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商业老灵魂

分類: 图书,经济,贸易经济,国内贸易,中国内贸,
品牌: 雷晓宇
基本信息·出版社:经济日报出版社
·页码:209 页
·出版日期:2009年
·ISBN:9721201809186
·条形码:9721201809186
·包装版本:1版
·装帧:平装
·开本:16
·正文语种:中文
产品信息有问题吗?请帮我们更新产品信息。
内容简介《中国商业老灵魂》收录了雷晓宇记者在《中国企业家》杂志世家专栏的所有文章,是一本中国商业世家亲访的合集。
《中国商业老灵魂》分为晚清“高干”下商海、古典的商业智慧、在梦想中折戟的一代、世家的日子和段子四个部分:第一部分主要描绘了清末时期,许多家族从官宦到实业的历史轨迹,使读者看到了实业救国的艰难,看到这代人在实业救国过程中无法克服中国体制性的障碍,产权无法得到保护以及舆论普遍不同情的历史悲剧;第二部分讲述了中国最初的贸易城市涌现出的一批商业精英的商业智慧,相信这些商业智慧对于今天也是一笔丰厚的财富;第三部分讲述了中国商业史上那些商业巨人和时代抗争、妥协和融合的过程;第四部分展示了经历过风风雨雨的中国商业家族的沉沦、商业精英的个人性格和城市的气质,以及纵览百多年历史与命运交织的特殊体验和人生感悟。书中一步步艰难曲折的中国商业发展历程,发人深省;一个个商业巨人的奋斗人生,鲜活生动;一幅幅尘封已久的历史照片,弥足珍贵。
作者简介雷晓宇,女,1979年生于湖北。毕业于上海同济大学,北京师范大学,获硕士学位。曾在上海从事广告业,2005年起在《中国企业家》杂志任记者。
编辑推荐商业世家的沧桑历史,尘封已久的历史画卷
横览中国风云时代商人群像,嬉笑怒骂间,智者在崛起
目录
第一章 晚清“高干”下商海
半学半官张之洞
盛宣怀:首席官商
张謇:失败英雄
周学熙:华北工业之父
第二章 古典的商业智慧
广州十三行传奇
晋商衰败的常氏样本
扬州盐商传奇
绍兴师爷
苏州富潘:财富的背影
第三章 在梦想中折戟的一代
半儒半佛卢作孚
外圆内方资耀华
穆藕初:70年前的中国梦
金融豪门洞庭席家
刘鸿生:实业大亨的红与黑
末世做官难风流——钱昌照、翁文灏和资源委员会
“味精大王”吴蕴初——吴蕴初后人的回忆
范旭东:被遗忘的“重化工之父”
无锡唐氏
第四章 世家的日子和段子
不是人间富贵花
“我的父亲刘文辉”
天津买办世家的日子和段子
留下来的人——三个老北京的世家记忆
唐薇红:旧上海的金粉世家
宝庆路3号
……[看更多目录]
序言《中国商业老灵魂》是《中国企业家》杂志资深记者雷晓宇的最新力作,是作者遍访曾经在中国近现代历史上叱诧风云的商业巨人们的后代,然后精心写成。作者用历史唯物主义的视角,用深沉的笔调,佐以一幅幅极为珍贵的历史照片,勾勒出十九世纪中国的商业全景,同时揭示了这些曾经的商业巨人们的奋斗历程。
《中国商业老灵魂》像一本尘封已久的历史画卷,慢慢向读者铺陈开来,讲述从晚清时期开始中国的商业和商人的传奇故事,将读者拉回到上个世纪,领略那些商业世家的辉煌;转而再把读者带到今天这些当初的世家,见证百年来中国商业世家的荣辱沉浮。
