二、个人层面的影响
三、媒介层面的影响
第五章 网络传播中的信息资源管理
第一节 网络传播中的信息资源
一、网络信息资源的类型
二、网络信息资源的特点
第二节 网络信息的组织与检索
一、网络信息的组织
二、网络信息的检索
第三节 网络信息资源的开发与利用
一、影响开发与利用的因素
二、开发与利用的措施
第四节 网络信息服务
一、网络用户信息需求的特点
二、我国网络信息服务的现状
三、服务中的关键问题
第五节 网络传播中信息的安全问题
一、传播中的安全隐患
二、安全保障的方式与技能
第六章 网络传播的受众分析
第一节 大众与分众
一、大众传播与“推”技术
二、受众差异
三、网络媒介中的分众传播
第二节 群体的影响
一、受众群体的分类
二、群体压力
三、影响模式在大众媒介中的应用
第三节 跨文化人群
一、文化期待和受众的选择
二、文化规范的具体内容
第四节 网络受众心理
一、一般受众心理
二、网络受众心理
第七章 网络传播与传播理论革新
第一节 网络传播对传播学理论的挑战
一、大众传播属性的消解
二、信息传播研究框架的改变
三、传播学核心观念的动摇
第二节 经验主义传播学的危机
一、经验主义的历史回顾
二、经验主义研究的危机
三、经验主义研究的革新
第三节 技术决定论与人本主义的兴起
一、传播技术决定论的兴起
……
第三单元
第八章 网络技术对应用传播领域的影响
第九章 网络传播的政治形态
第十章 网络传播的伦理形态
第十一章 网络传播的法律形态
第四单元
第十二章 网络新闻业的发展
第十三章 网络出版业的发展
第十四章 网络广告业的发展
第十五章 网络艺术与在线娱乐
第十六章 网络虚拟社区的发展
附录一 中国互联网发展状况与用户行为调查报告
附录二 以线学习资源
后记
……[看更多目录]
序言在六千年的人类文明史上,科技的发展曾经多次完全改变人类的生活:由于冶铁术的发明,人类告别了昂贵而低效的青铜制器,发展了农业和军事能力;由于造纸术的发明,使得中国迅速成为当时世界文明的中心、技术和文化的主要捐献国,同时也加速了人类文化的传播;由于印刷术的改良,使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催发出大量意义深远的人类智慧和思想;由于蒸汽机的发明,人类告别了手工作坊的时代,进入了蒸汽时代;由于电的利用,整个世界明亮和高速起来,人类进入了电气时代;而半个多世纪以来,电脑的逐步普及和网络的出现,使人类的联系趋向于无限整合、无比
文摘技术决定论几乎从一开始就天然地分成两个阵营——乐观主义与悲观主义。
1.技术乐观主义
几乎在传播学研究的萌芽状态,技术乐观主义就有广阔的市场。美国社会学重要的先驱人物库利早在20世纪初就认为,传播技术会给人类带来新的希望——例如他认为印刷媒介会给美国带来真正的民主。他曾经满怀信心地写道:“传播媒介可能使社会越来越根据人类较高尚的德性而结合在一起,像智慧与同情,不是根据权威、阶级、琐务。现代传播媒介意味着自由、前途、无限可能。”这几乎是当时的一种主流思想。对此,传播学者德弗勒指出:“我们从过去研究的轨迹中的确可以发现一种‘科技决定论’:主张科技决定了社会的变迁。大半美国的传播学者多少持着决定论的观点,相信传播科技是造成美国社会变迁的主因。”①
在多伦多学派手中,传播学家麦克卢汉为技术决定论者开辟了一个新天地。麦克卢汉并不缺乏人本主义色彩,他的技术决定论试图把人们从对媒介影响的迷恋中唤醒。从他开始,传播学的一个重要研究视野诞生了。麦克卢汉引导人们把目光绕过传播的内容和结果,投向传媒本身,强调媒介是人类文明发展史中的决定性动力。
在麦克卢汉看来,媒介对人类有着极为重要的影响,它是人体的延伸。由于媒介,人的感官甚至中枢神经系统都得以延伸,并逐渐创造出一种全新的人的环境。媒介的形式比其传递的内容更重要,而这一点恰恰是以往的研究者所忽视的。他认为,任何媒介的“内容”都是另一种媒介,是媒介的形式本身而不是媒介所传播的内容对人产生了影响,媒介传播的内容“不能给我们自身的价值增加什么是和非的东西”。②从这个观点出发,麦克卢汉指出,媒介即信息。
后记编写这部全新结构的《网络传播概论》的初衷是:为大学新闻传播学系学生及相关业界人员,提供能真正反映网络传播知识广度和知识深度的基础教材。
本书的目标效用被界定为:对网络新闻传播类大部分专业课程的学习均能产生导读的效用,同时,文本价值取向应力争达到学理性、实用性,工具性、前沿性,延展性、交互性的统一。
2001年年底,在福州,全国多所重点高校联合举行了“大学新闻专业网络传播教材编写会议”。会上,代表们确定了以上编写理念。从那以后,诸多同人孜孜以求,几近一年的推敲论证,日以继夜的编写修订,即是为了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