荒芜英雄路
分類: 图书,文学(旧类),散文随笔,中国当代,综合,
品牌: 张承志
基本信息·出版社:中信出版社
·页码:260 页
·出版日期:2008年
·ISBN:9787508612942
·条形码:9787508612942
·包装版本:1版
·装帧:平装
·开本:16
·正文语种:中文
产品信息有问题吗?请帮我们更新产品信息。
内容简介《荒芜英雄路》分三部分:第一部分是心事和随感;第二部分是一个在文汇报副刊上连载过的《大地散步》及其它一些地点的随笔;第三部分涉及学术和宗教以及国际社会。
作者简介张承志,原籍山东济南,穆斯林。1948年秋生于北京。高中毕业后罢内蒙古乌珠穆沁草原插队,放牧四年。这一特殊时代惠予的经历,使我深入了游牧生活。也是这一经历,鼓舞我用文学的口气发言,表达自己。1978年以来,若干次获得全国优秀短、中篇小说奖和全国少数民族文学创作奖,1995年获首届爱文文学奖,但是途中的成绩名誉,不值得夸耀。1975年毕业于北京大学考古学系,1981年毕业于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民族历史语言系,但是真正毕业的“学校”,也许是曾住进的蒙古家庭和西海固的贫瘠山地。在那里,我潜入了农村的底层,触摸了中国的深沉。曾就职于中国历史尊物馆、中国社会科学院民族研究所、海军政治部文艺创作室、日本爱知大学,但是均以退职为结束;因为生命的本质,不能玷污和束缚,哪怕放弃公职,意昧着巨大的生存压力。一介自由作家的视野,自由而辽阔:我有意识地使自己的观察,扩大为多角度的参照体系。三十年中,虽只是浅尝辄止,我学习过蒙古语、哈萨克语和满洲语;并在蒙古草原、新疆南北的维吾尔绿洲和哈萨克牧区以及甘肃、宁夏、青海的回族聚集地区,年复一年,住入农家,濡染和融入。不仅如此,生活丕惠顾我远去西班牙、摩洛哥、日本甚至坚忍的拉丁美洲,锻打我的见识,丰满我的思想,帮助我寻找一介知识人的道路。我的微渺文学,不过是三片大陆的一怀沙土石砾。我用一生履历,否定了寄生强权和屈从金钱的方式。如今回顾当初,三十年弹指而逝,其间锻炼了的,也许只是立场。
——读者作证:在我至今出版的六十余册书籍中,弁无附庸体制的文字。
编辑推荐《荒芜英雄路》编辑推荐:英雄的时代结束了。我只独自一人默默悼念英雄。我不干那种事情当年英雄帐下几十万战士没有一个人屑于干那种事情。英雄的道路如今荒芜了。无论是在路边的小聚落点,还是在满目灼伤铁黑千里的青格勒河,哪怕在忧伤而美丽的黑泥巴草原夏夜,如今你不可能仿效,如今你找不到大时代那些骄子的踪迹了。
目录
荒芜英雄路/1
芳草野草/9
杭盖怀李陵/13
放浪于幻路/19
语言憧憬/32
狗的雕像/50
听人读书/62
彼岸的故事/69
静夜功课./74
《神示的诗篇》跋/77
致先生书/80
天道立秋/87
暮春时节/91
渡夜海记/94
路上更觉故乡遥远/99
午夜的鞍子/105
起辇谷祭/113
夏台小忆/116
汗乌拉/119
美女与厉鬼的风景/122
危险的生命/125
走向船厂/129
不剌城/132
大河家/135
饮虎池/138
北庄的雪景/142
枯水孟达峡/148
感激沙沟/152
汉家寨/155
心灵模式——序《热什哈尔》/160
学科的黄土与科学的金子/168
沙里淘金再当儿童/175
马的颜色/182
江山不幸诗人幸/184
关于成吉思汗陵的思考/190
历史与心史——读《元朝秘史》随记/196
火焰山小考/203
神不在异国/210
艺术即规避/219
宁肯湮灭/231
回民的黄土高原/239
离别西海固/246
新《荒芜英雄路》编后记/258
……[看更多目录]
文摘插图:
两年前因为未曾身濒窘境而放纵性情,曾决心弃文从画;而世界教训我必须无家而归。在再度上路之前,总结一圈有区别的小说,不是也相当有益么。
一个初遇的作家是前苏联的艾依特玛托夫,不知今天他的民族情结是否使他打算取消姓氏中的OV恢复突厥式的艾特玛特。抑或正相反。在日本听说了苏联土崩瓦解的时候,我天天留心电视里有没有他和其他中亚作家的报道,我猜那会是复杂的、沉重的报道,但是没有。终一场大事变,西方没有报道前苏联作家一个字。这对于我们这些需要参考的人来说是很大的遗憾和损失。真是令人感慨:前苏联——独联体国家的作家们与我们之间的关系真算是达到了一种极致,即唯有在作品上的交流,从未有以心交心的极致。不能说和只能这样写的严峻前提,至少使我们极细致地研读了他们的作品。我读得少,但认真读了他从一个天山山民的代表到借民族为标签的官僚的很多作品。停止于他的长篇《断头台》,一部庸俗的败笔,开始于他的《群山和草原的故事》。人类应该引以自豪的美的一部分。
那些对天山腹地高山牧场及其住民的抒情,换了谁都可能写坏,而艾依特玛托夫写得淋漓尽致而不失分寸。我因为有多年在东部天山调查的体会,因此对他的西部天山描写目瞪口呆。在中国他的理解者是有双语的哈萨克和克尔克孜小伙子们(我国智识人译Kerk-Kez为两种汉词即“柯尔克孜”和“吉尔吉斯”)。1982年或1984年,我在新疆和一个这样的小伙子一直谈到深夜,逐字把音译或意译的汉译还原为突厥形式,对无法译出的一些词的美感叹息不已。比如他的一篇小说译《骆驼眼》,我们猜那应该是固有语词bota koz,一岁驼羔的眼睛;此词意为美丽的眼睛——蒙古牧人一听便啧啧声羡,因为他们熟悉驼羔的美目。哈萨克人则自豪,因为他们已经在母语中完成了。
后记这是我的第二本随笔散文集。编成后首先要说一句的是,这个集子编得有点仓促,而且没有删掉一些照我的习惯应当删除的篇什。多少对我个人的读者应该表示这份歉意。另外,从第一本随笔散文集《绿风土》出版以来,我写过的一些文章目前又不能全编进去,这也是一个使我遗憾的事。不相识的读者可能会觉得这些琐事无关紧要,因为你们不知道我与我的“个人读者们”之间关系的深刻。这一批读者存在于中国是件极为重要的事,我对此坚定地相信。
依旧例这次又把全书分了几辑:第一部分是心事和随感;第二部分是一个在文汇报副刊上连载过的《大