本书分为晚清“高干”下商海、古典的商业智慧、在梦想中折戟的一代、世家的日子和段子四个部分:第一部分主要描绘了清末时期,许多家族从官宦到实业的历史轨迹,使读者看到了实业救国的艰难,看到这代人在实业救国过程中无法克服中国体制性的障碍,产权无法得到保护以及舆论普遍不同情的历史悲剧;第二部分讲述了中国最初的贸易城市涌现出的一批商业精英的商业智慧,相信这些商业智慧对于今天也是一笔丰厚的财富;第三部分讲述了中国商业史上那些商业巨人和时代抗争、妥协和融合的过程;第四部分展示了经历过风风雨雨的中国商业家族的沉沦、商业精英的个人性格和城市的气质,以及纵览百多年历史与命运交织的特殊体验和人生感悟。书中一步步艰难曲折的中国商业发展历程,发人深省;一个个商业巨人的奋斗人生,鲜活生动;一幅幅尘封已久的历史照片,弥足珍贵。
毛泽东曾说过,“讲轻工业,不能忘记张謇;讲重工业,不能忘了张之洞;讲化学,不能忘了范旭东;讲交通运输业,不能忘记卢作孚”。这些对今天我们生活产生重要影响的历史人物,这些闪烁着历史光芒的名字,本书中均做铭记。
让我们走进中国商业世家的生活,回眸世家的历史轨迹,见证世家的沧桑磨难。
文摘双重的衰败
“为什么在很短的时间里,辛亥革命之后短短几十年,整个晋商稀里哗啦全倒了?这是有内在原因的。”刘建生认为,晋商的衰败是制度上的衰败,也是模式上的衰败。
“山西票号商号一般实行无限责任制,当外国银行引进来了,大清银行也成立了,他们要是改组成有限责任制,损失就会小得多。但是他们是无限责任制,他们自己没有主动从顶身股制度走到现代企业制度。这是他制度上致命的缺陷。”刘建生总结说。
他把晋商的制度缺陷总结为五点。第一,产权日益不清晰。经过几百年的发展,企业规模越做越大,顶身股的人员多了,每个人所顶身股的股数也在增多。这样,身股所占比例慢慢变得大于银股。那么企业到底是谁的?第二,随着企业规模做大做强以后,企业家更多的是考虑自己的名誉、地位、利益,他的个人利益性动机和企业利益最大化的目标会发生冲突。刘建生举例说:“山西票号三次改组银行为什么失败?首先就是掌柜们不愿意。合组一个银行,只有一个人能当总经理,几十家票号的总经理,各自都只有三十分之一的概率。”第三,掌柜只负责盈利不负责亏损。亏了亏谁的?亏财东的。第四,山西票号发展到最后,只是家数增多,但是自由资本总量增幅不大,盈利基本上都被分红了。今天成立一个票号,明天成立一个票号,但是具体到每一个票号,它的资本总额增幅不大,打造不成航空母舰,缺少整合。第五,字号的财东不直接参与经营,而是坐收红利、养尊处优。当企业强势的时候,谁也不会跳槽。但是当整个大环境、社会环境出现变化的时候,它就风雨飘摇了,当时卷款外逃的掌柜不在少数。
山西商人和政府关系密切,这种浓厚的“官商”色彩和模式也是晋商衰败的一个重要原因。“官商”曾经给晋商带来或明或暗的好处,可以降低交易成本、化解经营风险,并且解决政府和商人之间信息不对称的问题。雍正五年(1727年)中俄签订《恰克图条约》,确定了两国边境贸易的三个通商地点,常氏家族能够闻风而动、捷足先登、占了先机,也是因为有官方信息来源,信息就是财富。
但是,这种寻租模式带来很多社会问题。首先,社会成本增大,消费福利减少。垄断造成高价,而受害的是老百姓。其次,腐败问题难以避免,寻租成本会越来越大,胃口越来越大,而且是长期的。第三,机会成本减少。山西商人捐官、行贿、募捐,而这些钱本来可以经营投资。第四,形成路径依赖。为什么山西商人不想投资现代化工业?因为他对政府的依赖越来越强,来钱容易。清政府一垮台,对他
……[看更多书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